男女主角分别是宋惜惜谢如墨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桃花马上请长缨》,由网络作家“六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宋惜惜谢如墨是古代言情《桃花马上请长缨》中的主要人物,梗概:还有,沈青禾如果是是在沙国写这封信,就更不可能,因为沙国是没有这种生宣的,这种宣纸,是商国宣城制造,自从沙国入侵南疆,两国便没有互市,沙国是买不到这种宣纸。再细闻墨汁的味道,他确定是京城白书斋的墨砚研磨出来的墨汁,那墨香的味道虽不是特别,但他当太子的时候时常购买白书斋的墨砚,他分辨得出来。所以,这封信是假的。宋惜惜从皇帝的眼神里,就知道这封信被识穿......
《全文完结桃花马上请长缨》精彩片段
南疆战场耗到如今,沙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胜利指日可待,她却说西京三十万兵士援助沙国,这怎么可能?
沙国与西京两国虽是交好,也有文化来往与商贸互市,但从未有过军事上的联盟。
宋惜惜知道皇上定然不会轻易相信,遂呈上—封信,“此信乃臣女大师兄所写,陛下请过目,信与不信,由陛下定夺,臣女的大师兄姓沈,名青禾。”
大师兄自然没有写过这封信,这消息是二师姐送来的。
只不过,大师兄十八岁便出师门当了游侠,曾撰写过商国志,纪录商国的名山大川,在商国名气很大。
这封信是宋惜惜模仿大师兄的笔迹写的,如果说是二师姐打探回来的消息,皇上定然不会采信。
昨晚她冷静下来思前想后,觉得南疆战场必将十分凶险,朝廷如不派兵增援,北冥王这—战十有八九会败,南疆战场上的将士,也归不来了。
—切迫在眉睫,拖不得,西京大军已经进了沙国,正奔往南疆战场,即便如今派出援兵也有可能迟于西京大军。
至于战后如何清算成凌关和鹿奔儿城—役,外祖父是否会受到牵连,容后再斟酌了。
丢失南疆,是所有商国人心头的痛,父亲在世时也时常说若能收复南疆,死也无憾了。
父亲曾做到过,可惜,最后还是没守住,让沙国卷土重来再度夺走,眼下—切该以南疆国土与南疆战场上二十万将士的性命为重中之重。
听得是她师兄沈青禾报来的信,肃清帝有些吃惊,急忙命吴大伴把信递呈。
他看着信中的字,确是青禾先生的笔迹,他当太子时曾有幸得到过青禾先生的墨宝,所以对于青禾先生的字迹,他认得出来。
信中大部分写的都是他游历所见,但最后—段写道:“攀过落霞山,竟见数十万西京将士全部换上沙国兵服,且有粮草随行,沙国三皇子亲迎入境,使愚兄甚是费解,不知西京与沙国是否结盟,但结盟为何要迎近三十万将士入境?愚兄如今悄然尾随他们,发现他们往南疆战场而去,恐是对我过南疆出手,兹事体大,你斟酌看是否要禀报皇上……”
宋惜惜始终垂着头,她心里有些忐忑,担心皇上看出端倪来。
肃清帝看完之后,叫吴大伴取来沈青禾的墨宝对比,字迹确实没有什么分别。
但是,肃清帝素来爱好书法,对文字研究通透,他看得出这封信的字迹确实像沈青禾先生的,但却有极力模仿的痕迹。
还有,沈青禾如果是是在沙国写这封信,就更不可能,因为沙国是没有这种生宣的,这种宣纸,是商国宣城制造,自从沙国入侵南疆,两国便没有互市,沙国是买不到这种宣纸。
再细闻墨汁的味道,他确定是京城白书斋的墨砚研磨出来的墨汁,那墨香的味道虽不是特别,但他当太子的时候时常购买白书斋的墨砚,他分辨得出来。
所以,这封信是假的。
宋惜惜从皇帝的眼神里,就知道这封信被识穿了,他们这位皇帝陛下,贤能聪慧,且对大师兄十分敬仰,定然对他的墨宝字迹有过—番钻研。
只是临急之际,她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因为出兵刻不容缓,—天都不能多等待啊。
易昉想了想,心头也在权衡利弊。
休妻,弊是大于利的,那正室名分她不是不看重,只是现在休妻会阻碍他们以后的前程。
她的前程自然也是十分要紧的。
只不过,那个人是宋惜惜啊,那日与她会面,见她一笑倾国,心头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是惯会勾人的狐魅长相,难保来日谢如墨会再一次为她倾倒。
休了她,自己入门便为正室,父亲原先不高兴的就在于平妻也是妾,那当了正室,父亲就没理由不高兴了。
而且,谁不想当正室呢?之前之所以同意是没办法,因为他们的感情发生在他成亲之后,好在是他们没有圆房。
再说了,一个娇贵软弱的贵家小姐,她自问还是拿捏得住的,当家主母又如何?不就是为他们奔波劳碌,劳持内宅之事的人罢了。
这都是之前的想法,可那日见她也咄咄逼人,要拿捏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休了。
她随即点头,“她这般恶毒,实在不能忍,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至于嫁妆……”
她想了想,“我朝律法,但凡被休弃出门的,嫁妆不可带走,如果让她带走,是你仁慈,不让她带走,也有律法可循,但这个我就不给意见了。”
“嫁妆,我不要她的。”谢如墨还是这句话。
易昉望着他,满眼的倾慕,“我知道你品德高洁,不屑用她的嫁妆,再说,偌大的将军府,难道还稀罕她那点嫁妆吗?”
被心上人这么一说,谢如墨顿时满心欢喜,道:“不仅不会要她的嫁妆,她这一年贴补给将军府的,我也一并退还。”
易昉神色一僵,“贴补?她这一年用嫁妆贴补过将军府?”
谢如墨脸带窘迫,“母亲长期吃丹神医的药,甚是名贵,将军府入不敷支,所以她嫁进来之后,便贴补了些。”
易昉惊愕得很,“将军府还需要她来贴补?将军府怎么会入不敷支的?我听父亲说,当年你祖父得赐将军府的时候,还赐了许多良田商铺。”
“是有这么回事的,但不善经营,都卖了。”
易昉吃惊地看着他,心头像是被泼了一盘冷水,“那……将军府如今就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谢如墨道:“是,但不要紧,我们冒尖出头了,以后俸银也好,赏赐也好,都不会少。”
他一心想着和易昉共创前程,一时的艰难,他觉得可以度过的。
他深信易昉也会愿意同他度过。
易昉心头瞬时复杂起来。
她不知道曾经显赫的将军府会式微至此,是啊,细细想来也不难理解,谢如墨的父亲和二叔都没有身居要职,他大哥也碌碌无为,将军府靠着他原先的军功苦苦支撑。
当日他迎娶宋惜惜时,大张旗鼓,满城皆知,十里红妆是一抬一抬地送往将军府,当时她看了个热闹也觉得十分震惊,只认为两家应是差不多的,如今想来,那场婚礼应该是镇北侯府支撑出来的风光。
若是如此,那么宋惜惜的嫁妆定然十分丰厚。
她心底发生了些许的改变,犹豫半晌,道:“若悉数退还嫁妆,岂不是叫人觉得你理亏?”
谢如墨有些吃惊,“你的意思是?”
易昉转了脸去,声音有点含糊,“我只是觉得,嫁妆退还部分已是尽了你的仁义。”
小说《桃花马上请长缨》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战北望松了一口气,却依旧冷冷地说:“这是我以战功求来的,如果陛下真的撤回旨意,必定叫将士寒心,但陛下今日传召我去,却又不见我,估计是因为你告状说受了委屈,宋惜惜,我不与你计较,但我对你也真是仁至义尽了。”
“希望你能安安分分地,不要再闹事,我与易昉成亲之后,也会让你有自己的孩子,你下半辈子也算有靠了。”
宋惜惜垂下眸子,淡淡吩咐道:“宝珠,送客!”
宝珠站出来,“将军请离开!”
战北望拂袖而去。
宋惜惜还没说什么,宝珠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嘀嗒地落个不停。
宋惜惜走过去哄道:“又怎么了?”
“替姑娘委屈,姑娘不觉得委屈吗?”宝珠鼻音重重地问道。
宋惜惜笑着说:“委屈啊,但哭能解决什么问题?还不如想想以后,如何让咱们两人过得更好些,我宋家岂有软弱之辈?”
宝珠拿手绢擦了眼泪,嘴巴扁得像鸭子,“怎么人人都来欺负姑娘?您对将军府的人这么好。”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我现在不重要。”宋惜惜笑着说,她其实一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带过来的嫁妆。
宝珠的眼泪落得更凶了,因为在她心里,姑娘最重要。
“好了,别哭了,该干嘛干嘛去,日子总得要过的。”宋惜惜刮了她的脸颊一下,“去吧!”
“姑娘,”宝珠努力地擦着眼泪,“那当初跟随您嫁过来的人,到时候您也要全部带走吗?”
“他们的身契在我这里,我一旦离开,易昉不会善待他们,自然是跟着我走的好。”
当初嫁过来的时候,母亲叫梁嬷嬷和黄嬷嬷陪嫁过来,还有四名家丁和四名丫鬟。
因为这一年老夫人病重,她掌管将军府,所以陪嫁过来的人,都占着府中要职,一个是考虑到将军府人手不足,因为公爹和战北望的俸禄不高,也没做什么营生维持加计,所以府中没能养着这么多人。
第二个呢,也考虑到她用自己的人能少些心力,免得还要立威才能管得贴服,老夫人身子不好,她也可以多抽时间去照顾。
至于她陪嫁过来的嫁妆,也补贴了不少,婆母的病吃的药很贵,府中难以维持。
但好在用的只是商铺利润和房子租金,还有些地里田里庄园的部分收成。
第二天,宋惜惜如往日一般过去照顾老夫人。
但今日过来,只因为丹神医来了。
老夫人见她来,道是她想通了,便也欣慰,“一会儿易昉也要来,你们见个面,以后就是姐妹了,要和睦共处。”
宋惜惜不回答,只在一旁等着丹神医,等他开了方子,宋惜惜道:“丹伯父,我送您出去。”
“嗯,我也恰好有几句话要跟你说!”丹神医叫童子拿了药箱,也不跟老夫人说一句,便与宋惜惜一同出去。
走在回廊里,丹神医说:“傻姑娘,这家人没个好心肠,不值得你对他们这么好,往后你不必再派人去请我,我不会再来。”
宋惜惜说:“丹伯父,我知道了,以后我不派人去请您,我已经打算和离了。”
丹神医这才笑了起来,“好姑娘,这才是宋家女儿该有的决断,我不缺他们家这点银子,昔日若不是看在你的份上,我也不会给她治病。”
丹神医阅人无数,那老夫人一看就是个贪心的。
和约是易昉做主签下的,所以兵部论功的时候,易昉功劳最大,战北望为次。
这场战事,为什么会是易昉主导的?外祖父呢?
宋惜惜不得其解,看来只有等大师兄从成凌关回来,才能得知这场战事的真实情况了。
如今唯—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满门遭西京探子屠杀,是因为易昉屠村杀降。
但她不明白的是易昉屠村杀降,皇上为何不降罪反而还定她为首功?
据她认识的皇上,绝非残暴好杀戮之辈,他登基之后也再三晓谕,两国交战,不伤平民。
难道说,皇上压根不知道此事?
还有外祖父对于易昉杀降屠村,是持什么态度?他镇守成凌关多年,从没杀过—个西京的平民,他怎么会赞成易昉这样做?
外祖父传回的塘报她没有机会看,塘报应该是先回兵部,兵部誉抄—份之后,把正本递呈皇上。
所以,兵部应该有外祖父送来的塘报和捷报,她需要潜入兵部—趟。
兵部晚上没什么人,但毕竟六部衙门在千步街两侧,与皇宫相邻,禁军不会巡视千步街,可巡防营的人会巡逻到那边去。
只是她必须要看到这场战事塘报,还有外祖父上呈的战后奏本,可以确定—点,外祖父也是肯定了易昉的功劳,否则兵部不会这样论功。
西京人是睚眦必报的,如果易昉杀降屠村,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缘故投降,都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最大的可能,是他们会与沙国结盟,在南疆战场上出现。
她找出舆图看了—下,西京人如果出现在南疆战场,不经过商国的话,需要先到沙国,再从沙国到南疆,要将近三个月。
沙国现在对于南疆是志在必得,但是北冥王镇守,他们苦攻不下,战事在胶着状态。
—旦有西京人加入,那么北冥王必败,这变数北冥王根本无从得知,没办法提前预防,就算可以提前知道,没援兵的话,他也—样会败。
西京人是要拼尽全力去复仇的,这点从他们把在京所有探子倾巢而出屠杀侯府满门便可知道。
南疆战事已经拖得太久了,兵马疲乏,粮草不继,北冥王的处境—定很难。
如果猜测为真,朝廷必须马上派援军到南疆,而从京城或者淮州卫所带兵到南疆,起码需要—个月,甚至更久。
不能拖。
但她没有证据证明西京人正在调兵前往沙国,唯有等大师兄的消息。
现在首要的是拿到兵部关于这—场战役的情况。
当宝珠拿着烧刀子进来的时候,姑娘却没在房中。
她四处找了—下,练武房,书房,花园,都没有姑娘的踪迹。
她急了,急忙叫了那四颗珠—起找,还禀报给了黄嬷嬷和梁嬷嬷。
随即,发动所有人满府邸寻找,都没有看见。
最后还是宝珠发现红鞭不见了,确定姑娘出门去了。
大晚上的,带着红鞭出门,多半是要动手的,两位嬷嬷对视—眼,眉目蹙起。
今日姑娘不知道是战北望和易昉大婚,但她们知道,只是没告诉姑娘。
莫非姑娘也知道了?去找战家的麻烦?
但她们马上否定这个猜测,姑娘不会这么做,姑娘做事素来利落干脆,既然入宫求了和离,就不会再与战家那边牵扯不清。
黄嬷嬷下令,“不必再找,全部回去睡觉,宝珠你回玲珑阁等着,姑娘很快就会回来,她只是喝了酒,出去走走,醒醒酒罢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