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变革1854》,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们是帝国主义接班人,继承殖民先烈的光荣传统……”在高度发达的学园都市疗养院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两个老人听着外面传来清脆的童歌声忍不住泪流满面。林海洋对老友说:“看来我们没有白来。”宋海平眼前闪过一个个已经逝去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忍不住流泪答道:“是啊,没有白来这一趟。”...
《变革1854》精彩片段
海面上,一艘如巨城一般大小的船只却以20节以上的高速斩风破浪行驶在接近日本海域的经济附属带。
“我说,船长,再追就进入日本海域了。”林海洋再次劝说船长宋海平。
工业船上除了大大小小十万多个机器人(不包括机械手),碳基生命只有厂长林海洋船长宋海平以及两人养的两只捉老鼠和解闷的猫,其中黑猫叫做小白,白猫叫做小黑……
工业船的发展是为了22世纪宇宙殖民服务的新型工矿业集合体,集采集加工制造于一身。工业船最大的作用就是利用工业级纳米炭纤维过滤网采集海水和海底的一百多种元素,并制造所(或者说打印)有电脑图纸的工业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工业船。
对人类来说,最难得是第一艘工业船的建设,等第一艘工业船完成建设后,工业船会以每月一艘的速度完成自我复制——每艘工业船的标准排水量为七万六千吨,满载排水量为十八万吨。
工业船采用氢聚变电站做动力,作为动力源的氢同位素氘海水里多得是,21世纪每升海水中都有克之多,22世纪中叶工业船大量开采后,每升海水含氘也超过克,至于氚海水中虽然没有,但可以通过中子轰击锂的办法来得到——海水中含有大量锂元素。
理论上工业船上只要有一个人负责开关就可以进行生产了,不过为了保持岗位上24小时有人值班,都是三人一组,其中和宋海平、林海洋这条船上的另一个人员到岸上倒班休假去了——这个制度保证三个人每年除了正常休假还能在陆地上玩四个月的带薪假期。
宋海平可不管到哪了,指着船前方还在缓缓移动的蓝光说道:“海怪啊,海怪。要是抓住了,咱们两个就出名了。”
林海洋再次看了下船用雷达:“雷达明明显示前面没东西的……”
宋海平:“人家既然是海怪,而且是到22世纪没有人发现过的海怪,有个反雷达能力还有什么好稀奇的。”
林海洋也看开了,不追上船长是没完的:“算了,我把海底吸盘关了,收回来。免得引起经济纠纷来。”
“我看看扔些有什么没用的,一定要追上那海怪才行。”宋海平查了下现在船上看看哪个储备最多,发现几乎没什么用的淡水就有四万吨,立刻开启自动闸门向外倾泻掉百分之九十的淡水,以加快船速。
完成操作的中工072号工业船乘风破浪,加速撞上了前面的那一团在海上移动的蓝光。
“我就说雷达没反应,不是海怪。”撞上蓝光后,工业船毫无反应,也没看见哪门子海怪入水,蓝关被船追到后反而消失不见了。
宋海平检查了一下船只状态:“等等,卫星信号不见了,我们断网了。”
这一下林海洋想到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我八点追的新番电视剧没了怎么办……”
宋海平:“你说,有没有可能这个海怪是透明的,我们钻进了海怪肚子里,然后被海怪的肚子屏蔽了卫星信号。”
林海洋怒了,指着天空说道:“朗朗乾坤,哪来的海怪。要不是你非要追,哪来的这事。”
宋海平:“想开些,命运之神让你少看一集电视,说不定是要送一个妞给你呢。”
自知做错事的宋海平开始转移话题,指着远方一处:“你看那边,好像有流木。”
林海洋哼了一声:“这年头,就是有流木,也没有黑鲔鱼了。”
这句话大约是被海神之类的听到了,一条三米多长的黑鲔鱼从海中跃起又落下。林海洋和宋海平对视了一眼,齐声说道:“抓住这条鱼,过个好年。”
在20世纪末人口大增长的时代,由于没有计划的工业化烂捕,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世界十大知名渔场关闭了七个,因为海洋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一些经济鱼类的数量骤减。其中也包括有海中牛肉之称的黑鲔鱼。导致进入21世纪后,在日本吃个黑鲔鱼的生鱼片、寿司变成了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到22世纪,这黑鲔鱼就更精贵了。林海洋和宋海平两个人的年薪、补助加起来还不够买这一条大黑鲔鱼的。虽然林海洋、宋海平两个人一个船长,一个厂长听起来蛮威风的,可工业船也好,上面的加工厂以及制造品也好,都是公司的财产——两个人只是公司的雇员。
船上自然是不缺捕鱼设备的,两个人正合计着,这条鱼怎么吃怎么卖得时候。两个人见过的海上漂浮物上面已经有人跑到岸上的江户城幕府去报告:“海上有大铁船靠近,其大如巨城,远胜黑船数十倍。却无米夷黑船之黑烟冒出。”
这报告的和听报告的却是如今幕府中一新一老两个名人,新人名为胜海舟,刚过而立之年,在米国舰队的开国事件后给幕府上了一封《海防意见书》,上面的见地博得很多幕府中老臣喜欢。
其中也包括现在听报告的老人,德川幕府老中阿部正弘。论年龄其实阿部正弘其实也没有比胜海舟大多少,只是幕府重臣的位子和幕府将军的位子一样,也都是家传的罢了。
阿部正弘还没消停几天呢,米夷的舰队签约走了之后,其他列强闻着腥味纷纷来日本和幕府签订了一大摞的不平等条约——基于列强一致原则。
签了这么多不平等条约的阿部正弘心里也明白着呢,现在日本风云际会,自己这个幕府中老的位子也就剩下了表面的威风,说不定哪天出门喝花酒就让浪人喊着“天诛”就给砍死了。可是这事能怪阿部正弘嘛,不签约面对米夷的黑船巨炮是个死,签了约也不过是晚死。
现在的幕府,有一天算一天,混日子吧。听胜海舟报告又有巨船,还有可能是包了铁皮的巨船。那绝对是洋人的,现在的阿部正弘和胜海舟也听说过洋人现在正在制造在船身包裹铁甲抵御舰炮的战舰。
有道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现在阿部正弘也不怕签约了:“来就来吧,胜海舟,你亲自去见一下,要是来签约的西夷就引来江户。万勿失礼,让洋夷有机可乘。”
胜海舟一点头:“嗨嗨。”说完,胜海舟慢慢退出江户城幕府的天守阁。看着还算雄伟但完全不能抵御舰炮的天守阁胜海舟心中一阵悲凉不由得想到:日本这是要亡国了吗?
宋海平继续说:“不过全民教育也要有个条件,就是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暂时来说,幕府还是没有这个力量的,不过老师吗,可以培养。我想如果现下开始兴办教育,有个五年就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兴办全民教育了。”
胜海舟点头说:“大人真是远见,幕府重臣老中阿部正弘也在去年番内开设了诚之馆,不论身份皆可就读。这就是全民教育的典范了吧。”
宋海平没想到日本人对教育这一块想的也很早也跟着说:“可惜,阿部正弘大人能力有限只得一个诚之馆,其他番就没有这等远见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投入教育业眼界是非常好的,可是要等教育业产生好的社会效果却要很晚。
这几本书送给你带回去,另外给我们带一句话。我们现在也算是无家之人,手上这条船也算些本钱。想免费帮助幕府建立一支现代化海军,并进行工业化改革。”
胜海舟当然知道天上不会免费掉馅饼的,问道:“那两位有什么要求呢?”
宋海平:“金银之物,我们兄弟也不缺。如果日本要进行改革的话,我想做这个改革办公室的组长,下面设置三个副组长,分别是井伊直弼大人,阿部正弘大人,和胜海舟大人您。”
胜海舟鞠躬:“在下当不得大人二字,那林大人呢?”
宋海平:“未来满清被推翻后,林大人将做中国改革办公室的组长。现在吗,船上还需要他。”
忽悠走胜海舟,宋海平和林海洋想着既然要筹备日本现代化海军,那就按部就班的造铁甲舰好了。两个人查看电脑资料分析了当代铁甲舰形式,发现除了法国人的拿破仑号铁甲蒸汽战列舰之外,其他国家多还在摸索铁甲舰的道路。
这个时代也算是日新月异,不然定镇二舰也不会下水没几年就落伍了。大东沟海战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的火力是北洋舰队的十倍,而日本联合舰队使用的苦味酸威力是北洋黑火药的几十倍。可以说,从纸面上看这个仗没打就已经输了。
分析了当年北洋八大远的各种数据之后,宋海平和林海洋拍板先建造3000吨级和2500吨级的铁甲舰。也就是来远舰、经远舰和致远舰、靖远舰。
其中3000吨的铁甲舰定性为防护性铁甲舰,2500吨的铁甲舰定性为高速铁甲舰,此时欧洲列强们还在玩铁胁舰,也就是木壳包铁甲技术,面对2500吨和3000吨这样的真铁甲舰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其中2500吨级的高速铁甲舰船体准备使用50毫米的钢板铆接,3000吨级防护铁甲舰用100毫米厚的钢板铆接。都用两部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四台燃煤锅炉。虽然设计上已经很小心的不要太超前了,但动力一不小心还是超过了一万马力,加压全功率输出大约在11000马力左右。其中3000吨防护铁甲舰理论上能跑出20节以上的高速。
下水后实测加压最高速度是23.5节,当然这个最高速度只能维持很短的几十分钟时间。2500吨级的高速铁甲舰就更快了,下水测试后锅炉加压跑出了29节的最高速度——其实这种最高速度随着下水时间的延长会降低的,船底附着藤壶等附着物时间一长就会影响船速。
关于铁甲舰的武备,宋海平和林海洋的设计是这么不大的船,就不要用重炮了,小船架大炮那不成蚊子船了。船首船尾各一座双联120毫米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炮塔,船舷两侧共八门120毫米带五十毫米炮盾的火炮。这样,向一侧仍有8门120毫米炮一起开火。
船上另有37毫米水冷机关炮16门,带20毫米炮盾。火炮全苦味酸装药,硝化棉******。120毫米主炮另配备实心训练弹。苦味酸在战争中是个好东西,杀伤力集杀、烧、毒为一体,安全问题吗,稍微钝化一下问题不大。宋海平林海洋从资料看,苦味酸这东西某兵工厂造炮弹一直用到20世纪末。榴弹尤其对那些木壳铁胁舰有非常好的杀伤效果。
船上120毫米火炮的最大射程超过六千米,理论最高射速是一分钟三发。不过此时一般海战距离都在2千米以内,这就正好给了37毫米机关炮发挥的机会,37毫米机关炮的最大平射射程3000米,有效杀伤距离也有两千米,理论射速每分钟300发——实际战斗中射速也就下降到每分钟一两百了。37毫米机关炮对铁胁舰结构威胁都不算大,但是其高射速对于甲板上的人员杀伤力还是蛮大的,在这个年代对付一般的海盗之流属于威力过剩。
每艘船另配两艘60吨级的鱼雷艇,这个年代叫做雷击艇之类的名字。每艘鱼雷艇配一门37毫米带炮盾的机关炮和两具450毫米白头鱼雷发射管。
其实这年头白头鱼雷在海战中威胁并不大,毕竟只有不到五百米的射程,鱼雷速度也不是那么快,压缩空气鱼雷航线也不够隐蔽。但是宋海平和林海洋认为舰炮有时候打掉敌人的主炮和大部分火力后,就可以让鱼雷艇上场执行最后一击任务了,该有还是要有的。
由于鱼雷艇够小平时更是搭载在铁甲舰上(可以当救生艇用),也不用担心什么航程问题,所以速度能达到33节的超高速。理论上能为单调的炮战多少带来一些变数。
至于撞角之类的装备,就不在考虑之内了,宋海平和林海洋从没听说过,现代海战中靠撞角胜利的事迹,或许有,但是,拿几十万两白银造价和乘员几百人的军舰去撞是不是太败家了一些。
船没了,可以造,工业船造起这等铁甲舰来,输入图纸一按电钮简直像是下饺子一样的速度——需要的各种元素从海水和海底吸取过滤。人没了,那就要重新培养,一个合格的海军官兵怎么也要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来,前提还需要这个家伙不太笨不是文盲——就算不太笨不是文盲,但若是熟读了四书五经善做八股文章或诗词歌赋的还是白搭。
不但清朝的读书人用不得,日本传统的知识分子包括高僧、公卿、各种茶道高人、书法家、画家等哪个是放在船上训练几年能用的。
072工业船这边下饺子一样的造舰速度,很快被盯着这里的暗探报了上去,在幕府高层的争执中,给予了胜海舟、井伊直弼、阿部正弘等改革派予以莫大的有型支援。每一艘铁甲舰入水被汇报上来,都是打向幕府内部顽固派们的一记重拳。
等到第二天一早,还略有些兴奋的胜海舟红着眼睛再次来到072号工业船上,给大家都带来了好消息:“昨天晚上经过讨论,已经确定了由宋海平先生建立日本改革小组成立日本改革办公室的决议。”
胜海舟是比较了解这个日本改革办公室是有多大权利的,先期改革办公室会架空德川幕府,后期整合日本全日本的政令都是出自这个改革办公室——也就是要架空所有的大名和天皇。宋海平虽然担任组长但毕竟是外人,副组长中的幕府大佬井伊直弼和阿部正弘要年长于胜海舟,不论怎么看,二三十年后,胜海舟只要不出错在日本也是一号人物了。
宋海平和上一本书,带着胜海舟去了船舷边:“看,我们的现代化舰队也有些规模了。”
入眼的是在工业船边一溜七八十米长的铁甲舰,其中2500吨级的高速轻巡洋舰十艘,3000吨级的防护轻巡洋舰十艘。
林海洋也说:“这些小船无非是用来练兵,以后四五千吨,七八千吨,甚至万吨的铁甲舰都会有的。”
昨晚幕府连夜开会的时候,胜海舟也听细作报告过这里在不断地下水铁甲舰,但听到是一回事,看到是另外一回事。想那佩里只开了几艘蒸汽动力的千吨木制战舰,就将幕府吓得几乎接受了全部条件开国。如今这里摆了二十艘蒸汽动力的铁甲舰,要不是现在日本没有足够的水手来开动这些船,胜海舟已经有带着一队铁甲舰打回美国去的冲动。
宋海平陪着胜海舟一艘艘开始检阅舰队,对立志做海军司令的胜海舟来说,眼前的幸福来的太突然,而幸福的烦恼是这么多新锐铁甲舰以如今的日本居然找不到足够的水兵来开,怪不得上国大人说要普及教育。
这一艘铁甲舰就要200-300海军才能形成战斗力,二三百职业武士在日本是什么概念,土地小一些的大名还养不起这么多武士呢。
宋海平在某处工作台拿起一本书明书:“培训水手的话,按照这里的规章和教条做就行了,都是汉字写的。先期只能选拔一些会汉字的武士和水手上船训练,慢慢来吧,以后海军学校还是要建立的。海军军官学校也是。”
胜海舟点头鞠躬:“是,大人。大人什么时候上江户城。”
宋海平:“走,咱们去锅炉生火,把这条船开到江户川岸边去。”
胜海舟:“好的,大人。”
虽然这么说,胜海舟还是将小早船来的几个水手都叫上来,连同胜海舟自己和宋海平开始一点一滴从锅炉房点火开始学习舰船操作。八个人手忙脚乱的差点撞坏了木质码头,才将01号轻巡洋舰停泊好。
其实两千多吨的排水量在后世也就是驱逐舰的水平,不过驱逐舰是为了对抗鱼雷艇和潜艇的。现在也没有潜艇,不论几十吨的小鱼雷艇还是几百吨的大鱼雷艇,显然也都不是轻巡洋舰的对手就是了。
岸边的码头上,幕府准备两个箱子——其实是日本轿子,比较小,里面的空间大约和单筒洗衣机那么大。但是宋海平目测不练忍术的话,好像很难钻进去的样子,就算练了忍术钻进去也不会有多舒服的。
看完轿子,宋海平对胜海舟说:“走一走吧,不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吗!”
“是是。”胜海舟应承了两声后,将抬轿子的轿夫挥手斥走。
宋海平和胜海舟两个人在一百多幕府武士的团团护卫下,从港口走进江户天守阁。路人行人看到这队人马不是鞠躬就是跪地鞠躬——这个时期武士拔刀斩杀不顺眼的路人是完全合法的。
天守阁外面虽然看着高大华丽,但本身毕竟还是军事设施,里面并不宽敞,有些地方甚至低矮狭小到要钻进去——这对进攻的一方,挨个钻进去等里面的人挨个杀,这简直是噩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攻城武器,大炮,炸药等,但传统就是传统,天守阁的一些修筑规则是不会变的。
好在宋海平和胜海舟要去的地方是比较宽长的大会厅,左右坐了江户城内一百多个幕府臣子半数是文官,剩下的是幕府中高级武将。在这里,是准备听一听,这个外国人是怎么来实行日本改革的。
从黑船来航之后,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日本现在病了,需要一剂改革的良药来治病。可现在谁也拿不出改革的这个良药来——就是后来的倒幕军开始的旗号是打倒幕府,驱逐洋夷,废除条约。到后来见到工业化国家的强大,也大都改成亲夷改革派了。为此又将倒幕时期的日本旧时军人又杀了一遍,好莱坞电影《最后一个武士》讲的就是这一段时期的内容。
在大厅的正中位置坐下后,宋海平面对诸位幕府臣子们侃侃而谈的讲道:“现在的日本病了,需要一场变革。可是看看历史上的那些改革家,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有好下场的不多,既然是改革吗,就需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可是改革中利益被侵犯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层。
如果我手握重兵,自然可以选择消灭这一个阶层。但是这样不好,人头不是韭菜,割了就长不出来了。日本现在只有不足四千万人口,太少了。要知道一百多年后的江户,也就是被称为东京都市圈的地方就有三千多万人口了。
依我看,现在日本的问题不是地狭人多,而是地狭人少。尤其是受过教育,能充当现代化国家中产业工人和士兵的人更少。”
坐下下手第一位的幕府老中阿部正弘问道:“还不知道宋海平大人有何具体的改革良策?”
宋海平:“第一步,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第二步,改编组建更多的现代化军队加强国防。第三,组建大量国营工厂和企业。以减少社会失业流浪人口,稳定社会。至于工厂需要的机器,现代化军队的武器,以及新式教科书等这都不用担心,我和我的同伴能提供很多,如果只生产火铳的话一两年的产量足够装备所有的日本人。”
这种好事几乎和天上掉馅饼区别不大了,有意见的,去看看外面横着的数万吨的钢铁巨轮意见也就不大了。井伊直弼和阿部正弘一起跪坐中向宋海平方向鞠躬:“日本的未来就交给阁下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