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完整文集阅读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完整文集阅读

折耳根的猫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姜甜韩季松,讲述了​芳抬到了床上。姜家都死了两个人了,可不敢再死人了。好在家里还有个姜甜,十二岁的姑娘,在农村也能顶半个大人了。只可惜,姜甜压根就不想给汪春妹大办丧事。发现村里人都在看着她,姜甜嘴一瘪,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爸!我要去接我爸回家,呜呜呜~”围观村民心头一酸,有心软的已经跟着哭了出来。这孩子也太......

主角:姜甜韩季松   更新:2024-06-03 19: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甜韩季松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完整文集阅读》,由网络作家“折耳根的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姜甜韩季松,讲述了​芳抬到了床上。姜家都死了两个人了,可不敢再死人了。好在家里还有个姜甜,十二岁的姑娘,在农村也能顶半个大人了。只可惜,姜甜压根就不想给汪春妹大办丧事。发现村里人都在看着她,姜甜嘴一瘪,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爸!我要去接我爸回家,呜呜呜~”围观村民心头一酸,有心软的已经跟着哭了出来。这孩子也太......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完整文集阅读》精彩片段


姜家一天之内死了两个人!

这个惊悚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柳渚头村。

周林海到底还是硬着头皮,给姜家报告了另一个坏消息:

姜甜的爸爸,胡琼芳的男人,在煤矿上出了事故,也没了。

现在公安局那边打电话过来,让家属尽快去办理死者的后事。

这件事情谁也不能代办,只有姜乐平的家属可以去办理。

一天之内,先是婆婆死了,紧接着又传来丈夫的死讯,胡琼芳娇小的身躯再也承受不住,当场晕死过去。

村里的婶娘嫂子们吓了一跳,忙七手八脚地把胡琼芳抬到了床上。

姜家都死了两个人了,可不敢再死人了。

好在家里还有个姜甜,十二岁的姑娘,在农村也能顶半个大人了。

只可惜,姜甜压根就不想给汪春妹大办丧事。

发现村里人都在看着她,姜甜嘴一瘪,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爸!我要去接我爸回家,呜呜呜~”

围观村民心头一酸,有心软的已经跟着哭了出来。

这孩子也太惨了,奶奶刚死,爸爸也死了,妈妈昏倒在床上,弟弟还在上小学。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能指望她做什么主呢?

罢了罢了!

村长周林海重重叹息一声,开始分派任务。

先让人打电话去姜乐生上学的高中,把姜家仅剩的成年男丁给叫回来做“丧主”。

汪春妹的丧事,暂时只能让村里各家帮衬一把了。

再去村小学把姜诚也叫回来,他爸没了,他是姜乐平的长子,也要披麻戴孝,给亲爹摔盆的。

公安局那边……也只能由他带着姜甜先过去了。

好端端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煤矿那边肯定要赔钱的,这笔钱关系到姜甜姐弟俩以后的生活,可不敢马虎了。

姜甜也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顺利。

上辈子她和弟弟都被妈妈带在身边,忙着操持爸爸的丧事,去煤矿领取死亡赔偿金的事情,都是二叔姜乐生去办的。

钱拿回来之后,也理所当然地直接给了汪春妹。

她们母子三个,连赔偿金的边儿都没摸到。

正是因为手里没钱,后来她妈病重的时候,他们手里一分钱都没有,找汪春妹要,她就借口说家里艰难,又说当时给她爸办丧事花了许多钱。

反正死活就是不肯给她们拿钱。

胡琼芳也因为没钱去省城看病,最后死在了乡卫生院简陋的病床上……

重活一世,姜甜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拿走这笔钱!

这些钱,不光是她爸拿命换来的,也是她妈今后的保命钱。

想到这里,姜甜擦了擦眼泪,对周林海说,自己要去拿家里的户口本。

这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这一说,家里办大事都要用到户口本。

周林海没想到这么小的姑娘居然还能想到这个,对姜甜也有些刮目相看了。

姜甜哭着从汪春妹的裤腰带上解下了一串钥匙。

看到钥匙从汪春妹身上转移到了姜甜这个大孙女手里,村里人都忍不住唏嘘起来。

农村都是谁当家管事,谁拿着全家的钥匙。

以前姜家都是汪老太管家,现在汪春妹去了,大儿子也没了,留下一个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偏偏大儿媳胡琼芳又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老实人。

看来,这姜家啊,以后就得靠姜甜这个大孙女撑着咯。

“那不是还有乐生吗?”人群中有人嘀咕道。

没想到立刻就有好几个声音反驳她——

“不懂别乱说!人家乐生从小学习就好,往后可是要考大学,进国家单位当干部的,怎么可能回村里管家种地?”

“就是,乐生还没说亲娶媳妇呢,一个守寡的嫂子,一个没结婚的小叔子,你让他怎么好意思住在家里?”

“唉,也是!就是可怜了琼芳,男人没了,还有个小叔子要上大学,往后这负担可重着呐!”

“我看琼芳也不顶用,倒是她家甜甜,看着像是个会理事的,家里连着去了两个长辈,她还晓得拿钥匙去找户口本,一看就是能当家做主的,像她奶奶。”

“要不怎么说是亲生的呢?依我看,甜甜这回怕是真不能回学校上学了,这个家总得有个能当家做主的人吧?”

姜甜一边在她奶屋子里找户口本,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村里人说的这些话,倒是意外给她支招了。

本来她还在头疼,要怎么劝她妈同意暂时不要回学校上学。

汪春妹死了,姜乐生肯定要回来,这个人心思歹毒,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他要回来,姜甜是肯定不会让胡琼芳或者姜诚单独和他在一起的。

所以,只要姜乐生在家一天,她就不可能安心回学校上学。

不过,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她没好意思跟老弟说。

那啥,前世她初中辍学之后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就一直在工地上卖盒饭,初中那些课本,可以说是十几年都没摸过了。

不爱学习是假的。

现在的姜甜,压根就踏马的“不会学习”了好吗?

所以,不管以后要不要继续上学,为了不暴露自己重生这件事情,她都必须休学一年。

至少先把初一的书本知识给复习一遍。

免得到时候老师一问三不知,两辈子加起来,几十岁的人了,还要在课堂上被罚站,多丢人呐?

本来她还在犯愁,要怎么说服她妈让她休学一年。

毕竟之前是汪春妹霸着家里的钱,不给她交学费,现在汪春妹死了,正所谓长嫂如母,以后名义上肯定是胡琼芳这个大嫂当家。

到时候她妈手里有了钱,肯定会立刻送她回学校读书!

不过,听了村里人刚才说的那些话,姜甜突然发现,卧槽!

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跟她妈讲道理呢?

弟弟还小,妈又病了,姜乐生那个自私鬼,高考在即,就算回来参加了亲妈亲哥的葬礼,肯定还会继续回学校上学的。

家里这么多事情,还要种地,养猪,放牛,做饭……她妈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姜乐生是小叔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以胡琼芳的性格,肯定不会为了家里的事情,耽误小叔子的大好前途。

姜诚又太小。

看来看去,就只有让她先休学一年,在家里帮帮忙了。


想到她以前最多的时候一次卖了五十斤黄鳝,光差价就损失了二十块钱,胡琼芳的心都在滴血。

这下不用姜甜给她洗脑了,回去的路上,胡琼芳主动提出,以后家里弄的泥鳅黄鳝,都不卖给鱼贩子了。

宁可辛苦点,哪怕步行一个小时,挑到省道这边来,价格能翻一倍,那也值了。

更何况还不用步行,只要能赶上班车,就是花三毛钱坐车又怎样?

跑这一趟,她们起码多赚了五十块钱!

摸了摸藏在衣服内袋里的一卷票子,胡琼芳浑身都是劲儿。

今天她们带了二十六斤黄鳝,十七斤泥鳅,还有大半桶田螺,一共卖了二十九块两毛钱。

去掉母女俩来回坐车的一块二,等于净赚了二十八块钱!

要是按照李桂芬刚才说的,以后隔一天送二十斤黄鳝,十斤泥鳅,外加五十斤田螺,跑一趟就能赚二十多块钱。

那他们家一个月岂不是能赚三四百块钱?

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胡琼芳激动得脸都红了。

要知道,丈夫之前在矿上打工,又苦又累,一个月也只能赚两百多呢。

只可惜,乡下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钓到黄鳝,不然她每天去钓黄鳝,赚的钱都能养得起一双儿女了。

这一刻,胡琼芳女士的心里,突然对独自一人抚养大一双儿女,产生了巨大的信心。

其实之前姜姑奶建议她再找一个的时候,胡琼芳不是没有考虑过。

农村重体力活多,她一个女人想撑起一个家,撑起地里那一大堆农活,实在是太难了。

胡琼芳并不是需要一个男人,她是害怕自己一个女人,养不了两个孩子,也给不了儿女更好的生活。

可现在,发现只要钓黄鳝,每个月就能赚到三四百块钱,胡琼芳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

去他娘的二嫁!

农村哪个男人,一个月能给自家婆娘三四百块钱生活费的?

别说一个月了,有的一年也未必能给这么多。

这就罢了,有些没本事的男人,不但不给老婆家用,还要找老婆要钱呢。

不给钱就打。

可怜村里有些女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种粮食,替家里交了公粮不算,剩下那点粮食,好不容易拉去卖点钱,还被男人拿去吃酒赌钱去了,日子过的不知道有多苦。

这么一想,胡琼芳立刻坚定了不再结婚的念头。

大不了她多吃点苦,平时多钓点黄鳝拿去卖钱。等到农忙的时候,地里的活她一个人实在做不了,那就花钱从村里雇人来做!

反正每年地里最忙的时候,也就那么几天时间。

胡琼芳默默盘算了一下,地里别的活儿,不急的,她自己慢慢做。赶上割稻子或者收麦子的时候,她就花钱请人帮忙。

她家现在就剩下两亩多的水田,外加两亩旱地,赶上“双抢”的时候,雇两个壮劳力,两天就能干完了。

按照现在乡下雇工的价钱,每人每天一块钱,包一顿饭,两天也不过才四块钱。

吃的也不用太好,割两斤肉,一顿饭安排一碗豆腐烧肉,再加两个下饭菜也就够了,花不了多少钱。

一路上,姜甜还在琢磨着,趁这次卖的钱多,等回去之后,要怎么趁机劝她妈,把地里的重体力活包给别人做呢。

结果没想到,刚到家,母女俩各自倒了一杯凉白开喝下去,胡琼芳就主动把自己的打算和女儿说了。


让姜诚躺在床上看书,姜甜进厨房帮她妈一起做午饭。

既然做戏,那就要做全套。

姜诚“被同学打伤了”嘛,胡琼芳就杀了一只鸡,打算炖个鸡汤给儿子补补。

正好今天早上去河沟里起网子的时候,网到了几条筷子长的鲫鱼,还有一些泥鳅,姜甜就打算做一锅杂鱼煲,再贴点玉米饼子,给姜诚也尝尝。

于是,这天中午,那几个熊孩子的家里,鬼哭狼嚎,响起了“夫妻混合双打”的怒吼声。

姜诚却坐在床上,喝着鲜美的鸡汤,吃着他姐给他端来的杂鱼煲,里面还泡了两个黄灿灿的玉米饼子呢。

这还是姜诚第一次吃到杂鱼煲这道菜,他发誓,这一定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道菜!

没想到那些没人要的小鱼小虾,泥鳅螺蛳,做出来的菜居然这么好吃?

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满满一大碗杂鱼煲,两个玉米饼子也掰开泡在鱼汤吃,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一碗,又让他姐给他加了半碗。

“姐,多弄点汤,再拿两个玉米饼子给我,这个汤泡饼子真好吃。”姜诚眼巴巴地看着厨房的方向。

只可惜他现在还要伪装伤患,不能自己去盛饭,只能请大姐帮忙了。

吃完饭,胡琼芳洗碗刷锅,顺便用刷锅水给家里的两头猪熬了一大锅猪食。

姜甜搬了一个小凳子出来,让姜诚坐在上面,和自己一起穿黄鳝钓子。

这是个细致活儿,黄鳝钓子其实就是一根细竹竿,下面拴着一截鱼线,鱼线的另一端栓上钓钩,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提前挖好的蚯蚓,一根一根穿在钓钩上。

穿好之后,傍晚就能拿去下钓子了。

中午这一顿杂鱼煲实在是太好吃了,姜诚还想吃,眼珠子一转,就撺掇他姐——

“姐,我看村里的七奶奶平时拿自己家孵小鸡的竹筐,往里面撒点剩饭剩菜,上面栓一根绳子,就那么丢到村口的大塘里,过半天拉上来,也能捞到不少鱼虾呢。”

“要不咱也试试?”

被他这么一提醒,姜甜一拍脑门:“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一个竹筐子能抓多少鱼虾?

她得把捕虾笼给做出来啊!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再过几年,省城就要开始流行吃小龙虾了,到时候市场需求量肯定会慢慢大起来。

如果她能抓住这个机会,提前找厂家定做一批捕虾笼……

到时候抓龙虾、卖龙虾能赚一笔,卖捕虾笼还能赚一笔,岂不是能趁机狠狠捞一笔?

而且那种捕虾笼,不止能抓小龙虾,抓泥鳅黄鳝、小鱼河虾什么的都可以。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因为这玩意儿制作成本比较高,不像黄鳝钓子,放到河沟里之后,她得在旁边盯着,不然要是被人偷走了,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姜甜决定下回去省道卖黄鳝的时候,顺便买点铁丝和渔网回来,先做一个试试。

村里稻田里的水基本上都放干了,藏在田埂下面的黄鳝洞也露出来了,今天姜甜一口气做了三百多根黄鳝钓子,打算趁机多抓点黄鳝。

母女俩沿着田埂一个个洞口下钓子,姜甜这个吝啬鬼,看到谁家稻田里有田螺,还要下去把田螺也捡起来丢到水桶里。

虽然只有一毛钱一斤,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哇!

放完黄鳝钓子,村里和胡琼芳关系比较好的翠芝婶子挎着竹篮,招呼他们一起去大河边掰茭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