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光启刘光齐的其他类型小说《六零:院士重生,出手就惊动高层刘光启刘光齐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又见青山多妩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领导,成功啦!”随着刘光启声音落下,现场瞬间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些人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忍不住出声欢呼。这一刻,所有人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王寿年强忍着激动的内心,上前紧紧握住刘光启的双手,连声夸赞:“光启同志,你真是太让我惊讶、太让我意外、太让我高兴了,一来就解决了轧钢厂的大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才好啊。”“大领导,我是厂里的一份子,现在厂里有困难我自然责无旁贷,谈不上谢谢。”“哈哈,你小子这时候还谦虚上了,一码归一码,如果不是你出手轧机还不知道停工到什么时候,耽误了生产少不了给你们朱书记和杨厂长一个处分。”说完,王寿年还瞪了朱崇山和杨保国一眼。两人悻悻一笑,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感谢刘光启。同时,他们心中也起了拉拢...
《六零:院士重生,出手就惊动高层刘光启刘光齐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大领导,成功啦!”
随着刘光启声音落下,现场瞬间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些人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忍不住出声欢呼。
这一刻,所有人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王寿年强忍着激动的内心,上前紧紧握住刘光启的双手,连声夸赞:
“光启同志,你真是太让我惊讶、太让我意外、太让我高兴了,一来就解决了轧钢厂的大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才好啊。”
“大领导,我是厂里的一份子,现在厂里有困难我自然责无旁贷,谈不上谢谢。”
“哈哈,你小子这时候还谦虚上了,一码归一码,如果不是你出手轧机还不知道停工到什么时候,耽误了生产少不了给你们朱书记和杨厂长一个处分。”
说完,王寿年还瞪了朱崇山和杨保国一眼。
两人悻悻一笑,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感谢刘光启。
同时,他们心中也起了拉拢的心思。
就从刘光启目前的表现来看,未来的成就一定不一般,或许自己再进一步的契机就在他身上。
这时,徐首强处理完剩下的事情,一脸敬佩的走到刘光启面前,诚恳道:
“光启同志,我要郑重的向你表示歉意,之前我对你有些轻视,认为你是在说大话,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如果不是你出手今天我们技术科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刘光启笑了笑,有心给技术科众人一个台阶下,说道:
“科长,您别这么说,我身为技术科的一份子出些力是应该的。”
“再者说,技术科的同志们都非常优秀,一来这个轧机确实比较复杂,二来毛子半点技术不教,一时没摸透也怨不得你们。”
技术科众人见刘光启不像刚才那样咄咄逼人,还主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心里顿时升起好感,隐隐还多了几分敬意。
同时,这件事也让大家伙知道了刘光启的性格脾气,对友好的人和善,对卑鄙小人也绝不惯着。
总的来说,恩怨分明,是个爷们。
事情结束,刘光启假装不经意走到汪作鹏身边,用“关心”的语气问道:
“汪副科长,您刚才学会了吗?”
听到这话,汪作鹏脸色难看到极点,就像是被十个老黑反复摩擦蹂躏一般。
他咬了咬牙,冷哼道:
“哼,刘光启,你不用这么得意,这次运气好下次可就不一定了,以后咱们走着瞧。”
“运气?哈哈,汪副科长挺会总结啊。可惜技术这个东西靠的是实力和经验,运气成分或许有但概率极低,如果你不服气咱们还可以多切磋切磋,共同进步嘛!”
汪作鹏被噎的话都说不出来,狠狠瞪了刘光启一眼,转身快速离开。
“切,真是没劲。”
嘟囔一声,刘光启又回到人群。
随着车间里紧张的气氛逐渐消除,大喇叭响起提示下工的时代歌曲,不少工人已经开始放下手头工作准备回家。
王寿年看了一眼手表,笑着说道:
“光启同志,下班时间到了,你也收拾收拾回家吧,今天真是多亏了你。”
刘光启笑着客气两句,然后跟着徐首强回到技术科办公室,准备简单收拾一下刚分配的办公桌。
“徐科长,我想问一下,刘海忠在哪个车间?”
“刘海忠?那个六级钳工?你问他做什么?”
“他是我爸,我想着和他一起回家。”
徐首强一拍大腿,惊讶道:
“哎呀,你还是轧钢厂家属呢?这可太巧了。”
说着,他好像猛的想起什么,眼神顿时有些意味深长。
“光启,我好像知道为什么你一个铪工毕业的高材生会来轧钢厂了,是你自己主动要求的吧?”
刘光启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简单笑了笑,含糊过去。
这年头大学毕业生都是根据国家计划分配工作,而且原则上是必须服从分配,刘光启也是费了些心思才争取到回四九城的名额。
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省得日后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徐首强见刘光启不愿回答也不追问,笑着说道:
“你爹在钳工二车间,估计现在已经下工往回走了,你赶紧去大门堵着没准还能碰上。”
“好嘞,谢谢科长。”
说完,刘光启拿起包裹就往外跑,直奔大门。
巧的是,刚来到大门,还真让他看见那道日思夜想的背影。
此时,刘海忠并不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大儿子就在身后,他正满面荣光的和院里邻居们吹嘘着刘光启。
“老易,我家老大今年就大学毕业了,你说有没有机会分到咱们厂啊?”
易中海听到这话,心里暗骂刘海忠不是个东西,明知道自己连个后都没有,还在这里一个劲的提儿子,这不是揭自己伤疤吗?
但是,当着众人面他又不能表露出异样,生怕影响在厂里和院里德高望重的形象。
“咳咳,老刘,像光启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厂里肯定受欢迎,但是现实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一切服从国家分配,我估摸着回不来。”
说完,他心里还暗暗祈祷,一定不要把刘光启分回来,分的越远越好,省得自己看见睡不着觉。
刘海忠并没有听出易中海话里的意思,只是选择性听到前面夸赞的部分,一张老脸笑的像糖葫芦似的,心里更是美滋滋的透着甜。
“老易你这话可是说到点上了,我们家光启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在古代妥妥的状元郎。”
“唉,也不知道随谁呢,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学习从来不让我操心,随随便便就考上了大学,在整个南锣鼓巷都是独一份的。”
“对了,你还记得光启考上大学那一天,街道办还特意请来锣鼓队敲锣打鼓,那场面又气派又喜庆,比你徒弟贾东旭结婚时候热闹几倍都不止……”
一旁正在闷头走路的贾东旭听到这话,脑袋瞬间抬起,脸上表情不断变化,心里更是一阵妈卖批。
特么的,你夸你儿子就夸呗,顺道踩我一脚是怎么个意思?
我贾东旭不配要面子吗?
这时候没有多余的娱乐节目,大家伙一般睡得早,起的也早。
尤其现在正值盛夏,早晨气温凉爽,大家伙都会把手头上的事情尽量做一做,这样中午高温的时候就能在屋里歇息,剩下的零碎活等下午再做也来得及。
刘光启趁着今天无事,忽然起了钓鱼的心思,所以跟着早早起床。
他前世最享受的放松方式就是钓鱼和登山。
钓鱼的过程比较舒缓,难得能让自己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舒缓身心;
登山可以亲近自然,既能感受山水风光与秀丽,又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平静浮躁的内心。
简单洗漱后,刘光启并没有急着出发,而是去厨房先烧了一锅水,准备熬个稀饭、热一热昨天剩的馒头,最后再煎上五个鸡蛋。
超级农场散养鸡下的蛋可不是一般养殖鸡下的蛋能比较的,煎完香气扑鼻,再撒上少许盐粒,吃遍山珍海味的刘光启都忍不住流口水。
半小时后,一切大功告成。
“爸妈、光天光福,吃饭了!”
刘光启麻利的把稀饭、馒头、鸡蛋和咸疙瘩条摆在桌子上,吆喝吃饭。
昨天晚上说好了,俩兄弟也跟着去钓鱼。
说是钓鱼,其实就是跟着去玩,总比留在家里被来回使唤的像狗一样要舒服。
等刘海忠四人先后从里屋走出来,不约而同的都被鸡蛋香味迷住,暗自流口水。
“光启,以后想吃煎鸡蛋给你自个煎就成,不用管我们。”
沈秀英最先回过神,看着五个煎鸡蛋有些心疼。
现在鸡蛋可是重要物资,优先供应上层单位、医院和孕妇、伤员等特定群体,老百姓一般是买不到的,所以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养上两三只母鸡专门下蛋。
刘光启笑了笑,给几人盛上稀饭,说道:
“妈,我不是告诉你了,我有门路搞这些物资,以后咱们家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用钱的日子还在后头,千万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听到没有?”
“听到了,听到了。”
刘光启笑着应声,把煎鸡蛋分别夹进几人碗里。
俩兄弟看着油汪汪的鸡蛋偷乐,赶紧往嘴里塞,吃的嘴角都流油。
有大哥照应的日子,真好!
吃过饭,沈秀英收拾碗筷,刘光启拿着鱼竿渔具带着俩兄弟准备出发。
这次的目的地是什刹海的后海,穿过整条帽儿胡同再经过安地门走上几百米就到,离家不远。
三人分别拿着东西,刚来到中院就被要出门的傻柱拦下。
“我说兄弟,你这是什么行头?”
“去什刹海钓鱼啊!”
“嗬,你还会钓鱼呢?”
“怎么,小瞧我是不是?”
傻柱脸上一乐,赶紧又换上严肃的表情,一脸正色道:
“兄弟,不是我小瞧你,什刹海那什么地方?隔仨月上面就拉一次网,你技术再好也钓不到,我看白费劲。”
“柱子哥,那咱们打个赌呗?”
“成啊,你说怎么赌,听你的。”
刘光启想了想,笑着说道:
“如果我今天能钓三十斤鱼,你把鱼拿去厂里食堂给我处理了,晚上再来我家做顿鱼汤。”
“成啊,没问题,我再额外加两瓶酒,那如果你钓不到呢?”
“如果我钓不到三十斤鱼,我给你两瓶酒,成不?”
“那太成了,就这么说定了,我下班回来第一时间找你核实。”
傻柱一拍手,心里这个高兴,今天白得两瓶酒!
什刹海那情况谁不知道,说句不好听的话,钓鱼的人比里头鱼都多,瞎猫碰上死耗子能逮条一斤两斤重的漏网鱼,剩下都是小鱼条,裹上三层面粉都没根筷子粗。
“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哈,自行车、收音机眼都不眨的就买回来了。”
“二大妈,光启这孩子还没对象吧,我堂姐家有个姑娘,今年刚好十八,皮子那个细嫩,不行明天我带来让两人见见面,以后咱也结个亲家!”
沈秀英听见这些邻居的恭维,也不管是不是真心,一一笑着回应。
很快,在四个人的努力下,东西全都搬回后院。
“大叔,这是给你的。”
刘光奇拿出五毛钱递给老汉,又摸了几块水果糖递过去。
路上,两人一直聊着天,刘光启知道老汉家里困难,还有个小孙子,特意多给了两毛钱和几块糖。
老汉看到是五毛钱,高低不收,拒绝道:
“光启同志,当时谈好的是三毛,我不能多收。”
“大叔,你跟着我跑来跑去还绕了路,多给两毛也是应该的,难不成您嫌少?”
“不是不是,我要是拿了这心里不得劲。”
“哎呀,是我自愿给的,快拿着。”
说着,刘光启眼疾手快,一把把钱和糖块塞进老汉兜里。
“大叔,这天也不早了,您赶紧回吧,别让家里人担心。”
“小同志,谢谢你了,以后有事你就来王府井西口或者金鱼胡同九院找我,我姓牛。”
感谢一声,老汉龇着漏风的门牙离开。
“妈,咱回吧。”
刘光启喊了一声还在“炫耀”的沈秀英,打算回家。
不等沈秀英答话,阎埠贵眼睛一转,找准机会插话道:
“光启啊,你这买了两辆自行车,还有收音机,可都是大件,不得请院里人吃一顿庆祝庆祝啊?”
“阎叔,买这些我把刘家家底子都掏空了,哪还有钱请你们吃饭啊,不行你先借我五十块钱,等我有了钱一准还你。”
阎埠贵一听,直接闭嘴,装作没听到。
借五毛钱都得心疼的在地上打滚,借五十还不得直接翻白眼啊。
刘光启见阎埠贵不说话,再次吆喝一声沈秀英直接进院,准备调试一下自行车。
新自行车买回来大多需要调整,刹车、链条、车圈等都得调到适合自己的程度。
两人一走,刚才还讨好的画面迅速转变。
“我呸,嘚瑟的没边了,上了大学还不懂人情世故,白瞎上大学了。”
“就是,买这么多东西,指定来路有问题,一旦出事看你们家还能不能笑出来。”
“真是不会过日子,为了充门面,又是盖房又是买车买收音机,我看你把家底子掏空以后怎么办?”
这里面,就数贾张氏说的最凶。
她心里这个恨啊。
为什么过上好日子的是刘家而不是自家?
为什么刘光启能买两辆自行车而自家连个轱辘都买不起?
为什么刘家小零嘴都能吃上而自家喝棒子面糊糊都不敢大口?
贾张氏心理急剧失衡,就差红着眼明说嫉妒。
可是她又奈何不了老刘家,只能心里一直堵着气,顺便嘴上占些“便宜”。
对于外面这些愤言嫉语,刘光启自然不知道,要是让他知道指定得在门口多炫耀一会,气死这些红眼魔。
他回到家,第一时间开始调整自行车,准备给一会回来的刘海忠一个惊喜。
俩兄弟兴奋不已,跟着忙前忙后,虽然帮不上忙但是好在没添乱。
沈秀英在厨房准备炒肉,打算今晚再庆祝一下。
刘光启回来大半个月,刘家近一半时间都在庆祝,也是没谁了。
“大哥,我能不能吃口糖果子?”
刘光天见刘光启停手歇息,偷摸瞥了厨房一眼,小声说道。
还有,什么叫过几天发工资就还?
这几年借别人家东西啥时候还过,弄得贾家现在都成了过街老鼠。
秦淮茹不愿往自己身上再泼脏水,婉声拒绝道:
“妈,人家今天是庆祝买自行车,我去要肉算怎么回事啊,太难为情了。”
贾张氏原本心里就有气,这下脸色直接阴下来,斥责道:
“怎么?老太太我说话不好使了是不是?我让你去要肉是为了给棒梗补身子,你还是棒梗的亲妈吗?”
“妈,我不是不听您的话,只是我在刘家那里没有面子,不然您去吧,毕竟您面子大。”
“嘿,好你个秦淮茹,我这么大岁数,你让我出去抛头露脸也不嫌别人背后骂你不敬老,戳你脊梁骨。”
贾张氏彻底急了,跳着脚的数落秦淮茹,不明真相的还以为她蒙受多大委屈似的。
一旁贾东旭知道刘光启买了两辆自行车,心里一阵烦躁,现在听见吵闹声更加不耐烦,大喝道:
“你哪来这么多屁事?家里白养活你一张嘴吗?不想去就给我滚,爱去哪去哪!”
“知…知道了!”
秦淮茹见两人都冲自己发火,顿时有些胆怯,心里纵然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贾张氏看着委屈出门的秦淮茹,眼睛里流露出明显的不屑。
“乡下的贱骨头就是贱,好声好气不行就得挨打挨骂才动弹,不是我们贾家你这辈子都进不来城里,以为生了个儿子就能翻身?我呸!”
说这话的时候,她完全没考虑到自己也是乡下人进城,而且平日里还远不如秦淮茹。
秦淮茹最起码把家里和孩子照顾的有里有面,做饭、洗衣、收拾、打零工样样在行。
贾张氏不是睡觉就是吃饭,要不然就是在吵架或者去吵架的路上,整天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很快,秦淮茹拿着碗来到刘家厨房。
刘光启正在厨房边上和沈秀英聊的开心,猛的发现秦淮茹竟然走来,而且手里还拿着个碗。
看这架势,明显是来“要饭”啊!
“秦姐,你来有事?”
“光启,恭喜你买了自行车,我……”
话没说完,沈秀英听见外面动静,探头看去。
当她看到是秦淮茹拿着碗过来时,脸色顿时变了,之前欠自己的没还现在还敢来要,拿自己是冤大头吗?
“秦淮茹,贾张氏让你来要肉是吧?”
“二大妈,我是来借肉的,孩子嘴馋想吃一口,你放心,等东旭发了工资就还您。”
“还?拿什么还?”
沈秀英顿了顿,明显有些来气,继续道:
“贾东旭一个月二十七块五养活你们全家三大两小五张嘴,有事没事还出去耍几把,不饿死就是好事了有余钱还吗?”
“还有,之前借我们家那些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改天我腾出空来必须和贾张氏好好捋捋,不还我让她睡觉都不踏实。”
秦淮茹听见沈秀英劈头盖脸一顿,嘴角扯出一丝勉强的笑容,立在原地十分尴尬。
沈秀英见状也不想为难她,直言道:
“秦淮茹,我把话挑明了说,肉肯定是不会给你的,不过你回去可以告诉贾张氏,想吃自己亲自过来,她只要敢来我就好好招待,‘让她吃饱’。”
“哎,我知道了,二大妈。”
秦淮茹尴尬的恨不得抠个地缝钻进去,应了一声赶紧离开。
刘光启看到这一幕,不禁摇摇头。
现在的秦淮茹说是贤妻良母并不为过,后面因为贾东旭的去世和贾张氏的变本加厉,再加上需要抚养三个孩子长大,逐渐有些黑化,在吸血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就在李怀德犹豫之际,一旁早已烦躁多时的技术科副科长汪作鹏听到这话,阴着个脸,不耐烦道:
“李主任,这个小同志是谁啊?年龄不大口气还不小。”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李怀德这才想起还没介绍刘光启呢,当即说道:
“各位同志,我给你们隆重的介绍一下,这位是新来的技术员刘光启同志,你们可不要看他年龄小,那本事大着呢,是铪工毕业的高材生,来支援咱们厂生产的。”
紧接着,他又给刘光启介绍眼前几人。
“光启同志,这位是技术科科长徐首强,这两位是技术科副科长赵兴会和汪作鹏,你们认识一下。”
刘光启笑着点点头,主动上前打招呼以示敬意。
徐首强和赵兴会态度比较好,热情的和他握手,但是到了汪作鹏这却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不仅没有握手的意思反倒还出声暗讽。
“李主任,650轧机非同一般,让一个新来的技术员去修理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他连见都没见过还大言不惭说懂修理,简直可笑。”
“话再说回来,如果因为他的乱搞把轧机故障问题扩大,那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计划,就连厂里领导都得跟着受批评,部里追究下来的责任谁去承担?谁能承担?”
听到这话,李怀德当即有些紧张,表情也凝重许多,毕竟汪作鹏说的有道理,搞出大问题没人敢担这个责任。
“光启同志,要不你还是……”
“呵呵,不要紧,既然你们不相信我那就算了。”
“光启同志,我们不是不相信你,而是650轧机事关重大,复杂程度就连毛子都得谨慎,我担心你好心办坏事担上责任。”
刘光启笑了笑,不再言语。
既然不相信他,多说无益,还不如省些口舌。
汪作鹏看见刘光启遭到“冷落”,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低声骂了一句:
“哼,一个新来的还想冒头,不识抬举。”
不止是他,其他围观的人员看向刘光启的眼神也出现微妙变化,或多或少都带上一丝鄙夷和不屑。
“新来这个年轻人有点傻乎乎的,大家伙都避之不及,生怕惹出乱子担上责任,他倒好,还敢往前凑,真有意思!”
“话不能这么说,万一人家真有本事呢,毕竟是铪工毕业的,没本事能从那里毕业来支援咱们厂吗?”
“切,不是我看不起他,他要是能修好650轧机,我给他磕仨头都成,问题是他一个毛头小子有这本事么!”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种年轻人就喜欢找存在感,等出了事才知道后悔,压根没法指望,还是咱们这些老前辈多想想办法吧!”
这些人说什么的都有,只是碍于李怀德在场说话声不敢太大。
没一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回头看去,发现是书记朱崇山、厂长杨保国等人簇拥着王寿年快步走来。
王寿年眉头紧皱,走到徐首强面前急切的问道:
“首强同志,我听说650轧机出现问题,现在查明故障情况了吗?”
“领导,故障原因仍在排查,毛熊专家平日里检修从来不让我们靠近 ,所以我们对这台机器的了解程度有限。”
“一定要快,整个轧钢厂就这么三台机子,这台一旦停机将会影响整个生产计划。”
“是是,我们一定尽快。”
徐首强连忙答应 ,赶紧带人继续排查。
技术副厂长兼总工贺磊心情同样急躁,脱下衣服亲自上阵。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故障原因还没有找到。
“贺磊同志、首强同志,你们到底查没查出故障原因?”
王寿年明显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喘气都急促几分。
贺磊面色一萎,小声道:
“领导,650轧机结构十分复杂,毛子专家当时都……”
“行了行了,别说这些车轱辘话,来来回回就这一套有意思吗?你们没说够我都听够了。我不知道机器复杂吗?要是简单我还要你们做什么?诺大个轧钢厂连一个懂行的都没有吗?”
贺磊、徐首强等人见王寿年大发雷霆,低着头也不敢说话,脸上更是露出羞愧的神色。
一旁的汪作鹏眼睛瞄到刘光启,有心将王寿年火气转移,急忙道:
“领导,刚才刘光启同志说会修,他还说在大学学过这方面知识,让他修一定能成功。”
这孙子忒不是人,拿刘光启转移视线不说,最后一句还挖了个大坑。
万一他修不好,从此以后在厂里就成了笑柄,永远抬不起头。
王寿年此刻一心想着尽快解决机器问题,压根没察觉到汪作鹏的小心思,扭头看向刘光启,试探问道:
“光启同志,你真的会修650轧机?”
刘光启冷冷的扫了汪作鹏一眼,发现对方竟然还一脸嚣张的看着自己,眼神中满是挑衅的意味,好像在说:
“你不是挺能吗?有本事你上啊!”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刘光启自然不能退缩。
不仅不能退缩,还要狠狠反击,不然以后猫猫狗狗都能踩自己一脚,不伤人也恶心人。
“大领导,我有九成的把握修好机器,如果你能答应我一个要求,我就有十成的把握。”
刘光启心里有了算计,语气坚定道。
王寿年明显怔了一下,下意识问道:
“你说,什么事?”
“让汪副科长给我打下手,堂堂一个副科长连这种故障都查不出来,传出去让人笑话,今天我免费教他一手。”
此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徐首强等一干技术系人员脸色大变,满脸愤然,如果不是领导在场只怕已经吆喝起来。
朱崇山、杨保国、贺磊等厂领导脸色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通过眼神不难发现,他们觉得刘光启这话有些托大,为人也比较嚣张。
这么多经验丰富的人员轮番检查都没能查出故障原因,你虽然是铪工毕业的,那也不能还没上手就敢放言有十成把握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