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芈华扶苏的现代都市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热门小说》,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是作者“汾清三杯”的倾心著作,芈华扶苏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点头。将士有了,可到底谁来统领这些大军呢?望着台下的武将们,最为耀眼的李信、蒙恬已经失败,而蒙武虽然身经百战,可也无法单独率领五十万大军。思前想后,这大秦内可以亲率五十万大军的,也就只有一个人选。可嬴政并不想让他来,想了会,嬴政道:“好,那就调集五十万大军,前往雍城集训,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进行出击。”李斯听到这里一愣......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热门小说》精彩片段
精选一篇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汾清三杯,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目前已写547077字,小说最新章节第259章 母亲的唠叨,王绾的询问,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草率了,重搜了一下。
子婴?和胡亥”的关系有多种说法,具体如下:
1.子婴是胡亥的侄子。这种说法认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其中的“兄子”指的是兄弟的儿子,即胡亥哥哥的儿子。然而,这一说法存在疑点,因为史书记载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曾将兄弟姐妹全部杀死,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的儿子或胡亥的兄长,那么他不太可能幸免于难。因此,有人推测这里的“兄子”可能是指远房亲戚或者宗室中的其他成员。1 2
2.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但这种说法也存在问题,因为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秦始皇的弟弟只有长安君成嬌一人,而且他在后来,叛逃去了赵国。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子婴应该是扶苏之子,但同样难以解释《史记·李斯列传》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年龄上的矛盾之处。1 3
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子婴就是胡亥的哥哥。这种说法的依据来自于对《史记·六国年表》中断句的不同理解:“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有人认为应该断为“二世兄,子婴”,也就是说子婴是胡亥的兄长、秦始皇的儿子。不过这种观点也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1
综上所述,关于子婴与胡亥之间确切关系的问题至今仍无定论。各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需要结合更多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来
这本书,就不能带脑子看,知道不,大家来看一个乐呵,还是很不错的
极限降智无脑流,真以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这么好做还三岁
不过剧情有点儿快了,子婴有点太聪慧了
章节推荐
第14章 嬴政的计谋,奇袭运粮队!
第15章 粮草短缺,王贲的难题!
第16章 王贲的决断
第17章 子婴的计划
第18章 峡谷伏击,将士们的心意!
作品阅读
听到王绾的话,嬴政的脸色顿时不太好看。
一旁的李斯见状,也再度请谏,“大王,请三思啊!据探马来报,项燕此刻四十万大军,正在四处攻伐,保不准就要攻打函谷关。”
“来了更好!当年五国联盟,来攻我大秦,可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区区一个项燕就把你们吓成这样?”嬴政背手而立,目光扫视了一圈。
武将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大王的目光。
函谷关易守难攻,这是大秦重要的屏障,这么多年,还未曾被人破过。
可项燕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么多年来,能得封武安君的,只有四个人。
赵国的李牧和苏秦、秦国的白起,以及楚国的项燕。
可见武安君的条件有多苛刻,连大秦当代的战神王翦,也未获得此封号。
这一次项燕临危受命,击溃李信蒙恬二人,更是彰显了其实力。
听到项燕有可能攻进攻函谷关,众大臣忍不住焦虑了起来,心知这函谷关断然不能有所闪失。
王绾顿了顿,上前一步,继续说道:“函谷关自然坚固,那项燕想必也知晓这些,可眼下,楚国风头正盛,臣建议避其锋芒,请大王三思。”
作为朝中老臣,王绾一心为了大秦,可在大王这番说辞下,王绾还是顶着压力劝慰,顿时感染了不少人。
为了大秦的安稳,不少大臣跟着拱手附和道:
“请大王三思!”
听到群臣的劝解,嬴政心中烦闷,多年来的努力,如果错失了这番良机,下一次的楚国,可就没这么好打了。
几十万大军大秦自然出得起,可眼下项燕勇武,整个朝内,无人能敌。
百官劝谏,也有百官的道理。
可大秦等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
历代先君的志愿,到了嬴政这一代,终于有实现的可能。
眼下楚国,乃是最脆弱的时候。
可群臣的态度,让嬴政犯了难,毕竟落实的工作都得他们去执行,其间的难处,想必他们最是知晓。
可这朝内,还有一人支持自己。
想到这里,嬴政鬼使神差地望向了子婴,他想看看这三岁的小孩,会有什么看法。
反正说错也不打紧,今日子婴给了自己太多惊喜。
扶苏虽然软弱,可自己这个孙儿他日定然可以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嬴政伸手招了招,让子婴站在他的旁边。
待到子婴走到跟前,嬴政笑着问道:“子婴,他日你若为王,你看着手下个个都不听你言,你当如何?”
这本是一句气话,子婴心里也知道,大父心里的无奈,他已经默许了群臣的建议,暂时不打算对楚国动武。
可历史的进程表明,后来嬴政又下了讨伐楚国的命令,并且足足调集了五十万大军。
虽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子婴愿意当这个进程触发的关键人。
子婴扫视了一眼台下的群臣,夹杂着一丝奶气的声音响起:“我大秦不养闲人。”
我大秦不养闲人,这几个字,犹如九天玄雷轰击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在场的众臣都是聪明人,听到子婴的话,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不明摆着说他们不中用么?
嬴政闻言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大父,您询问的是如何灭掉楚国,而不是为何打不下楚国。”
听了子婴的解释,台下的群臣顿时沸腾了起来。
没想到这三岁的小公子,竟然能说出这般话来。
“大王……这……这……”群臣想要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也说不出口。
子婴说得对,他们并未为君分忧,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做好。
而李斯更是脸色瞬间煞白,这劝谏最凶的就是自己,若是大王听进这句话,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化为泡影?
可这番道理,若是从大王嘴里说出,他倒是不惊奇,可却是一个三岁小孩嘴里说出。
这怎么可能?
片刻后,他就想通了,这话一定是芈华教的,生在帝王家懂些驭人之术也是正常。
可这子婴才三岁,这才是让众臣骇然的地方。
有的大臣立马想到了芈华夫人。
身为大王的爱妃,权势滔天的芈家,对于子婴的培养那自然是十分用心,能说出这番话来,也合情合理。
只是不知道,这小公子,到底是今日才会开口,还是早已开口,一直在藏拙?
李斯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咸阳城内果然没人是省油的灯,还好昌平君叛乱,芈家完了!
与其有想相同念头的还有赵高,他站在爷孙俩的身后,默默地在心里给芈华点了个赞。
听到子婴的话,嬴政愣了一下,转而大笑了起来,“说的在理,我问的是如何攻打楚国,而不是为什么打不下楚国,李斯!”
听到大王叫自己,李斯立刻跪了下去。
“除北御匈奴的十万大军,和驻守燕地的军马外,一共还可调集多少兵马?”
李斯心里顿时一沉,大王既然这样问,表明了大王的决心。
原本还想辩驳一番,可小公子都已经说了那番言语,自己再不配合,恐怕这官位不保。
于是直起身子,正色道:“回大王,雍城可用兵力三十万,外加驻守在函谷关的十万,以及四散在赵地的十万大军,一共可调集五十万大军!”
听到李斯的话,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士有了,可到底谁来统领这些大军呢?
望着台下的武将们,最为耀眼的李信、蒙恬已经失败,而蒙武虽然身经百战,可也无法单独率领五十万大军。
思前想后,这大秦内可以亲率五十万大军的,也就只有一个人选。
可嬴政并不想让他来,想了会,嬴政道:“好,那就调集五十万大军,前往雍城集训,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进行出击。”
李斯听到这里一愣,原本他还以为大王会立刻兴兵五十万,攻打楚国,可没想到竟然先让集合,等到春天再打。
如果这样的话,那后勤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李斯抬头望着台上的嬴政,看着那深不可测的表情,李斯忍不住轻声一笑,再度跪拜下去,道:“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大殿内,众臣跟着跪拜。
对于大王这般的决策,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大秦的底气还是有的,只是恢复需要一点时间。
定下了基本策略后,剩下的就是针对二十万阵亡锐士的善后事宜,这些,子婴都没有听进去。
站在自己大父的旁边,看着台下众臣子一个个汇报工作,然后再进行指示。
子婴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大父一样,坐在这龙椅,掌控这个国家的命运。
可,一想到自己仅有四十余天的时间,子婴的小手又握的紧了。
这大秦不止是大父的大秦,也是自己的大秦,望着伟岸的大父,子婴断然不允许大父早逝。
好在,现在自己才三岁,一切都来得及!
早朝结束后,嬴政唤来了子婴的乳娘,把子婴接回了自己的住处。
秦王宫的后宫不小,王子嫔妃们,都是住在这里。
可见识过了紫禁城的子婴,自然觉得这王宫过于寒酸。
子婴趴在奶娘的怀里,无趣地打量着四周,除了环境生疏些外,并未有特别兴奋的事。
等到了住处,子婴这才发现,里外里竟然有十几位的宫女奴仆在等着伺候。
奶娘抱着子婴,笑道:“小公子,我们到家了。”
望着跪在地上的佣人,子婴忍不住道:“为何有这么多人?”
模糊的记忆里,子婴可不记得以前这里有这么多的佣人。
“这几个新来的,是大王安排的,这几个婢女是夫人留下的,他们去雍城时,一个也未带,嘱咐我们好好伺候好小公子。”奶娘听到小公子开口,也不诧异。
她早就从夫人那边得知了这件事,心里也是欢喜,把眼前这些个佣人一通介绍。
听到奶娘的话,子婴心里一阵感动,自己的娘亲走了还记着自己,而大父也怕自己过得不好,安排了这么多人来服侍自己。
刚被抱进屋里,奶娘就掀起衣服道:“半晌都未进食了,小公子饿坏了,来,小公子,先来点口食吧……”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至于让扶苏自己去请王翦,子婴却是没有想过。
一个帝王的颜面很重要,作为扶苏的长孙,子婴有必要维持。
何况,如果王翦主动一点,想必官途亨通,也会一帆风顺。
这对子婴来说,绝对是一大助力。
毕竟,按照历史的进程,自己虽然当了皇帝,可也是在胡亥杀光了兄弟姐妹,自己是个替补的。
想要纠正历史进程,正常当上这个皇位,还得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第一件事,就是得让扶苏得到大父的赏识,被立为太子,自己才有机会问鼎皇位。
咸阳城墙上,扶苏望着远去的车队,显得恋恋不舍。
一旁的李斯和赵高陪伴左右,见大王半晌不语,李斯率先开口道:
“大王,小公子已经走远了,有蒙毅跟着,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咱们还是回宫吧。”
还有好几个奏议等着大王签批呢,李斯心里默默想着。
扶苏没有回头,反而问道:“你们二位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统帅将领应该谁来做?”
两人一人是廷尉,负责兵马的粮草调度,一人是执掌刑罚狱寺,都是实权的人物。
可听到大王的问话,却是沉默不语。
两人不知道大王的意思,不好直接开口推荐,这可是左右国家命运的事,两人可不敢乱说。
“随便说。”仿佛看穿了两人的想法,扶苏继续道:“不过是议论,当不得真,不要有顾虑。”
听到大王这般说,两人互望了一眼,赵高立刻拱手回道:
“大王,臣觉得,这六十万大军的掌控,非一人所能,还得兵分两路。”
“哦?详细说说。”
“是。”赵高听到大王鼓励,清了清嗓子,“我秦国虎将虽多,可几十万兵马调度并非易事,想来也就武安君白起可以堪当此任,可眼下,现任的将军们,无人可以掌控这么多兵马,我建议,继续让李信、蒙恬各领三十万大军,对阵项燕。”
赵高这般说,也是有他的道理。
李信和蒙恬,两人一共二十万大军,就打到了城父,想要拿下寿春,也只是时间问题。
之所以这般会失败,都是昌平君所致,粮草未到,导致军心不稳。
再加上项燕用诈,偷袭了秦军,所以才招致大败。
只要两人继续率军出征,自然是最佳的人选。
如果,这国内还有人可以媲美两位将军,只有王翦和王贲了。
可王翦年迈养病在雍城,王贲驻守大梁城,却都堪堪无法调度。
见赵高说完,扶苏“嗯”了一声,反问李斯道:“李斯,你说说看。”
李斯本身低着头,听赵高说完,自己就不想说了,这等国家大事,说了好的没奖励,说的差了却还有处罚。
可大王都叫自己的名字,李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
“大王,我秦国虎将如云,单是拿出任何一个都可镇守一方,可各有各的特色,得看使用的时机。”
“继续!”
“是,李信勇猛,善用奇兵,两军对敌,总有出人意料的战法,可心情焦躁没有耐心,沉不住气。”
见大王没说话,李斯继续道:“蒙恬精通骑射,善于领导骑兵进行大规模穿插突袭,可大规模军团对战经验不足。”
“至于王贲则善于打优势战,耐心和李信相同,而蒙武缺少主见不适合当统帅。”
李斯洋洋洒洒,一口气把大秦的几名虎将全部点评了个遍。
一旁的赵高默默地听着,他清楚,李斯是聪明人,既然这般直接点评将领,一定是猜到了大王心中所想。
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你就是黑夫?”屋内,突然传来个幼稚童音,黑夫一愣,也忘了规矩,抬头看了过去。
却只见,一个如瓷娃娃般的儿童坐在上手的椅子上。
黑夫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拱手道:“是,小的黑夫,见过小公子。”
昨日,子婴来了大营,黑夫操练时,也远远见到,这时候能在这府上的孩子,想必就是小公子了。
三岁即可用谋略破了楚国,不愧是大王的孙子,黑夫心里暗自想着。
子婴点点头,这黑夫还懂得规矩,不愧是识字的人。
只是这皮肤……是真的黑啊。
看来,当初取名字时,也有这部分原因。
“你家里几口人?”子婴继续问。
“回小公子,家里有母亲和一个哥哥,我和弟弟一起来参军。”
对上了……这和书信里说的一样。
黑夫的大哥,衷死后把两个弟弟的家书放在了墓里,黑夫的弟弟则叫惊。
子婴没找惊过来,是因为这个惊在家书内,说自己欠了不少银两。
这弟弟,还得观察观察,如果人品得当,子婴也不介意拉他一把。
“这次找你来,是有人举荐,让你当小公子的持剑人。”蒙毅在一旁补充着。
黑夫一愣,‘持剑人’是干什么的?
知晓黑夫心中的疑惑,蒙毅解释道:“你可以理解为护卫。”
“护卫?”黑夫迷茫地看着子婴,又看了看蒙毅,当看到蒙毅身上的铠甲,立刻知晓。
眼前之人竟是一名将军,将军自然不可能来当小公子的护卫。
可这泼天的富贵,怎么突然就落在我的头上?
黑夫也不多问,立刻叩首道:“谢小公子赏识,黑夫一定竭尽所能,保卫小公子安全。”
这一番宣誓,倒是让蒙毅点了点头,这黑夫看样子老实,却也是上道之人。
子婴很是满意,看来这个黑夫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以后沟通起来就方便得多。
于是子婴示意蒙毅,把太阿剑交给黑夫。
蒙毅心中略有不舍,可还是把剑递了过去,“接好咯,这可是宝剑,是小公子的配件,以后你先替小公子拿着。”
黑夫有点惶恐,立刻伸手接住。
刚拿在手上,就感受到剑的分量,心中暗叹,果然是把好剑。
……
剩下的几日,大多数时间,子婴都是陪在父母身边。
一边是王燕的不断唠叨,在宫内该如何如何,一边却是扶苏的嘱托。
一番儒家大道理说下来,子婴的耳朵都生茧子了。
可,这是自己世上最亲的人,子婴倒是没法恼骚。
到了第三日,雍城下起了大雪,秦军的操练又开始了。
王翦却带着一队锐士,架着子婴一起去了野外打猎。
可现在是冬天,刚下了些雪,雍城的天气寒冷,却也没多少猎物,王翦也只是带自己的外孙出来散散心。
打猎子婴自然是参与不上,只是坐在马车上看着。
当然,子婴也不是白看,从他们骑马的状态,以及弓箭的样式来看,子婴觉得秦军的战斗力,还有上升的可能。
在回去的路上,子婴问着身边的黑夫,“黑夫,你觉得秦军的马术如何?”
“回公子,我大秦先祖本就是养马出身,这马背上的功夫自然不在话下。”
黑夫说的没错,秦军的骑射不下于赵国。
可子婴还是摇了摇头,“虽然技艺精湛,可我却发现,持久力不够,你看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却也无法瞄准。”
“马儿疾驰起来,如何能射中呢?”黑夫非常不解,这也是很浅显的道理。
至于国力发展的事,只能慢慢来。
王翦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带着孙子回来,仿佛像是过年了一般,忍不住又拿起酒碗喝了一口。
这时候,子婴想起了自己来的主要任务。
轻声问:“大外父,你不是生病了么?怎么一直在喝酒?”
听着子婴的问话,王翦一愣,跟着哈哈笑道:“喝酒才能治病呢。”
这就是唬小孩子的话,子婴点点头,对着餐桌另一边的蒙毅道:“蒙将军,记下来,外大父的病情好转,已经可以豪饮三碗了。”
这冷不丁的童言,让在场的众人愣住了。
连要记录的蒙毅也是没反应过来,片刻后,他尴尬地望向王翦将军。
只见他呆呆地望着子婴,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童言无忌,可子婴说这话,却和大人一样,仿佛是来兴师问罪的。
“外大父你怎么流汗了?蒙将军,快记下来,外大父喝酒引得病情复发。”子婴看王翦这样子,心里好笑,又接着道。
倒是一旁的王燕嗔怪道:“子婴,莫要胡闹,吓着你大父了。”
子婴摇摇头,小手揪了几下王翦的胡子。
看着自己外孙这般的模样,王翦这才反应过来,这孙子才三岁啊,不过是在吓自己。
想到这里,王翦哈哈大笑,掩饰自己的尴尬。
欺君之罪,当如何?
王翦不是赵高,不太深知这刑罚,可若要真追究起来,定然会罚他一罚。
可自己装病回雍城,满朝上下,谁人不知?
连大王自己都知晓,今日却是被子婴点破,让王翦一番尴尬。
见爷孙两人又开怀大笑,蒙毅这才放下心来。
这小公子,让自己记录这些,好似是告状,可自己不敢呈上去啊。
你俩还是爷孙,这坏人都让我来当了。
这件事过了后,整个宴会继续进行。
自从封了爵位后,子婴就不再喝奶,和奶娘服侍惯了,一直在身旁跟着。
直吃到日头降下,子婴跟着自己娘亲回了里屋睡觉。
三岁的孩子,自然要早睡,这一晚,连扶苏都被赶了出去。
望着尴尬的父亲,子婴内心打定主意,以后自己长大,坚决不娶武将的女儿,过于霸道。
……
次日一早,洗漱完毕后,子婴便兴冲冲地去找王翦。
他还记得自己的目的,想着法让自己这个外大父回咸阳。
昨日,不过是试探而已,子婴知道,想要说服王翦,自己还得出一番力气。
好在,在自己后院,王燕也没管子婴,让他自己寻去,只是让奶娘随着。
可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王翦,打听了一番才得知,王翦将军,昨夜一直在书房未出来。
“总是这样,老将军呐,睡在书房习惯了。”其中的一位仆人,忍不住吐槽。
子婴点点头,带着奶娘,便又朝着书房赶来。
一旁的守卫,看到是子婴,也都没人拦着,很顺利地便到了书房前。
房门虚掩着,子婴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房门。
这书房可不是自己能进去的,奶娘只得在外面候着。
子婴小心推门而入,进去一看,这满屋的书简竟然比嬴政的书房还多。
墙上一幅硕大的六国舆图挂着,虽说地形没有细细描绘,可也有了大致的轮廓。
子婴记得,大父的书房也有一版,可比外大父这个要详细的多。
作为秦国的大将,王翦自然有资格获取到这样的舆图。
此时的王翦,正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细微的鼾声传来。
子婴没有叫醒王翦,则是小心翼翼打量起了书房的摆设,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简外,王翦趴着的桌子上仿佛有什么东西。
子婴封赏的消息,顿时如一阵风一般传了开来。
第一个知道的,还属国夫人,她只是诧异了一下,就猜到了是大王玩的把戏。
一个三岁的孩童,能有什么奇谋?
肯定是大王,故意把这计谋的功劳,算在了子婴的身上,和那王贲一唱一和。
国夫人猜测的不错,事实大致如此。
可大王,就是封赏了子婴,只是田地和奴仆没有兑现。
这在国夫人看来,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爵位,可大王这般疼爱子婴,还是让国夫人妒忌不已。
至于其他的子嗣们,压根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紧跟着,咸阳城内的百姓全都知晓了。
整个城内热闹无比,这等王族的奇事,是这些市井小民最喜欢乐道的。
上一次这般热闹,还要属芈家倒台。
可谁曾想,这才一个多月的功夫,芈家留在宫内的小公子,就获得了这等赏赐。
军功对于王族来说,并不高,可这是不是释放了一个信号?
大王要召回芈家了?
这一日的咸阳城,热热闹闹,风声自然也传到了芈家这里。
可芈家大门紧闭,没有一人多言。
自从大王灭了赵国、魏国、韩国后,各国的贵族都搬来了咸阳居住,这种高门大院,平日里却紧闭府门,却也常见。
而此刻,芈家内,芈华望着王宫的方向默默流泪,这仅留的孙子在宫内过的好,她便知足了。
至于城内百姓所言,芈家重回王宫,芈华倒是不敢想。
芈家此刻,只有子婴一人在宫内,他得立下多大的功劳,才能免了芈家的罪责?
恐怕得诛灭楚国才行,可他才三岁啊。
三岁的小孩能有什么建树?芈华只想着自己的孙子平安即可,现在的芈家在咸阳深居简出,这样的平安已是很满足。
待到消息传到了雍城,王翦正领着一帮子新兵操练着。
他对大王所说,自己是因病退下回来养病,可带了一辈子的兵,闲不下来。
正好,在这雍城有着新兵的兵营,平日里他也是来负责训练着新兵。
等到王燕拿着书简来找王翦时,王翦一脸的诧异,愣了半晌,愁眉道:
“燕儿,这可不是好事啊。”
王燕闻言一呆,问:“怎不是好事?子婴获得赏赐说明大王疼爱他,他过得好,我自然安心。”
“唉……”王翦叹了口气,“我这外孙,乃是大王长孙,你那夫君都已成亲,还未立为太子为何?”
王燕心中知晓这些,可嘴上却未回答。
王翦继续道:“这一来,是不讨大王欢喜,这二来……”
王翦顿了顿,望向了王燕,看她一脸的茫然,摇摇头继续道:“二来,这芈家太过强大。”
芈家太过强大?王燕满脸的疑惑,“这,这有什么关系吗?大王的父王,不就是靠着华阳夫人一脉才上位的吗?”
“那是自然。”王翦点点头,“所以大王害怕芈家,你不想想前几年的咸阳宫中政变?”
王翦说的,自然是嫪毐的叛乱,可王燕实在无法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
“赵姬乃是赵国人,吕相国可也是赵国人呐,他们手眼通天,若不是当初我竭力护驾,恐还真被嫪毐得手。”
听到父亲的话,王燕呆住了,这等宫内的事,王翦可从来不说。
王翦叹了口气继续道:“大王吃了赵姬的苦头后,就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有一个强大的母系家族,所以……大王让昌平君,去守了陈郢。”
听到这始末,王燕心中震动,忍不住惊呼道:“你是说,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大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