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精选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

精选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

卫宁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的小说,是作者“卫宁”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小说推荐,主人公卫宁刘彻,内容详情为: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主角:卫宁刘彻   更新:2024-08-21 08: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卫宁刘彻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由网络作家“卫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的小说,是作者“卫宁”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小说推荐,主人公卫宁刘彻,内容详情为:建元二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暂居平阳公主府。是夜,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恰逢卫子夫月事,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月后,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十四年后,卫宁穿越大汉,成为一名村民,应召入伍。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一路杀到狼居山,立下不世之奇功。在回到长安,论功行赏的时候,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

《精选小说推荐从新兵到封狼居胥》精彩片段


今夜无眠,当卫青下令全军装备马蹄铁时,骑兵营便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当地郡县。

在地方郡县的配合下,四千多名轻重骑兵的马匹全部按照要求被钉上马蹄铁。

卫宁的名声在整个轻重骑兵被传了出去。

第二日一早,大军继续出发。

骑兵营的老兵们看卫宁的神色有些异样,最开始卫宁进入骑兵营,这群老兵们或多或少有些看不起的意思。

但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对卫宁肃然起敬。

这名新兵对骑兵营,甚至对整个大汉的战马,都有着莫大的贡献。

骑兵们与战马之间的感情不言而喻,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看中卫宁。

卫宁不知道这群老兵为什么会这种眼神,不过很快,他脑海中的声望值就开始飞速增加。

5163!

声望值余额最后足足定格在5163!

卫宁有些震撼,他用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很可能是昨晚他说的马蹄铁构想,被上面实施了,才会给他增加如此多的声望值。

昨晚那位将军在军中威望竟会如此之大?

卫宁没有任何犹豫,当下打开声望值系统,找到兑换商品马术精通。

这需要一千声望值,昨晚卫宁看到这个声望值还觉得遥不可及,谁知道这才过了一夜,就能兑换了。

卫宁当下在商城内用一千声望值直接兑换了马术精通。

他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也不知道现在自己骑马的技术究竟有没有增长。

就在此时,霍去病牵着马匹走来,笑着对卫宁道:“走吧,行军了。”

卫宁哦了一声,下意识的准备让霍去病先上马。

霍去病道:“今天你前面,我后面。”

“不要怕,总要练出来的,也为你好。”

“上马吧,今天我便好好练练你。”

卫宁恰好想试验一下刚才兑换的马术精通效果如何,也没有扭捏,点头道:“好!”

言毕,他翻身上马,动作潇洒连贯。

霍去病愣了一下,然后才翻身上了战马,心道这小子的动作有模有样了啊,才一晚上,怎么感觉他对骑马自信了许多?

“驾!”

卫宁双腿狠狠夹了马肚子,马鞭凌空甩出啪的一声巨响,单手勒着马缰,稍稍用力,马匹急促朝前奔袭。

这一连串的动作,仿佛是刻在卫宁的骨子里一般,自然而然的就用出来了。

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像一名精通骑马的猎人,许多动作都是本能的就做出来,相较于昨天紧张的模样,现在他整个人由内到外释放着轻松娴熟。

霍去病坐在卫宁身后,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幕,头皮都有些麻了。

才一夜啊!

为什么他给自己的感觉,好像是一名娴熟的控马者,从上马的动作到现在骑马的姿态和轻松的姿势,从哪里看,他都不想是才学习两天马术的新鸟啊。

马匹在急速奔袭,卫宁身躯的摇晃都和马匹的颠簸浑然一体。

霍去病咽了咽口水,心道他现在骑马的技术,甚至比起自己都差不了多少。

这固然不值得惊讶,大汉男儿郎精通骑马,技术娴熟的不知几何,可令人惊讶的是,他就用了两天时间而已啊。

这究竟是什么妖孽?

本来他对卫青做过保证,在抵达定襄之前,把卫宁训练出来。

这需要七八天的样子,有一说一,霍去病其实心里没底的,但现在……

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在霍去病愣神之际,他腰口的牛皮壶被颠簸掉在了地上。

卫宁似乎察觉到,勒转码头,迅速控制马匹朝后方奔袭,而后在霍去病惊恐的目光中,卫宁翻身下马,捡起牛皮壶迅速跨上马匹。

要知道,如今的战马还在飞速行驶,他却做了这么一套精彩漂亮的姿势,动作连贯潇洒,简直美如画!

霍去病长大了嘴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卫宁已经控制马匹调转马头继续朝前奔袭。

“拿好,莫要在掉了。”

卫宁朝后伸手,霍去病磕磕巴巴的结果牛皮壶,整个人有些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话。

他太震撼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妖孽,短短一夜,一夜啊!

他竟将马匹娴熟掌握到如今这个程度。

就刚才那动作,霍去病固然也能做到,但羽林内的骑兵未必能有这两下子。

若非对自己骑马技术绝对自信,谁敢冒险做如此之事?一个不小心人就会摔下马,最轻都得骨折!

这个小子……真踏马是个奇才,两天就能精通掌握骑马。

还说什么呢?大汉未来又要出一名不世出的名将了!

霍去病甚至都开始期待这次出塞后,和卫宁并肩作战的场景了。

今晚得想办法给卫宁搞一匹属于他的马……不过现在好像没有多余的马匹。

那只能等到了定襄郡再给他弄一批了。

虽然现在卫宁已经熟练掌握骑马,但熟练掌握骑马和熟练在马匹上运用武器又是另外一回事。

今晚抽个功夫得教一教卫宁在马匹上的功夫。

这个又要开始从头练习。

入夜,大军安营扎寨。

现在距离定襄郡越来越近,还有三五天的路程,若是大军再急行军,可能三天多一点就会抵达定襄。

不知为什么,今天卫青忽然加快了大军行军的速度。

在大军安营扎寨后,霍去病便马不停蹄的去中军大帐找到了卫青。

卫青此时正在中军大帐和副将们商讨会议。

今日之所以忽然加快速度,是因为河套地区的匈奴人在今日忽然开始进攻定襄郡,卫青得抓紧时间赶到定襄。

会议结束后,卫青才背着手问霍去病道:“这么着急,出什么事了?”

“是,是卫宁。”霍去病喘着气。

卫青倏地一愣,神色猛地一变,厉声道:“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带我去看看!”

霍去病:“哦,没,没什么事。”

舅舅这是怎么了?怎么忽然这么重视卫宁起来?

霍去病挠挠头,平静下来才道:“舅舅,他今天骑马的技术,已经厉害的让我也要仰望了啊!”

卫青:“?”


灭胡园的石碑前,秦子榆背着手在前走着,一点点和卫宁介绍着汉匈的历史。

然而安逸的时间没过多久,便有一群人走了过来。

“秦姑娘,原来你在这里。”

“秦姑娘,我们正在那边做赋,大家谁也不服谁。”

“还是你出一首赋吧,免得他们继续争论不休。”

秦子榆在定襄的这群读书人心中还是很出名的,只是秦子榆很少和外面人接触。

在去年她闲来无事,对田似蕊说了一首《鸾皇赋》,在定襄掀起了很大波澜,好一些人都想结交秦子榆。

不过真正能接触到秦子榆的人很少,好一些想要结交秦子榆的都莫名其妙的死了。

说话的这名读书人之所以带着人过来找秦子榆,因为他是赵长公子的人。

秦子榆摇摇头,道:“我不打扰诸位雅兴了,你们尽兴,我们去别处转转。”

她看了卫宁一眼,卫宁点头,便准备跟着秦子榆离去。

不过卫宁才踏步,便被一名读书人拉住了。

卫宁低头看着抓住自己手腕的那名读书人,眉宇轻蹙。

他只要稍稍用点力,对方的手腕可能会骨折,但卫宁不想惹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位公子,慢来慢来。”

“你和秦姑娘认识,想来学问不低,不妨你来做赋一首如何?”

赵长公子在定襄郡的势力很大,早就命人摸清楚了卫宁的底细。

今日他没有出面,专门让自己的人当众羞辱卫宁一番,让他知难而退。

一名底层的士卒而已,还不配让赵长公子出面,若非卫宁是卫青从关中带过来的士卒,赵长公子早就找人杀了他。

秦子榆见此情景,不由秀眉也蹙了起来,她语气有些淡漠的道:“阁下这样似乎有些不讲礼数了。”

那公子笑了笑,道:“秦姑娘,盛情难却啊,我们只是想见识见识这名公子的才华,毕竟能和秦姑娘走的如此近,说没有才华也不可能。”

“这位公子莫要藏拙了。”

秦子榆脸色有些冷淡,她眯着眼,道:“改天再说,我们还有事。”

“这位公子,你不介意我们耽误你点时间吧?”

“大家都诚心求问呀。”

“就是啊!”

“公子莫要吝啬嘛。”

众人开始对卫宁起哄。

卫宁认真的看着对方,他依旧在抓着自己的手,他的力道很大,不像是读书人。

卫宁想了想,道:“诗可以吗?”

“自然可以,公子请。”那公子似笑非笑的看着卫宁。

汉朝并不是只有辞赋,也有诗歌。

汉朝的诗歌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到汉武帝初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

秦子榆盯着卫宁,用眼神告诉他不要如此。

这群人很明显是要看你笑话。

她知道卫宁的身世底细,到现在还不认识字,更别提做诗,汉诗才刚规范,讲道理,诗的难度在汉朝人看来,普遍是要高于辞赋。

卫宁读懂了秦子榆的眼神,他微微颔首点头,示意秦子榆他自己心里有分寸。

周围十余名踏青的读书人都在看着卫宁。

卫宁开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顿了顿,卫宁继续开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他看了一眼周围的读书人,摇了摇头,极其讽刺的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当他将从军行说完,周围忽然安静了下来。

安静。

落针可闻!

秦子榆惊愕的看着卫宁,一时间有些呆若木鸡。

他不是才学认字?

这天下还真有人不会走,就开始学跑了?

他一出手就挑战最有难度的汉诗。

这也就罢了,关键一出口就是五言绝句啊!

短短四十个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如此丰富的内容,却只用了四十个字全部融合。

没有任何啰嗦赘婿的描写,每一段场景都在雀跃一般递进。

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秦子榆从没有想过,诗能这么写,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汉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秦子榆都惊呆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究竟怎么做出来的?

尤其最后两句,看起来是说书生投戎,可他又何尝不是在讽刺这群无用的读书人,成日只知晓无病呻吟?

或许它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但放在当下的环境内,它确实有这层意思。

田似蕊在一旁也震撼的呆如化石一般。

她是真没想到卫宁居然会如此有才华。

这首词,是卫宁在后世听的一首歌里面的,好像是张卫建改编的,他很喜欢这首诗。

待他说完后,他看着周围目瞪口呆的读书人,道:“我现在可以走了吗?”

无人反应过来,因为他们依旧沉浸在卫宁这首波澜壮阔的诗内,如此新颖的诗句,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但却又那么令人振奋。

原来诗可以这么写,原来诗可以传达如此震撼的情感和画面!

见众人无人开口,卫宁对秦子榆点点头,道:“走吧。”

秦子榆这才反应过来,呆滞的跟着卫宁离去。

走了好远,她忽然蹲下脚步,道:“你是不是骗我啦?”

“你其实认识字的对吗?”

卫宁:“没有啊。”

秦子榆道:“那你这诗……”

卫宁:“哦,我娘告诉我的。”

无法解释的事,全部推给了自己的母亲。

秦子榆沉默了一会儿,道:“你母亲是谁啊?太有才华了,我真想见一见。”

卫宁轻叹口气,道:“你见不到了。”

秦子榆:“为什么……额,对不起啊,我不知道……”

“没事儿。”

卫宁笑了笑,道:“好啦,今天很高兴,谢谢你带我认知了这么多关于匈汉之间的知识,我送你回去?”

秦子榆:“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