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王美兰在这波浪潮中抓住了机会,成功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农产品加工厂,业务逐步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也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大,她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家庭的矛盾与个人的成长也开始变得愈加复杂。她开始感受到从前的家庭责任与事业之间的冲突,亲情和事业的拉锯让她陷入了无尽的困惑与疲惫中。
1990年代初,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乡村企业化”为核心的政策开始被实施,农村的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农民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工业化、商业化的浪潮中。王美兰看到了这一点,她不仅要经营家里的农田,还想利用乡村企业化的机会,投资建立一个农产品加工厂,以增加收入来源。
最初,她的想法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父亲王国民依然坚持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他认为“土地才是根本”,并且强烈反对女儿投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项目。母亲王翠花虽然不如父亲激烈反对,但她始终认为“做生意太复杂”,对于女儿涉足商业始终心存担忧。
尽管如此,王美兰的决心并未动摇。她通过与一些有经验的村民和商人的交流,了解到农产品加工厂能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也能帮助自己减轻种植的负担。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带着积攒下来的积蓄,开始尝试开办这个加工厂。
那个厂子初期并不起眼,仅有一个简陋的厂房和几台机器设备。她的计划是,先从家里种植的玉米和大豆入手,将其加工成饲料、豆制品和杂粮,提供给周边市场。然而,在建厂初期,她遇到了诸多困难。
首先是资金问题。尽管王美兰勤俭持家,但作为一个女性企业主,她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为了筹集资金,她不得不向亲戚借款,还向银行贷款。在那个年代,贷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女性创业者而言。她的父亲对她的借款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债务会把家族推入困境。王美兰毅然决然地借贷,并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