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点点涟漪都没有泛起来,长孙大人封闭了宫门,密不发丧,现在朝中百官怕是还不知道陛下已经驾崩的消息。”“知道陛下驾崩的人估计寥寥无几!”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的心略微顺了些,他点了点头:“辅机不愧是老成谋国之人,能将朕身后之事安排得如此妥帖,不知道太子那里知不知道朕已经驾崩的消息。”听到李世民的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看到他们的表情,李世民大概率也知道了答案,他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那逆子直到现在也没有反应是不是?他无心国事,整日游手好闲。”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失望。“但朕不明白,朕驾崩已经一天了,那逆子在咸阳,长孙无忌哪怕派人去通知,现在也应该已经让那逆子知道了,火速回宫继承大...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点点涟漪都没有泛起来,长孙大人封闭了宫门,密不发丧,现在朝中百官怕是还不知道陛下已经驾崩的消息。”
“知道陛下驾崩的人估计寥寥无几!”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的心略微顺了些,他点了点头:“辅机不愧是老成谋国之人,能将朕身后之事安排得如此妥帖,不知道太子那里知不知道朕已经驾崩的消息。”
听到李世民的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
看到他们的表情,李世民大概率也知道了答案,他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那逆子直到现在也没有反应是不是?他无心国事,整日游手好闲。”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失望。
“但朕不明白,朕驾崩已经一天了,那逆子在咸阳,长孙无忌哪怕派人去通知,现在也应该已经让那逆子知道了,火速回宫继承大统了吧?怎么到如今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说着说着,李世民整个脸色都阴沉得可怕,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看着李世民的脸色不好,程咬金赶忙说道:“陛下,兴许消息要明天才到呢,不妨我们再等等看?”
听到程咬金的话,李世民的神色稍微好转了一些,但眼中仍有一丝阴霾挥之不去。
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每一粒小米都饱满圆润,在碗中微微颤动。
李世民端起碗,轻轻吹了吹,然后一饮而尽,那温暖的感觉顺着喉咙传遍全身。
接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也被他慢慢喝下,鸡汤上漂浮着的油花闪烁着光泽,鸡肉鲜嫩,炖煮得恰到好处,入口即化。
这鸡汤和小米粥入腹后,李世民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仿佛枯萎的花朵重新得到了滋养,有了生机。
原本虚弱无力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一些力量,他能感觉到四肢开始有了暖意,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冷麻木。
“那逆子再怎么不着调,他也是太子。”李世民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吃了东西后,李世民说话也显得中气十足。
“朕死后,他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应该会急匆匆地赶来继位,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来,你们给朕说说,长孙无忌想要干什么?”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着在场众人的心。
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接指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谁?他可是玄武门第一功臣,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权势和威望如日中天,没有人愿意轻易在朝堂上和他对立,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轻易开口。
李世民看着大家都哑口无言,心中不由得一阵烦闷。
他开始怀念起魏征来了,那个直言敢谏的臣子,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这次他假死的事情不能让魏征知道,李世民太了解魏征了,这老小子要是知道了这件事,第一反应一定是冲到自己面前,用手指着自己的脸,滔滔不绝的给自己一顿骂,那场面,李世民现在可不想面对,他还想多清静几天呢。
看着这些心腹都不说话,李世民觉得无趣极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出。
他的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魏征脸上神色变换,嘴唇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挣扎,终究没有硬刚李承乾。
正如他所说,李承乾不是先帝,并且还没有正式上位,他需要威严。
无论如何,现在的魏征都不会去损害李承乾的威名,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承乾的决断让不少人内心生出了侥幸心理。
好人容易被欺负,好皇帝似乎也是如此。魏王和长孙无忌犯下了如此大的错,陛下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日后若是轮到自己,恐怕陛下也会因为心软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阿谀奉承的圣明之声不绝于耳,那些声音嘈杂而谄媚,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紧张的气氛似乎一下子消散了许多。
可没想到李承乾话锋一转,眼神陡然变得凌厉起来,犹如苍鹰盯着猎物。
“朕刚刚说了,朕的弟弟和舅父只是受人蛊惑。现在朕要除首恶。来人,把以崔尚书为首的世家官员全部给朕拿下,朝堂上最后五姓七望官员全部出列,让朕好好看看你们!”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炸响。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面露惊恐之色,仿佛世界末日来临。
除了站在龙椅下方的三人,就连以强硬著称的魏征也脸色大变,急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的声音都有些变调。
崔阐、崔胜、王岩夫、卢向俊等等世家官员一时间还觉得是自己听错了,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愕。
然而,三大营的士兵可不管世家不世家的,他们只听从李承乾的命令。
咸阳的大小世家早就被陛下清理干净了,如今对这些世家动手,他们也只觉得理所应当,毫不犹豫地朝着那些世家官员走去,眼神中透着冷酷与决然。
“陛下!此举会动摇国本啊!万万不可!”一位老臣满脸忧色,他身形颤抖,脚步虚浮地走出朝列,声音因恐惧和焦急而变得嘶哑。
那沟壑纵横的脸上,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一时间,朝堂上文武百官,无论是出身世家的官员,还是寒门出身的官员,几乎都纷纷跪地,齐声为世家官员求情。
那场面,黑压压的一片,呼声此起彼伏,在宏伟的太极殿内回荡。
就连大唐战神李靖,这位一向威严、战功赫赫的名将,也神色凝重地拱手,向李承乾恳切请求:“陛下,还望您收回成命啊!”
他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对局势的担忧,也有对李承乾的劝谏。
听着下方如浪潮般的反对声,李承乾神色冷峻,端坐在龙椅之上,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不为所动。
他的目光如电,在群臣中扫视而过,眼中的凌厉之色愈发浓烈,仿若实质的锋芒,让人心生畏惧。
“动摇国本?哼!就让朕看看这么个动摇国本法。”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寂静的朝堂中如闷雷般炸响。
他猛地一挥手。
“将一众首恶押至午门外,斩立决!”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静得能听见众人急促的呼吸声。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让人窒息。
随后,便是崔阐、崔胜之流的惊慌失措。
他们被三大营的士兵如铁钳般押着,身体拼命挣扎,却如同蚍蜉撼树,无法挣脱分毫。
他的声音缓慢而低沉,却如重锤般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当然也别太害怕,只要你做的事情确实有利于社稷,哪怕你是世家官员,朕也是一视同仁的。”
朝堂上的众臣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他们的身体僵硬,额头冒出冷汗,眼神中满是恐惧与不安。
一队又一队锦衣卫如幽灵般出去又进来,他们步伐整齐,神色冷峻。
每一次进来,都会将手中的情报放在李承乾的御案之上,然后悄然退下。
那一份份情报,仿佛是死神的判决书,让整个朝堂的气氛愈发紧张。
天色也逐渐黑了下来,夜幕笼罩着长安城。但今晚的太极殿却是灯火通明,那明亮的烛光在夜风中摇曳,映照出众人阴晴不定的脸庞。
“房相,你可以回去休息了,以后早上的时间一律定为巳时,大家也可以多休息一会。”
李承乾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程知节也可以下去了。”
“李勣,侯君集,李靖,尉迟敬德……”
一个个报到名字的官员都如蒙大赦,他们恭敬地行礼,然后缓缓走出了太极殿。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惹恼了李承乾。
“萧瑀萧大人你可以先回去休息了,虽然你出身兰陵萧氏,但你没有贪污,反而还从家里拿钱接济百姓。”
李承乾看着萧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谢陛下!”
萧瑀感激涕零,他深深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转身离开。
那些报到名字走出太极殿的官员,在走出殿门的那一刻,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留在殿内的每一个人,那都是冷汗直直地在头上冒着,衣服都被汗水浸湿。
那些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大家都是第一次见。
他们神秘而冷酷,行动迅速而高效。此刻,他们却如同梦魇一般的印在了所有人的脑海之中,那飞鱼服上的图案仿佛是恶魔的印记,让人心生恐惧。
直到不再有锦衣卫进入了,大殿上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下来,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承乾打了个哈欠,眼中闪过一丝疲惫。
他看了一眼还剩下的人,这些人中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官员。
他们大多不仅贪污,而且手底下都不干净,做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
官职最大的是门下省侍中,崔仁师。
“全都拖下去,大牢,锦衣卫去审,审理完毕后都抄家了吧。夷三族。”
李承乾的话一出,剩下的这些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们大多数人可都是来自世家,夷三族?这是要对世家全面开战吗?
崔仁师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高冠,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还是强装镇定。
对着李承乾冷笑道:“陛下,你想要将我等抄家灭族,我等无法反抗,但我等可是世家子弟,若是陛下一意孤行,怕是李唐皇室到你即止,步隋朝后尘。”
他的声音虽然带着一丝颤抖,但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却十分明显。
郑仁基出自荥阳郑氏,官至光禄寺卿。此时,他满脸愤怒,直接将头上的官帽丢在地上,然后冷哼一声,以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与天下世家为敌?”
李承乾不屑地看了下面这群衣冠禽兽一眼,眼中满是鄙夷。
“你们连何为天子都不知道,还敢在这里大放厥词?世家很强吗?”
身旁的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旗面上的图案仿佛也被赋予了生命,随着风舞动,似在为这即将到来的荣华而欢呼。
齐先生心里乐开了花,暗自思忖:“我齐某一生漂泊,如今终于要飞黄腾达了,我要让世人都知道我的能耐。”
李承乾看着齐先生那副模样,不禁哑然失笑,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齐先生不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空气中缓缓传开。
李承乾心中对这位先生有些无奈,但也深知他的性格。
齐先生用力地摇了摇头,他的眼神变得无比郑重,那目光像是能穿透重重迷雾,直直地看向李承乾的内心深处。
“如果是别人,我早就走了,怎么还会留在咸阳城辅佐。”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向前迈了一小步,站得更加笔直。
“陛下你不同,你是我在大唐游历半生,遇到过最特别最特别的人,特别到好像不属于这个时代。”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离,仿佛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
周围的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宛如一片钢铁森林,散发着冷峻的气息。
齐先生心中对李承乾满是敬佩,他回忆着与李承乾相处的点滴,暗自想道:“陛下心怀天下,所思所想皆是百姓,与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帝王截然不同,我定要助陛下成就一番大业。”
“你的那些奇思妙想,民生政策,前世帝王不是想不到,但他们是帝王,他们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心中只有自己的江山社稷,哪里会真正在乎升斗小米的生死。民贵君轻放在明面上重若千金,那不过是他们用来粉饰太平、安抚民心的幌子罢了,放在私底下,在他们真正权衡利弊之时,那些百姓的性命在他们眼中就如同草芥,一文不值。”
齐先生语气冷淡,但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惋惜交织的光芒。
“陛下不同,陛下只要百姓好,陛下心怀天下苍生,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我从未在其他帝王身上见过的品质。”
“这天下若能一直由陛下这样的人治理,百姓定能安居乐业,我定要帮陛下守住这颗赤子之心。”
李承乾没有理会齐先生的大不敬,他早已习惯了齐先生这种直来直往、毫无顾忌的说话方式。
很多时候,齐先生都是那么一副随性而为、不拘小节的样子,就像一阵自由的风,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
李承乾刚遇见齐先生的时候,那是在咸阳城的一个宁静的角落。
他正站在一群孩童中间,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夫子长袍,头戴方巾,手持书卷,一副标准的夫子打扮。
周围是简陋的房屋,墙壁上爬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但孩子们的笑声却让这里充满了生机。李承乾好奇地询问他的名字,可他却紧闭双唇,无论李承乾如何追问,他就是死也不说,只是神秘地笑笑,让人摸不着头脑。
反正认识他的人一律称他齐先生,或者齐夫子。
他每日都会在咸阳城的某个角落,教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识字看书。
他教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投入,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是咸阳城最美妙的乐章,与周围市井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人间烟火画卷。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一道急切的呼喊声如惊雷般从远处滚滚而来,那声音中带着慌乱与焦急,还没等李承乾从他的思绪中缓过神来。
一道身影如脱缰之马,不等通报,直勾勾地冲进殿内。
李承乾原本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眼前的“花草”,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断,他当下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小铲子,看向眼前一身黑甲的侍卫。
这黑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侍卫的神情却满是慌张。
李承乾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开口问道:“怎么了,显怀,慌慌张张的,天塌下来了?”
他顺手拿起脸盆里的丝巾,慢悠悠地擦了擦手上刚刚因为摆弄花草而沾上的泥土。
那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在丝巾上留下一道道褐色的痕迹。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啦,天真的塌了!长安传来消息,陛下驾崩啦!”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李承乾如遭雷击,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事情,就连手中的丝巾都不自觉地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沾染了地上的灰尘。
“显怀,你这消息,可能确定真伪?”
张显怀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殿下,你知道的,长安我们布置了一些锦衣卫。
这消息是宫里的兄弟传来的,千真万确。
听说现在宫里已经处于戒严的状态,到处都是禁军在巡逻,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长孙大人现在已经掌控了宫里,因为陛下走得突然,怕引起事端,长孙大人已经严令密不发丧。
末将觉得,长孙大人毕竟是殿下您的亲舅舅,应该是要等着殿下回宫统领大局吧?”
张显怀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他看着李承乾,希望太子能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听着张显怀的汇报,此时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自己好歹也是个学历史专业的,不敢说通读二十四史,但对历史的了解也差不了多少。
这可是李世民啊!那个在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帝王,怎么会死得那么突然,那么没有预兆。
最关键的是,现在仅仅是贞观十五年啊!
他穿越成为了李承乾,一睁眼就被李世民抱在了怀里,可谓是天胡开局。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就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一个无心皇权,醉心奇技淫巧的太子形象。
在他的努力下,长孙皇后也在贞观十三年才离世,改变了原有的历史轨迹。
李世民宠爱魏王李泰,李承乾也懒得去和李世民争论,只是默默在私下一直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人,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就等着自己实力足够了,就带着自己的大军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可现在李世民突然死了?李承乾有些茫然,他也不明白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情。
对于百姓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繁荣昌盛。
可对于自己来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李泰,让自己这个太子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别说是原来历史上的李承乾了,哪怕是现在的他,都有些接受不了李世民的这种莫名做法。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眼中满是对百姓悲惨遭遇的痛心和对国家决策的忧虑,与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员形成对比。
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面露不忍,心中想着百姓之苦,实乃不忍再添祸事,他们与那些冷漠的官员相比,多了几分悲悯。
有的则眉头紧锁,不知陛下有何良策应对煤炭之毒,与那些盲目乐观的大臣形成对比。
李承乾面沉如水,他缓缓站起身来,一甩衣袖。与大臣们的敬畏形成对比。
他向前走了两步,目光紧紧地盯着房玄龄,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霸气,那目光犹如实质般压向房玄龄,与房玄龄的诚恳询问形成强烈的对抗感。
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就像等待暴风雨来临的羊群。
“房相,汝是想说朕劳民伤财吗?”
李承乾的语气加重,声音如雷鸣般在朝堂上炸开,震得大臣们心头一跳。
“朕既下达此令,自是有应对之法。朕岂会不知煤炭有毒?朕已命专人研究解决之法,定能让煤炭安全使用,为百姓驱寒。朕所谋者,是大唐之长远,岂是汝所能轻易看透?”
不少大臣心中暗自赞叹陛下之远见,觉得陛下高瞻远瞩,与他们自己的短视形成对比,但也有部分大臣仍心存疑虑,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房玄龄心中一惊,赶忙跪地,身体微微颤抖,与他之前的据理力争形成鲜明变化。
“微臣唐突了。”
房玄龄的声音微微颤抖,他深知自己刚刚的言语已经触碰到了陛下的底线,额头触地,不敢抬头。
虽然如此,但他也不后悔,陛下早朝前就说了,他只管下命令,朝臣执行便是,但自己不理解,就要问清楚,这可是关于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龄身为一朝宰执,岂能糊里糊涂办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微微摆手,神色稍缓。
“房相无碍,起来吧。朕知你也是为了大唐,只是日后注意便是了,记住朕不会错!”
“谢陛下!”
房玄龄如蒙大赦,赶忙起身,退回自己的位置。心中暗自发誓以后定要谨言慎行,陛下并非先帝。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来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龙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朕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在朝堂上响起,如同敲响了一记震撼人心的重鼓,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力量。
大臣们听到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大臣们心中各有想法,有的想:“这可是个大工程,涉及各方利益,怕是要掀起一场风波,可比之前的煤矿之事还要复杂得多。”
有的则担忧:“如此大规模行动,朝廷人力物力能否支撑得住?这与之前的一些小范围政令实施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心中清楚这两项任务的艰巨程度。
他微微抬头,看向李承乾,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犹豫了,和他之前直言进谏的果敢有了变化。
“陛下想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可是包括世家以及官员名下的土地,以及他们承包的佃农?”
秦如召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人马俱是重甲。
那黑色的战马浑身肌肉贲张,马蹄上包裹着厚厚的铁片,每一次踏地都发出沉闷的响声。
马身上的重甲由精铁打造,鳞片紧密相连,护住了战马的要害。
玄色战甲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线条流畅,宛如艺术品。
他头戴一顶插着黑缨的头盔,黑缨在风中舞动,如同跳跃的黑色火焰。
他单人单骑提着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来长安城下,那三尖两刃刀足有一人多高,刀刃锋利无比,仿佛能斩断一切。
刀身闪烁着寒光,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刀杆上缠绕着黑色的布条,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城楼上的守军都给我听着,我们是太子殿下的军队,陛下驾崩,太子殿下乃是大唐的正统继承人!”
秦如召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长安城楼下回荡。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自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城上诸位,难道你们要阻挡你们的皇帝陛下吗!大家都是大唐的将士,把城门打开吧!陛下绝不会为难你们!”
他的眼神如电,扫视着城楼上的守军,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军给你们下达最后通牒,三通鼓!”
他举起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指向天空。
“三通鼓罢!若是还有执迷不悟者,均按谋逆罪论处,诛九族!”
秦如召说完直接掉头走人,他的战马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渐渐远去。
“擂鼓!”
随着一声令下。
“怦怦怦。”
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每一下似乎都与长安城楼上士兵的心跳声相对应,那沉重的鼓声仿佛是死神的脚步,一步一步地逼近,让人喘不过气来。
整整五百面军鼓一同敲响,那声音如同滚滚雷鸣,从天边席卷而来。大地都在颤抖,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其声就连太极殿里被囚禁的诸臣都听见了,那沉闷的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
眼前一亮,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
李勣开口道,他微微皱眉,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试图从声音中分辨出鼓的材质。
“不错,乖乖,这得多少面牛皮鼓啊?这要杀多少牛?我老程都没杀过那么多牛吧?”
程咬金惊呼道,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那夸张的表情让周围的人忍俊不禁。
一直在一旁没有开口的李靖这时候也开口了。
“这是牛皮大鼓,而且不下三百面,非气力过人者不可锤响。”
李靖的话直接让场上的武将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什么时候大唐这么有钱了?这么多力气过人者,不去前面冲杀,反而在后面敲鼓。难道前面冲锋的一个个比这些敲鼓的力气还要大?
“好了,等会大家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程咬金打了个哈哈,试图缓解这紧张又好奇的气氛。
褚遂良看了一眼门外的千牛卫。
“程将军,你想怎么出去啊?”
他眉头微皱,眼中透着担忧,看着那如狼似虎的千牛卫,不知道程咬金有什么办法。
程咬金莫名的笑了笑。
“俺老程山人自有妙计。”说完一个人就朝着殿外走去,他的步伐看似轻松,实则七拐八拐,不似人样,当然主要是不想让殿里的人知道自己要干嘛。
“你还要去统计长安城内大小世家地主的田亩财产,不管其中是否存在争议,不管对错与否,所有财产一律查抄。”
“若发现有罪之人,无需经过繁琐的审讯,直接拖到午门斩首示众,以正国法。”
“若查无实据者,便在长安城中妥善为他们安排安置房,务必让他们有安身之所。”
“所查抄的所有财产,必须毫厘不差地送到户部,由户部仔细清点核对,登记入册后归库。”
陛下的每一个字都如军令般威严,不容置疑。
“末将领命!”
张显怀领命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如登天,但这是陛下的信任,他定当全力以赴。
“户部尚书何在?”
陛下的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
“户部尚书李炜参见陛下!”
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稳步走出,他约摸四十多岁,面容沉稳,目光坚定,每一步都带着一种稳重与威严。
“朕刚刚说的你可都听见了?”
李承乾注视着他,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期待。
“微臣领命!”
李炜语气坚定,声音洪亮,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不仅关系到朝廷的财政收入,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容不得半点马虎。
“秦如召!”
李承乾再次下令,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末将在!”
秦如召高声回应,声震屋瓦。
“从现在开始,长安城进入戒严状态,只准进,不准出。你带领三大营将士与龙武君,日夜不停地在城中巡逻,不得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务必保证长安城的安全,如同守护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不许一人出城。”
“末将领命。”
秦如召抱拳领命,他神情肃穆,深知长安城的安危此刻系于他一身,他定要不负陛下所托,守护好这座大唐的心脏。
“裴行俭!”
陛下看向一位大臣,目光中透着信任。
“臣在!”
裴行俭出列,身姿挺拔。
“你现在是工部尚书,朕命户部拨款,你要在长安建造青砖厂、水泥厂。招募那些没有生活来源的百姓以及不良人做工,给予他们的报酬要和咸阳城内工匠相当,不可亏待他们。今年年底,朕要看到大唐水泥路完工,那水泥路将如同巨龙般贯穿长安城,成为我大唐的一大创举。明年,朕要看到长安城墙坚不可摧,宛如铜墙铁壁一般,守护我大唐的子民!”
“微臣遵旨!”
裴行俭目光坚定,他心中虽知任务艰巨无比,但却充满了信心,这是为大唐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他定要让长安城焕然一新。
“责令农业部快速拟个章程,在今年合适的时间将研发的最新品种土豆、红薯、玉米分发给长安百姓。长安所有土地良田,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三年内都要种植这三种作物。”
李承乾的目光中透着对农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田野里丰收的景象。
“是陛下!”
农业部官员领命,他深知这三种作物对于大唐的意义重大。
李承乾这一连串的命令下达,老臣们对前面的安排还能理解,毕竟官场沉浮多年,对于权力更迭、军事部署和工程建设等事宜也算熟悉。
可当听到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陌生之物时,他们皆面露疑惑,眼中满是茫然,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起来。
房玄龄作为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心中的好奇再也按捺不住,他向前迈出一步,躬身行礼。
他得意地笑了笑,仿佛已经看到了皇位在向他招手,“朝中也有不少人追随于我,就连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也会拖住房相。如再有舅舅你的帮助,此事大有可为!”
看着李泰激动的样子,长孙无忌心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些皇室子弟在宫里养尊处优,还是不了解这些老牌世家的手段啊,他们又怎会真心相助,不过是想利用李泰罢了。
不过长孙无忌并不在意,他相信在自己的谋划下,长孙家会成为新的世家,以后会远远超过那些老世家。
他微微点头,神色庄重地说道:“魏王殿下,老臣愿助殿下一臂之力,有什么请求还请殿下吩咐就是了。”
……
是夜子时,长安城一片寂静,黑暗笼罩着大街小巷,只有偶尔的打更声回荡在空气中。
程咬金背着一个大麻袋,那麻袋鼓鼓囊囊的,装的孙思邈精心制作的李世民一比一等身真人手办。
他同李勣、房玄龄、孙思邈、尉迟敬德一起,神色匆匆地请求最后再见一次陛下。
他们几人皆是朝中重臣,威望极高,长孙无忌虽有心阻拦,但也知道自己拦不住,毕竟陛下驾崩的消息,哪怕密不发丧,以这几人的能耐,也绝对已经知晓了。
听着宫里侍卫传来的通报,长孙无忌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挥了挥手,让几人进宫了。
李世民的尸体就停放在大明宫之中,周围烛光摇曳,更添几分肃穆。众人一进宫里,马上就跪倒在地,顿时,嚎啕大哭之声响彻整个大明宫。
“陛下啊,陛下!”房玄龄老泪纵横,声音悲戚,“您怎么就走得那么早啊!”
他一边哭,一边用手捶打着地面,仿佛要把心中的悲痛通过这种方式宣泄出来。
“老臣还没来得及辅佐陛下,成就万世功业啊!”他哭得伤心欲绝,最后竟瘫倒在地。
程咬金、李勣、尉迟敬德更是不甘示弱,他们那粗犷的嗓音发出的哭声如雷鸣般,硬生生地用鬼哭狼嚎盖过了房玄龄的哭声。
程咬金哭得满脸通红,涕泪横流,边哭边喊:“陛下啊,您怎么能抛下我们这些老臣啊!”
李勣也是泪流满面,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对陛下的不舍,尉迟敬德则是捶胸顿足,那悲痛的模样仿佛天塌了一般。
大明宫的太监侍女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眼中也都含着泪花。
“房相节哀,程将军、李将军、尉迟将军节哀啊!”
他们轻声劝慰着,可自己的声音也因悲伤而微微颤抖。
程咬金挥了挥手,哭喊着说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我们几个与陛下君臣一场,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
“神医孙思邈也在这,他有可以保存陛下遗体长久的方法,你们都先退下吧!”
众太监侍女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这些重臣与陛下情谊深厚,当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是!”
他们应了一声,随后慢慢退出殿外。
大明宫内只剩下这几个老臣,房玄龄哭着哭着,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完全被这几个武将盖过去了,他擦了擦眼泪,止住了哭声。
他看向那几个大汉,使了个眼色,几人立马会意,放声大哭,那声音比之前还要响亮,如汹涌的波涛般,哭丧的声音直传大明宫外,在宫墙间回响不绝,仿佛要让整个长安城都感受到他们的悲痛。
“温刺史,孤记得你是长孙无忌那里的人吧?”
承乾突然话题一转,语气看似轻松,却让温如初心中一惊。
听到这句话,温如初的冷汗瞬间从额头上冒了出来,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慌忙跪在地上:“殿下!
臣以前虽然是长孙大人提拔上来的,但殿下对下臣的恩情更是大如天,臣只忠于太子殿下一人,整个咸阳所有大小官吏,也只忠于太子殿下一人,还请太子殿下明鉴!”
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生怕李承乾不相信自己。
“哈哈哈,温刺史言重了!”李承乾笑着走上前去,将温如初扶了起来。
“孤只是有事要找温刺史帮忙罢了,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将孤的假消息汇报给长孙无忌,这次你多加点东西,就说我病倒了,卧床不起了,恐大限将至!”
听到李承乾这番话,刚刚站起来的温如初又“噗通”一声直勾勾地跪了下去,他的脸色变得惨白:“殿下,下官不敢!”
“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听说温刺史最近爱吃酥糖?昨晚半夜睡不着还起来吃了一块,孤让人做了些酥糖,回去的时候记得带上。”李承乾的语气不容置疑。
温如初的冷汗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知道自己无法拒绝李承乾的命令,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李承乾拍了拍温如初的肩膀:“放心,孤不会亏待你的。”
“显怀,送客,别忘了帮温刺史把酥糖拿上。”
李承乾吩咐道。
温如初战战兢兢地走出了这座咸阳的太子行宫,他的脚步虚浮,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
他感觉自己像是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背后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湿,紧紧地贴在背上,凉飕飕的。
回过头看那关上的玄色大门,那大门在他眼中宛如一只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其中。
门上的纹路像是巨兽狰狞的獠牙,散发着一种令人胆寒的气息,似乎只要再靠近一点,就会被无情地淹没。
温如初无奈地苦笑一声,心中五味杂陈。世人皆说这位太子殿下不务正业,不论国事,整日花天酒地,行一些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实在不似明君之相。
可只有他们这些在咸阳城内生活的人知道,这位太子殿下的胸腹之中不知藏了多少韬略。
短短五年时间,咸阳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日咸阳城内那些嚣张跋扈的达官贵人、世家子弟在街上横行霸道的场景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他们肆意践踏百姓的尊严,抢夺百姓的财物,让整个咸阳城乌烟瘴气。
而如今,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人,一个个人头落地,那血腥却又大快人心的场景,是全城官员百姓共同观礼的画面。
想起那时的场景,温如初还是有些心有余悸,同时也对李承乾充满了敬畏。
“长孙大人,对不住你啦,太子殿下才是天命所归!”
温如初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想到这里,他原本慌乱的脚步也变得坚定了起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决绝,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心中认定的明主效命。
……
“大人,咸阳密报,是咸阳刺史温如初快马送来的!”
家仆急匆匆地跑进长孙无忌的书房,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神色紧张。
“知道了!”长孙无忌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伸手接过了家仆手中的秘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