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女频言情 > 苏宁玉李承乾的小说贞观第一疯太子阅读

苏宁玉李承乾的小说贞观第一疯太子阅读

南无火蛾万千悲勇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李承乾早就习惯了在朝中孤立无援的情况,此时没有丝毫意外之色,只是冷冷的扫视一圈群臣。这时李泰的死党,御史大夫韦挺,站出来躬身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太子不仁,应该马上废其太子之位,然后流放边疆。”其他李泰支持者也陆续都站了出来。“陛下,李承乾,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应立即废除其太子之位。”其中还有个人,直接指着李承乾:“太子殿下如果跪下求陛下宽恕,然后到太庙忏悔罪行,陛下仁慈可能还会对你从轻发落!”李承乾听着这些人的话,心中冷笑不断,玛德,劳资今天是来用自己的命硬刚李世民的,还宽恕?宽你大爷!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向以往犯错时那般下跪求饶,继而搬出已逝的长孙皇后时。李承乾放声狂笑:“哈哈哈哈哈!”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直视李世民道。“皇...

主角:苏宁玉李承乾   更新:2025-07-01 17: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宁玉李承乾的女频言情小说《苏宁玉李承乾的小说贞观第一疯太子阅读》,由网络作家“南无火蛾万千悲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承乾早就习惯了在朝中孤立无援的情况,此时没有丝毫意外之色,只是冷冷的扫视一圈群臣。这时李泰的死党,御史大夫韦挺,站出来躬身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太子不仁,应该马上废其太子之位,然后流放边疆。”其他李泰支持者也陆续都站了出来。“陛下,李承乾,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应立即废除其太子之位。”其中还有个人,直接指着李承乾:“太子殿下如果跪下求陛下宽恕,然后到太庙忏悔罪行,陛下仁慈可能还会对你从轻发落!”李承乾听着这些人的话,心中冷笑不断,玛德,劳资今天是来用自己的命硬刚李世民的,还宽恕?宽你大爷!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向以往犯错时那般下跪求饶,继而搬出已逝的长孙皇后时。李承乾放声狂笑:“哈哈哈哈哈!”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直视李世民道。“皇...

《苏宁玉李承乾的小说贞观第一疯太子阅读》精彩片段




李承乾早就习惯了在朝中孤立无援的情况,此时没有丝毫意外之色,只是冷冷的扫视一圈群臣。

这时李泰的死党,御史大夫韦挺,站出来躬身对李世民道。

“启禀陛下,太子不仁,应该马上废其太子之位,然后流放边疆。”

其他李泰支持者也陆续都站了出来。

“陛下,李承乾,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应立即废除其太子之位。”

其中还有个人,直接指着李承乾:“太子殿下如果跪下求陛下宽恕,然后到太庙忏悔罪行,陛下仁慈可能还会对你从轻发落!”

李承乾听着这些人的话,心中冷笑不断,玛德,劳资今天是来用自己的命硬刚李世民的,还宽恕?宽你大爷!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向以往犯错时那般下跪求饶,继而搬出已逝的长孙皇后时。

李承乾放声狂笑:“哈哈哈哈哈!”

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直视李世民道。

“皇帝说孤不配为太子,那皇帝当年做太子时就配?还是皇帝觉得拎着兄弟的头颅逼迫自己父亲的人才配为太子?”

说完看向李泰一党。

“孤,乃大行高祖皇帝之皇长孙,文德皇后之嫡长子,已居东宫十七载的大唐正统太子!也是你们配言废立的?”

说完这话,太极殿内顿时一片嘈杂,这李承乾是发什么疯?如此跟李世民说话,这不是找死?

其实他们猜的一点错没有,他李承乾今天就是找死来的。

李世民更是脸色铁青,他自登基之后日夜勤勉,就是希望能将贞观打造成古今第一盛世,这样后世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但被自己儿子大庭广众下玄武门罪行,心中简直是又羞又怒。

抬手指着李承乾,声音颤抖道:“你....你个逆子,你...”

他直接无视气的发抖的李世民,看向文臣一列喝到:“史官何在!”

这些文官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哪里会跟着李承乾发疯,全都低头不语,没一人上前。

“大唐皇太子李承乾,教,大唐史官出列!”

如今大唐史官,正是房玄龄,这人历来倾向李泰,且心思深沉,正常情况根本不可能听李承乾。

但面对朝堂之上的太子教,按照礼制他必须遵从。

他先是抬头看了眼李世民,但李世民此时气的有点失了心智。

“朕倒要看看这个逆子还要干什么!”

房玄龄无奈之下一甩袍袖走了出来,满脸的不情不愿,他肤色黝黑,身形不高,五官硬朗,不像谋士而是像个武将。

李承乾现在可懒得管谁怎么想,反正他要放大招了。

“既有史官在此,我之言,自当记录流传后世!”说完从袍袖中取出一个灵位,捧于胸前。

大臣中有眼尖的看见这灵牌上写着文德皇后之灵位,而后相继露出不屑的表情。

他们还以为李承乾会干嘛呢,原来还是搬出已逝长孙皇后为自己求情的老一套。

李世民距离太远看不到灵牌上的字,但聪明莫过帝王,猜也猜出来这是谁的牌位。

顿时更为恼怒,每次有事都搬出自己爱妻,这是让她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稳。

而且这种有事就躲在母亲身后的人,怎能配的上这大唐江山。

李承乾则冷眼看着众人,小看我?玛德,我这就让你们哭都哭不出来!

“大唐贞观十六年,皇太子李承乾,手捧母后文德皇后之灵位,身着高祖皇帝亲赐皇太孙之冕服,自刎于太极殿中!”

“自此史书可表,大唐皇帝李世民,囚父,弑兄,杀弟,灭侄,欺弟媳,逼嫡长子撞死于太极殿上!乃古今第一六亲不认之帝王。”

李承乾话音一落,所有人都懵了,那些想着李承乾还是老一套的大臣,脸上不屑之色还未消散。

整个太极殿陷入诡异的寂静之中。

而且李承乾这个举动等于把在场所有人都推进火坑里了。

因为李世民以后每次回想起今日这一幕,他们这些人的存在,都会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在其心头。

此时一众大臣都恨不能手里有把针给自己扎聋了。

李世民则气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的赤红无比。

李承乾见状大为畅快,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抬头看向李世民,差点没笑出声来,哈哈,这老小子气红温了。

事到此时,他能做的,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该走了。

当机决定先死为上,卯足力气一头向旁边旁边柱子撞去。

一众大臣都还在发懵,哪顾得上阻止,

但端坐在上的李世民可没有,他现在整个人状若疯魔,双眼血红的盯着李承乾。

“拦....给朕拦住他!快啊...!”李世民也是真急了,嗓子都破音了。

说实话他在最为凶险的虎牢关战场上,都没这么惊慌过,这说着他不顾帝王仪表一个箭步自玉阶上跳了下来。

毕竟李承乾要真薨在这,那今天的一切都将被史册记载,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六亲不认这名就算在史书中坐实了。

此时众臣也都反应过来,但李承乾已有必死之念,又事发突然,众人根本来不及阻拦。

就在他眼看撞在柱子上之时,身后传来一股巨力。

一个身高八尺,肤色白净的威猛大汉,一把扯着他后脖领,将他拽了回来。

李承乾心中大叫不好,这死不成可就要了老命了,李世民还说不上怎么折磨自己。

当即整个人奋力挣扎,就要撞死在柱子上,但太极殿中本来就不大,反应过来的众大臣已经将他围的跟铁桶一样。

完了,这肯定是死不成了,可得遭罪了。

此时李世民已经到了跟前,但因为太过混乱,众人也没说给他让个路。

“都给朕让开!”李世民暴喝一声后,一众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快速闪出一条路来。

三步并两步,走到李承乾旁边。

整个人还是那副红温样,而且此时他跟发了羊癫疯一样,嘴角不住抽搐。

“你....逆...逆子啊...。”李世民话都说不利索,将身旁大臣的笏板夺在手中,照这李承乾劈头盖脸打了下来。

他戎马半生,尤擅弓马,臂力力气何其之大,笏板打在李承乾头上直接被震粉碎。

这下给李承乾砸懵了,头顶传来的钻心剧痛,让大脑短暂宕机了一下。

缓过神后,就看李世民又要找笏板砸他。

李承乾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之色,照这架势李世民绝对能活活打死他,他是不怕死,但并不代表不怕疼。

不过现在已经把他得罪透了,求饶肯定是没用的,当即心中发狠,梗着脖子大喝道。

“陛下,还要打我吗?请问,这是家法,还是国法!”

李世民盛怒之下,哪听得进去话,很快又拿到一块笏板,就要再打。

李承乾见状当即加大声音吼道:“陛下当着群臣的面回答太子,这是家法,还是国法。”

可能这“当着群臣”这句话,刺痛了李世民,毕竟他最怕世人对他个人行为说三道四,当真停手。

李承乾见状立马继续道:“如果是家法,皇帝是代母亲打我吗?但我告诉皇帝,我是吃母亲的奶长大的,她是不会用笏板打我的!”

李世民依旧气的直哆嗦:“你还有脸提...提你母后,你不是你母后的儿子,你不是!你母后不会生下你这种孽子!”

反正现在是豁出去了,怎么气人怎么来,见这话题有用,当即继续道:“哈哈,我怎么不是母后和你的儿子?我这搬忤逆不就是像你?不过我还是不如你,没有你弑兄、杀弟、囚父的狠心!”

这弑兄、杀弟、囚父之事可是李世民的逆鳞,被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再次提起,顿时怒气更盛。

这时一众大臣也都反应过来,皇帝在太极殿把太子活活打死,这回头说起来,世人会说皇帝不仁,他们也有劝谏不急之罪。

一时间这些人,七手八脚的簇拥着着李世民往后走。

“别拦着朕!朕非要打死这个逆子!都滚!别拦着朕。”

此时一些朝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外戚,也怕李承乾在继续触怒李世民,到时殃及池鱼,

全都拉着他往外走,同时口中高呼:“殿下,小杖受,大杖走,方为人子之道啊。”

“您不能陷陛下于不义啊,赶紧走吧。”

这些人虽然是文臣,但经历乱世出来,身上多少都会点武艺,李承乾一条腿还不太利索,根本无法反抗就被他们拖着往外走。

快被拖出太极殿之时,他本着气死人不偿命的宗旨,又放声高喊道:“皇帝,我不是大伯,我不用刀架在脖子上再死!一会我就撞死在太庙!你等着吧!等到了九泉之下,我要告诉母亲和大行高祖皇帝,告诉那些为大唐江山战死的勇士!李世民就是这么当皇帝的!”

李世民一直在怒骂让周围人滚开,都有点神经都有点错乱了,此时又听到这话,顿时瞪大眼睛,好似要杀人一般。

“逆....逆子,你个逆子!我要杀你了!杀.....。”

话没说完,李世民口中喷出大量鲜血,然后双眼一翻,竟气急攻心晕了过去。

脸色煞白的瘫倒在人群之中,要不是周围全是人,估计得摔个好歹。




群臣见状立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快喊御医!陛下晕倒了,快来人啊!”

“快去把甄权,叫来,快去!”

李承乾见状,心中大笑,哈哈,李世民不会被自己气死了吧?玛德,今天可真解气。

畅快之时,他敏锐的发现簇拥着他往外走的外戚们神色各异,特别是不远处的长孙无忌,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虽然斗不过李世民,但两世为人也心思通透,当即明白这些人所想,如果李世民被气死了,现在还是太子的他,无疑最有机会登上皇位。

不过他不相信这位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气死,自己还是难逃死路。

罢了,瘾也过了,死就死吧,一会等没人了赶紧自尽完事。

毕竟李世民这家伙可是记仇的很,一会醒了说不上怎么折磨自己。

乱想间,已经出了太极殿,一时间簇拥着他的一众大臣都有点左右为难。

给李承乾关起来?他们可没这个权利,但放他走?要真撞死在太庙,他们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此时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殿内的长孙无忌,他是当朝司徒,位列三公,同时还是皇亲国戚,李承乾的舅舅,现在只有他有资格拿主意。

李承乾看着众人表现,心里明镜一样,这群傻缺,还指望长孙无忌呢?这家伙可精的不行,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拿主意。

事实果然如此,长孙无忌别过头去,根本不看殿外,而是和殿内大臣一起七嘴八舌的喊着叫御医。

此时殿内殿外的大臣分布也十分有意思,外面是以中书令褚遂良、吏部侍郎高季辅为首受过长孙无忌提携的官员,其中是一个武将没有。

里面则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几个秦王府出来文官外,全是武将。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李世民一直是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肯定要避免后人这样。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自宫门口疾步跑来,同时口中大喊:“战报!战报!八百里加急战报!”

同时太医院众人也赶到,太极殿内,众人立刻闪出一条路,这些人七手八脚的将李世民抬入后殿。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重臣,也全部走出殿,接过士兵手中战报。

此时众人面面相觑,虽是军情紧急,但八百里加急战报,除皇帝外,别人是没有资格看,现在李世民昏厥,也只能等人醒再说了。

过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太医院首领甄权从后殿走出,一众大臣见状立马围了上去。

“怎么样?陛下如何了?”

“陛下,什么时候能醒?”

“陛下是不是已经醒了?”

面对众人的七嘴八舌,甄权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

“陛下并无大碍,只是怒急攻心而已,我刚已施了针,一会我开个方子,按方服药,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陛下便能醒过来了。”

此时长孙无忌皱眉道:“需要这么久?就不能让陛下快点醒过来吗?”

“不能!”甄权回答的斩钉截铁。

群臣听到这回答,立刻陷入一片嘈杂。

房玄龄指着长孙无忌手中战报说到:“陛下暂时醒不过来,这战报可如何处理?”

“是啊,军情如火,也不知到底是什么事?”

殿外还被一群人簇拥着的李承乾见状心中冷笑一声。

这群家伙都是百年难出一个的人精,会猜不出战报内容?

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谁也不能担擅启八百里加急的责任而已。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有些欲言又止。

冷眼旁观的李承乾见状,明白他这是要说话了,因为这人向来以果断敢直言著称。

果然他踌躇了一会说到:“诸位大人,军情紧急,如火燃眉,不若我等共览战报,若他日陛下追究,吾等当同心协力,共担此责,如何?”

这些官员能协助李世民铸造贞观之治的盛世,就算某些时候心里有些小九九,但绝不是酒囊饭袋,知道孰轻孰重。

当即都点头道。

“紧急之时,自当权宜行事。”

“没错,如将来陛下追究,愿和大人共担。”

见众人没有异议,一直没开口的长孙无忌说到:“诸位都为社稷尽心于此,不顾个人得失,本官也自当如此。”

说着将手中文书火印揭开后,长孙无忌先看了一遍,而后又交给几位重臣轮番查阅。

看完后,所有人神色各异,皱眉的,咧嘴的,还有面色如常的。

李承乾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些人是真麻烦啊,这不耽误自己去死吗?

都装什么呢,这战报,我都能猜到是什么,你们会提前没有打算?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年初,按照历史这几年唐朝只有一场大战,就是跟薛延陀打的偌真水之战。

着薛延陀是铁勒部的一支,原为东突厥的附属,李世民为牵制东突厥,曾支持薛延陀,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这场战争的起因,则是贞观十五年初,薛延陀向唐朝求亲,但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薛延陀便怀恨在心,最终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其实什么拒绝和亲就是个借口,主要就是薛延陀日益壮大,觉得最行了,想跟唐朝掰掰手腕。

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数的上的明君,那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肯定早做好准备了,弄不好中书省都有提前准备好的进军方案。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会,最终长孙无忌说到:“薛延陀首领夷男派其子大度设率数十万兵马犯境,如我们不早作决断,怕是容易陷入被动。”

房玄龄皱着眉跟着说道:“如今东北有高句丽随时策马南下,西南有吐蕃虎视眈眈,如果北方边境不稳,恐怕会引发连锁反应。”

长孙无忌点头表示同意:‘诸位议一议把?’

众臣闻言,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说话,基本上都一个心思,这都是早就拟定的事了,还议个P。

过了良久,还是没人当出头鸟。

一直旁听的武将中,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个肤色黝黑,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出言道:“你们这帮人,是真麻烦啊,这事不早就议定了?直接下旨就完了呗。”

他说完后,众官员一个个依旧眼观鼻,鼻观口,沉默不语。

这大汉见状直接急了:“你们不就是怕没有陛下同意,怕下旨发兵将来被怪...。”他话没说完,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程知节拉了一把。

“咬金,你拉我干什么,我还没说完呢。”说着就要继续说话。

程知节却死命往后拽了他一把:“敬德,别说了,军国大事自有各位大人决断,你个大字不是一箩筐的人,跟着插什么嘴。”

尉迟敬德话虽然没说完,但也算将窗户纸捅破了。




一身形修长、五官俊逸,微微有些跛脚的男子,正沿着太极宫前的玉道缓步向前。

虽然跛脚走路姿势看着有些丑陋,但整个人依旧散发一股难以言喻的贵气。

太极宫,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巍然矗立,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威严与肃穆。

飞檐斗拱间雕刻精美龙纹与云纹,都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宫殿的无上地位和如今的盛世气象。

男子忽然停下脚步,脸上好似有万千心事一般。

他缓缓抬头,目光凝视着眼前这座巍峨的宫殿。

宫阙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座金色的巨山,直插云霄。宫门前的巨柱高耸,柱身上的盘龙栩栩如生,龙眼镶嵌着宝石,仿佛在无声地审视着世间一切。

他穿越来大唐的第三年了,但站在这座宫殿前,依旧会觉得无比震撼。

因为这座宫殿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大唐盛世的象征,是皇权的化身,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权力巅峰。

宫门前的广场上,青石地面平整如镜,一尘不染,两侧禁军肃立,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手中的长枪笔直如林,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这座宫殿的威严

男子驻足良久后深深的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惋惜。

“这般气象,我以后怕是看不到了。”

说完后,脑中像幻灯片一般,闪过这几年的经历,

自己三年前穿越成了大唐太子李承乾,为了避免像原本历史上那般死于非命,一改李承乾以往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小心翼翼的做人到近乎苛待自己,也没犯任何过错。

但没想到,李世民依旧对魏王李泰宠溺日增,就在五日前下旨让其住进武德殿,武德殿无论建造方位和实际地位,都要比太极东宫要高,是的皇权象征,着待遇让天下都认为太子必然要被废了

况且李承乾之前的太子,上一个李建成被李世民这个二弟诛杀全家,再上一个杨勇也被二弟杨广杀了全家。

这导致太子府的僚属们终日惶恐不安,最终瞒着他安排刺客刺杀了李泰,然后纠集了一帮人要造反,等他发现,已经为时已晚。

造反?造那位“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人的反?就算他有一万人马,那位有三百,他都觉得不可能成功,毕竟窦建德同学在虎牢关已经示范过了。

按照历史,接下来等自己的,就是流放,然后同年死于流放地。

想到此处李承乾啐了口唾沫,一脸决绝。

“既然上天注定李承乾会死,那就在死前轰轰烈烈一把,也不枉穿越一场。”

历史上李世民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原因,非常在意名声,晚年甚至达到了魔怔的地步,多次询问大臣们,后世会如何看他。

既然自己无法反抗命运,那就将他的不仁之名彻底钉在青史之上!

弑兄、杀弟,灭侄,烝弟媳、囚父,今天自己就给他加一项逼死嫡长子,让他达成六亲不认的成就。

这时四周突然涌出大量甲士,将李承乾团团围住,为首将领,身高八尺,相貌堂堂,一身铁甲威风凌凌,手中铁槊更是散发着让人心悸的寒光。

李承乾眯了眯眼,没想到李世民派他来抓自己了,倒也够排面,这人正是有着单鞭挣定李乾坤之称的,李世民铁杆程知节。

“太子殿下!陛下请您进宫!”程知节声音沉稳道。

见他对自己没有丝毫对储君应有的尊重,心中冷笑。

以前我想活着,你们看不起我也就罢了,现在都快死了,如果还让你们看不起,那劳资不白死了?

当即直视程知节:“孤乃大唐太子李承乾!你见了本宫安敢不拜!”

程知节脸上闪过一次诧异之色,他没想到一向性格软弱的太子,突然刚硬了,楞了一下,然后就要发怒,但想到他现在还是太子储君,不情愿的微微躬身道:“臣乃奉陛下旨意前来,如陛下亲临,自可不拜。”

“呵呵,陛下的话是旨意,本太子的话就不是旨吗?你若不拜,就杀了孤,然后把孤的尸体抬进太极殿!”

言罢,李承乾直接抽出随便佩剑,伴随一阵清脆剑鸣,剑指程知节鼻尖。

见李承乾竟有以死相逼的勇气,程知节神色变幻了几下,但最终还是缓缓躬身。

“臣程知节,奉:陛下旨,请太子殿下进宫!”

李承乾心中冷哼一声,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程知节这人虽是武将,但心思细腻,自己现在还是太子,他肯定不会冒着“不尊重皇室”之名对自己怎么样的。

当即也没在搭理他,一甩袍袖,昂首挺胸向宫内走去。

见他离开,程知节才缓缓站直,神色疑惑。

“怎么感觉今天的太子殿下和以前不太一样?”

要进入太极殿,要穿过一条回廊,这回廊两侧的朱漆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如今大唐的繁华和强盛。

走出回廊,映入眼帘的正是如今大唐的权利中心太极殿,门口守卫的士兵,见到李承乾到来,没一个上前施礼,甚至看都没看他。

李承乾见士兵都敢无视自己,心中怒火上涌。

有其奴必有其主,如果不是李世民平日对自己多番打压,这些普通士兵哪里敢如此对他。

这个李世民要么就废了他,或者干脆杀了他,但把他放在太子位置还百般打压,这纯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

想到此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眼中都快喷出火来了。

抬剑指着侍卫道:“把门给本宫打开!”

侍卫们面面相觑一会,但没一个动弹的。

“好!好!好!你们不开本宫自己开!”

走到殿门口,他犹豫了一下,不是他怕死了,而是有些心疼家人。

穿越来三年了,他已经融合了李承乾的全部记忆,想到他那听话的儿子和温柔贤惠的妻子,心底闪过一丝不忍。

但这不忍很快便压了下去,覆巢之下无完卵,他可是亲眼见过李世民怎么将李建成一家赶尽杀绝的。

当即狠下心肠,推开殿门,顿时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只见一五官威严的中年男子,坐在最上方的,正是龙凤之姿、天日志表,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州长、东半球话事人、大唐太宗皇帝、天可汗,李世民。

分列两旁的,右边为首是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大唐军神李靖,后面则是尉迟敬德等人。

左边为首的是,策划玄武门之变主要策划者之一,大唐贞观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其后是,房玄龄、魏征、褚遂良等人。

这些人加在一起,哪怕放眼整个历史,也难有一个集团能与其抗衡。

李承乾叹了口气,面对这些人,自己不苟着能怎么办?不过好在临死前可以痛快一把,当即昂首挺胸走进殿内。

一众文武大臣刚才都见到程知节率兵前去捉拿太子,但现在太子来了,程知节却不见踪影,都有些不明所以。

但李承乾现在还是太子,其他人断没资格发问。

此时端坐在上的李世民,神色冰冷。

“承乾!给朕跪下!”

作为马上得天下帝王,一开口便带着无上的威严,让人不自觉产生畏惧。

李世民这模样,他不知见过多少次,每次都怕的不行,但如今他已经没必要再怕了。

昂首直视龙座上的李世民,声音不卑不亢:“此乃朝堂之上,还请陛下,称孤为太子!”

李世民没想到,李承乾敢这么和他说话,愣了一下,随即便神色更为冰冷。

“你密谋造反?还枉顾骨肉情亲,派人刺杀魏王,也配为太子!”

按照正常情况,帝王问罪太子,肯定会有大臣出来帮忙说话。

不过此时一众大臣全部抱着看戏的态度。

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外戚集团,按理说外戚应该绝对支持李承乾。

但李世民多年来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一副要废了李承乾的架势,所以外戚对李承乾向来是避而远之。




房玄龄接话道:“如今陛下昏迷,这发兵旨意该如何下?”

这越过皇帝下旨发兵的头可没人敢领。

因为领这个头,那就证明皇帝不在,你也有威望和能力领着群臣下旨调兵,这几乎就等于说是,这人已经有造反能力了。

而且如今储君之位摇摆不定,有着能力,要是支持一位皇子,不就能发动二次玄武门之变了。

着急去死的李承乾,看着不说话的众大臣是烦的不行,一把将周围人推开一点。

“你们这帮人是真耽误时间,不就下旨调兵吗?孤来。”

他这话一出众大臣都眼前一亮。

从律法上来说,李承乾虽犯大错,刚才又给李世民气晕了。

但李世民还没明确下旨罢黜他储君之位,同时太子还有监国理政的权利,下旨出兵合理合法,而且将来李世民猜忌,也是猜忌李承乾,和他们没任何关系。

一众文武大臣互相对视,都默认让李承乾下旨出兵。

就连李泰党羽也是,毕竟目前情况,李承乾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的没了。

众文武大臣全部躬身行礼。

“请太子殿下决断。”

“咦?”面对众臣的躬身,李承乾心思一动,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要不是被逼到没办法,他也不能想死。

他或许能趁现在这个机会,博取一线生机。

可能是怕李承乾胡闹,房玄龄抢先说道:“启禀太子殿下,中书省已经提早拟好出兵方略,军情如火,还请太子立刻批答。”

李承乾见状,心中一阵冷笑,当我傻啊,这批完了不失去利用价值了。

房玄龄见他不说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之色,竟欺身上前:“还请太子殿下立刻批答,不然贻误军机,您可要罪上加罪了。”

卧槽?这老瘪犊子,你们自己在那儿磨磨唧唧的行,我没立刻批答就是贻误军机,这真是双标到不要脸了。

自己以前苟着是怕李世民,现在他晕过去了,你们还想欺负我?

当即双目微冷,语气阴沉:“房玄龄,本宫问问你,你这罪上加罪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你手上有陛下降罪于我的旨意?”

房玄龄没想到一直是软弱可欺的李承乾,竟然敢反问他,不过他这人心思深沉,瞬间就稳住心神。

“殿下刚才之行,在场诸位皆有目共睹,你那般目无君父,不是罪是什么?”

说实话,要论治国谋略,他肯定不如房玄龄,但论抓人说话漏洞,死咬不放,房玄龄在自己面前,顶多算个小学生。

当即一脸震怒的大喝道:“大胆房玄龄!你如没有陛下明旨,那你所说之话,就是污蔑当朝储君。”说着转头看向长孙无忌:“司徒大人,你说!房大人这是怎么罪。”

李承乾这问的人,可是大有讲究,这长孙无忌虽然不是主管刑律的官员,但却是主持修订唐代律法“唐律疏议”的主要负责人,对法律有着最高解释权。

再着长孙无忌虽然不支持他,但也不支持李泰,因此和房玄龄经常暗中斗气。

这话也给长孙无忌问愣了,没有立刻回答,因为李承乾给房玄龄安的这个罪名,属于矫诏,按律当斩。

但现在这情况能给房玄龄斩了吗?答案明显是不能的。

此时长孙无忌支支吾吾为难的同时,心里大为惊骇,他这外甥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跟以前完全是两个人啊。

见他说不出来了,李承乾心中暗笑,他这个老谋深算的好舅舅也有今天。

不过他可没时间继续跟这帮人扯淡,现在时间对他来说就是生命。

当即看着众人说道:“孤,有监国行政之权,对也不对?”

有房玄龄这一出儿,谁还敢说不对,所有人都躬身道。

“遵太子教。”

李承乾见众人承认他的权利,当即趁热打铁,说出心中所想。

“薛延陀本是仰我大唐天威的蛮荒之族,如今竟敢犯境,孤,决定亲自率军出征,以迅雷之势讨伐不臣,扬我天威。”

他这话一出,群臣瞬间陷入寂静之中,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此时他们肠子都悔青了,真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承认太子的监国行政之权。

按理说他们都混迹官场多年,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才是,但也是这太子殿下突然跟变了个人一样,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无论如何,这旨意他们是决不能承认。

就现在这个情况放李承乾率大军出去,无疑是肉包子打狗。

最可怕的是,这万一率领大军回来,直接来个清君侧,成不成功另说,但李世民醒了肯定得活活掐死他们。

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武将群体,见文官们陷入两难境地,开始交头接耳。

李承乾也注意一众武将的蠢蠢欲动,但却没有丝毫意外。

毕竟这些人可是跟着李世民一起冲锋陷阵多年,除了君臣之情之外,还有袍泽之谊,他们这些人可不会像文官那般顾虑那么多。

现在大唐武将中,最高权重的自然是李靖,但这人向来明哲保身,基本上就是,让我打仗我就打仗,让我回家赋闲我就回家赋闲,其余事是一律不管。

其次是程知节,他这人也精的猴似得,应该也不会说什么。

果然这二人都默然不语。

这时刚才说话的尉迟敬德又站了出来,程知节见状拉了他几下,但根本没用。

“我说太子殿下啊,我是粗人说话直,您别见怪,现在这情况哈,您还是老实待在京城吧,不然等陛下醒了,找不到你可麻烦了。”

这话说的说他直吧,但直中稍稍带一点弯,不过李承乾也不在乎,当即说到:“孤为国征战,父皇找不到我有什么麻烦的?”

尉迟敬德这人倒当真实在,也没藏着掖着:“您不用和我说这些弯弯绕,不说别的,刚才在殿上你都给陛下骂成啥样了,他醒来不找你找谁,您是不知道,陛下年轻那会就记仇。”




思考间他已经到了东宫门口。

太子东宫本就因为李世民不喜欢他的原因,向来清冷,现在他又是刺杀魏王李泰,又是意图谋反,更是一片萧索,有那么点树倒猢狲散的感觉。

李承乾知道,现在不是多想时候,拍了拍脸,让自己保持清醒后,便推门而入。

此时太子妃,苏宁玉正端坐在在大堂之中,她如秋水般清澈的眼眸中满是死气。

她虽然已知结局,但仍将自己打扮的一丝不苟,面容清丽如画,眉如远山,淡扫蛾眉,一袭淡紫色的宫装显得整个人极其端庄。

她拂了拂脸上发丝,抬头看了看天空,然后喃喃自语道。

“应该到时候了,九泉之下看见到殿下,他会不会怪我穿的太过随便丢了他的面子呢?可能会吧?”

说完她双眼闪过决然之色,她是李承乾的女人,是大唐太子妃,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人轻视!

“来人,取我出嫁时所穿的金丝大红翟衣和凤冠来。”

刚进门的李承乾正好听到这话,心中纳闷,妻子这是要做什么?

但只是瞬间便想明白。

她这是要穿戴整齐随自己赴死了,一时间心下感动异常,不由更加坚定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拼出一条活路的心思。

绕过影壁,走入前厅。

“别准备了,孤,回来了。”

苏妃闻言惊喜的抬头看去。

“殿下,您回来了。”说完这话话,脸上惊喜之色瞬间消失,转而是既愤恨又无奈:“呵呵,皇帝是让夫君回来告别?他倒是个好父亲。”

“殿下稍等,妾身这就去将像哥儿和厥哥儿叫来。”

现在当务之急是弄钱,哪有时间管其他的,当即摆手。

“不用叫他俩,你赶紧把府里值钱的东西都收拾出来。”

苏妃脸上露出疑惑之色,而后转为愤然:“殿下是什么意思?你以为我会独活?自从嫁给你那一刻,我们便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殿下放心,妾身不会辱没太子府的名声的,等您走后,我定会陪您一起去的!”

听到这话,李承乾眼眶有些湿润,多好的女人啊,多好的太子妃啊。

立即解释道:“不是,陛下让孤气晕了,孤趁机谋了个跟随大军出征薛延陀的机会,孤,现在需要钱在行军途中收买人心。”

苏妃脸上瞬间爆发出惊喜之色,言语中满是不可置信:“真....殿下说的是真的吗?”

“没错,你赶紧收拾,钱越多越好。”

苏宁玉出身于武功苏氏,属于正儿八经的世家大族,其祖父在隋朝时曾担任宰相,虽受改朝换代影响,但在政坛上依旧有不小的影响力。

从小在这种家族长大,耳濡目染下,早就深谙权谋之道,当即明白其中重要性,没一句啰嗦话,直接起身前往后堂。

李承乾则开始盘算接下来该怎么做,拉拢人心靠金钱是没问题。

但论打仗他是外行,他需要一个统兵将领,忠于他的侯君集无疑的最佳人选。

不过这个时候召一个武将来东宫,实在太过惹眼。

就在他思考时,外面传来敲门声:“奏报殿下,侯君集来访。”

我去,这人属曹操的啊?说来就来。

不过就是容易惹人多想,但现在时间紧迫,来了也好。

伴随一阵铁盔交错一声,侯君集走进大堂门口。

他身形不算高大,但眉骨高耸,脸庞棱角分明,双眼不时闪出凶悍之色,举头手足间更是散发出一股锐利气场。

李承乾微微皱眉,这家伙是疯了?穿着盔甲就敢进宫?

不过瞬间也就释然了,侯君集这人带兵打仗,乃至练兵都有一套。

但政治智慧基本为零,要不然也不会投靠他这个明显日薄西山的太子。

“君集来了,坐下说话。”李承乾微微抬手道。

侯君集闻言,并未谢恩,只是微微扼首:“臣披甲在身,就不坐了。”

“嗯,君集来找孤,可是有事?”李承乾明知故问道。

侯君集是政治智慧不行,不过也不是傻子。

当即以为李承乾不信任他,神色颇为不悦。

“我与殿下同舟共济多年,难道还得不到殿下的信任嘛?”

见他直接质问自己,李承乾丝毫不怒,因为这种情绪都写在脸上的人,是最好掌控的。

“哎,君集这是想哪去了,刚才朝堂上的事你知道了吧?你觉得孤现在应该怎么办?”

侯军集眉毛一横,朗声道:“我意,殿下应该马上下旨,让我随军出征,等大军行至半途,我直接把那两个人!”说着做了个抹脖子动作。

“然后咱们率军攻打长安,大事必成。”

李承乾此时有点无语,侯君集人最大缺点就是太过狂傲,目中无人。

是谁给他的勇气,让他觉得自己能杀李世绩和尉迟敬德,梁静入嘛?

还要攻打长安?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李世民是晕了,不是死了。

不过侯君集是现在他身边唯一可用武将,也不好明言驳斥他。

“大军出征,但粮草补给仍然要靠朝廷,万一我们攻打长安受阻,那大军必然断粮,到时可就麻烦了。”

侯君集也是深通兵略的人,听到这话,顿时知道自己刚才情急之下有些冒失。

“是臣轻狂了,那按殿下的意思该如何?”

李承乾其实已经做好万全打算,他要在唐军击败薛延陀之时,趁势而起尽量收编薛延陀的溃兵,继而远走大漠。

薛延陀经历此战必定元气大伤,他到达大漠后,就要将其取而代之,只要自己努力在大漠站稳脚跟,就可以与大唐长期对抗。

不过所谓对抗,也是尽量拖延,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能打过唐初这些精兵猛将。

但只要他能拖个几年,给李世民熬死,到时他高举大唐嫡长子大旗率军南下,那一切皆有可能。

“君集,本宫其实已有打算,不过这事需要你鼎力相助。”

听到他真有打算,侯君集露出一丝惊讶之色,毕竟这位太子殿下以前就是个一棍子打不出三句话的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