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优质全文阅读大明锦秀》,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秀》,讲述主角朱允熥朱标的甜蜜故事,作者“岁月神偷”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此时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却一时还没想明白,他这个......
《优质全文阅读大明锦秀》精彩片段
“三爷,身体可无恙?”傅友德,冯胜,二人都是一脸关切。
这些老臣,几乎都是看着朱允熥的父亲朱标长大,内心之中,都把朱标当成了晚辈。
也更把朱允熥这个朱标的嫡子,当成晚辈。
朱允熥颌首示意,“有劳二位国公惦记,无恙!”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眼神之中的感激和谢意,溢于言表。
这些老臣都是看着他父亲长大,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
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在朱标死后,转移到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熥的身上。至于朱允炆,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朱允炆这个母族出身不高的庶子,他们能看得上?
刚说了几句话,朱允熥余光看见,又有人过来,都是走路急冲冲的勋贵,都是开国的淮西集团武将。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东莞伯何荣,楚国公廖家一脉。
“不好!”朱允熥忽然惊醒,“树大招风,自己和舅舅说两句话没什么,但是大明开国的这些将领和后裔,都围过来,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别人落下口舌!”
深宫之中步履维艰,步步惊心,不可大意。于是告罪一声,抱着两个丫头,迈步进了奉安殿。
“哎,三爷怎么走了!俺还没给他磕头呢?”
几个武将紧赶慢赶,还是只看到了朱允熥的背影,景川侯曹震大声说道。
“小声些!”傅友德性子沉稳,出口说道,“今日,咱都得收敛起大嗓门!”
大将军蓝玉看着奉安殿里痛哭的人们,皱眉道,“三爷从小没娘,现在又没了爹,他年纪尚幼,深宫大院中不知道多少人要准备算计他!”说着,已经咬牙切齿,“太子爷虽然没了,可是咱们这些人,深受太子爷的恩德,要照看好他留下的这唯一血脉!”
“这还用大将军说!”景川侯曹震哽咽道,“洪武十八年,二十年,俺两次犯法,要不是太子爷护着俺,早就被砍了脑袋了。太子爷在俺听太子爷的,太子爷不在了,俺就听三爷的。”
东莞伯何荣也开口说道,“没太子爷,俺哪来脑袋上的爵位!太子也走了,俺一颗心就跟着三爷,倘若万岁爷有恩典,让三爷就藩。俺这鸟伯爵也不做了,跟着三爷去做个守门的,算是报答太子爷的恩情!”
纵观上下五千年,朱标不但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最得人心的太子。朱元璋脾气暴躁,这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又都是些大老粗,有时候难免触怒于他。每次,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
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此时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却一时还没想明白,他这个太子父亲,到底给他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政治遗产,还有人脉。
奉安殿中哭声一片,一进大殿堂,有宫人上前接过两个小丫头。而朱允熥一进来,就成为殿中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尤其是吕氏,朱允熥清晰的看见,吕氏在擦拭眼泪的同时,不住的往他身上看着,眼神中担忧和戒备的神色一清二楚。
她带着朱允炆走过,没人理他们母子,即便是有也不失隆重大礼。而朱允熥走过之时,那些开国的老臣都围了过来,嘘寒问暖。
朱允熥再次回头,看了眼殿外,春雨中蓝玉,两个舅舅,还有那些淮西的开国武将,都在雨中张望。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几人轻轻摆手。
可就在这瞬间,朱允熥想起件事。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而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就会被朱元璋赐死。同案的还有许多开国的武将功臣,史书记载,公侯伯子被杀无数,有统计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
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
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人?
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的朱允炆。
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孙子的皇位,刚才听蓝玉等人似乎对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这些人不能辅佐他孙子,那干脆一杀到底,永绝后患。
杀错了吗?以一个帝王的心态,没有错,这些桀骜的武人既然不能为孙子效忠,留着也是后患。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打着为大明正统的旗号,祸乱皇明的江山。
但绝对是杀可惜了,以至于在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建文帝手中根本没有可以统兵的大将。堂堂大明中央竟无大将,让李景隆那样的的草包货色,为大军主帅。结果李景隆被他表舅朱棣打的落花流水,望风而逃。
最可笑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不但不追究李景隆,反而诸多袒护。
这些袒护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在朱棣攻打南京之时,李景隆投降开了城门。
而一直被建文帝防范的世袭武将勋贵,则是为了大明洪武皇帝遗命,战死无数。
纵观史书,这些出身微寒的淮西武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别人暂且不提,凉国公蓝玉,威震捕鱼儿海,差点就生擒北元蒙古皇帝。擒获北元皇子嫔妃公主,亲王大臣上千人。
俘虏蒙元降兵七万七千,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赫赫战功,堪比卫青,霍去病一般,一扫两宋以来,汉家男儿几百年积弱的形象。
这甚至是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强大的北元在蓝玉等人的攻击下,一蹶不振。黄金家族的最后遮羞布,被汉家儿郎一手掀开。
“若是自己上位,这些人或许就不用死了,或许他们还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朱允熥心道,这些人没死在敌人的弯刀下,反而死在了朝中的内斗上,不免让人叹息。
“太子爷呀!”
“父亲!”
奉安殿中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了朱允熥的沉思,巨大的棺椁就摆在奉安殿中,棺椁内那张英武的脸,就是自己这一世的父亲。
望着那具身体片刻,忽然,朱允熥心中,悲伤如潮水袭来。
“爹!”不用生姜,眼泪决堤而出,双膝跪地痛苦不已。
不是做戏,而是在瞬息之间,朱允熥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自己也是家中独子,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可是一场车祸,把整个家都给毁了。
此刻自己的父母是否也在自己灵前哭泣?
自己的亲人,朋友,战友,同学,是否也在哀伤?
想起父母那隐隐发白的鬓角,还有日益衰老的脸庞。
“爹!”
“娘!”
“儿子不孝了!”朱允熥热泪满襟,连连叩首。
他叩的不是棺中的大明太子,而是自己在后世,失去他之后,无依无靠的爹娘。
越想越是悲伤,自己为了生计,早出晚归,都没来得及好好陪伴父母,更没注意到,他们其实都已经老了。自己总是觉得很累,可是却忽略了他们关心的目光。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赚多少钱呀!而是想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活着。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有多美好的未来呀!而是想着家庭美满,儿孙满堂。
“爸爸,妈妈!”朱允熥磕头,心中哭道,“我会在这个世界好好的,快乐的,健康的活下去,请你们为我祝福。若还有来世,我会再做你们的儿子,好好的孝顺你们!”
“爸爸,妈妈,永别了!”
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在朱允熥的脸上不住的落下,顷刻间打湿他的衣襟,打湿他的袖子。
“皇上驾到!”
朱元璋来了。
”蕃人,不只是高丽,琉球那些人!”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们还没开始讲课,几个小屁孩王爷围着朱允熥,崇拜的看着他口若悬河。
前一世的朱允熥本也是个爱说爱玩的性子,对小孩格外有耐心。这一世这深宫之中本就步步惊心,又要心思缜密,虽然锦衣玉食可日子实在太揪心。
和这些小孩说说话,也算是解闷。
“知道泉州港吗?”小王爷们眼睛瞪得大大的,亮亮的,朱允熥滔滔不绝,“泉州港在闽地,原来是天下第一大港口,什么样的蕃人都有,红毛绿眼,棕发高鼻。”
说着,朱允熥在自己手臂上比量一下,“那些人的汗毛,都这么长!”
“阿!”众小王爷发出一阵惊呼。
朱允熥又道,“除了皮肤白色的蕃人,还有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有多黑?”唐王朱桱惊问。
“恩,这么说吧,关上灯,只能看到牙!”朱允熥生动的比喻一下。
“阿?”众王爷又是一阵惊呼。
“咳!咳!”前边传来故意的咳嗽声,朱允炆捧着书本皱眉望着这边,一脸不高兴。
大学堂是读书的地方,虽说翰林学士们还没到,没开始讲课,但是身为皇子皇孙,如此喧哗说笑,成何体统。
谁知,众位小王爷正听得入迷,谁也没搭理他。
几个小王爷本就是朱元璋幼子,生下来就注定了富贵闲人,又年纪小没有说什么深刻的心机,朱允炆这矮了他们一辈分,平常又比较生疏的皇孙,他们还不在乎。
事实上,这几位王爷在原本时空,因为少年时和朱允炆关系不好,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都不允许他们就藩。
反而是永乐上位之后,把这些小弟弟们送到了藩国去,并且赏赐不断,恩宠有加。
见几个王爷不当回事,朱允熥也不当回事。
朱允炆又故意咳嗽两声,“咳,咳!”
“你有病!”沈王朱模不耐烦道,“你要是病了,找太医!”
说着,冲门外喊,“来人,死哪儿去了,没听见淮王咳嗽吗?”
嗖嗖,几个太监跟电视剧中挎着盒子炮的翻译官似的,点头哈腰地围在朱允炆身边,嘘寒问暖。
“熥哥儿,你接着说!”朱模回头笑道,“那些红毛绿眼的蕃人,都是哪来的呀?”
“万里之外,坐船而来!”朱允熥笑道,“天下不止咱们一个大明,极西之地,还有很多国家。都是红毛绿眼的人,还有棕色的人!”
“到咱们这得多久?”唐王朱桱也问道。
“坐船也得一两年!”朱允熥说道。
众小王爷又是连连惊呼,最小的郢王嗓子稚嫩,嚷嚷道,“那么远,那以后抢他们可不好抢!”
“你傻呀!”沈王朱模说道,“人家坐船来的,怎么抢?咱们骑马能渡海?”
“咱们可以坐船去!”朱允熥微微一笑,“打仗可不只是陆地上打,水上也很带劲!当年皇爷爷争天下的时候,不就是在水上打败了陈友谅吗?”
众人正说话,外面传来一个声音。
“吴王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朱允熥回头,是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
“有劳公公了,皇爷爷叫我何事?”朱允熥温和的笑笑。
虽说现在大明的太监没地位,可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总要给几分好颜色,给点礼貌。
黄狗儿压低声音,“三爷,是您那折子的事儿!”
朱允熥明白了,是自己的条陈被朱元璋看到了。
于是在太监的伺候下,整理袍服,往奉天殿而去。
“熥哥儿,早点回来接着说!”唐王在朱允熥身后喊道。
学堂里,皇子皇孙们注视着朱允熥消失,表情各不相同。
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还有人不在乎。
几个最小的王爷不在乎。
沈王朱模百无聊赖的坐在凳子上,“哎,熥哥儿又去见父皇了!”说着,压低声音,”熥哥儿也真是胆子大,我一见父皇心里直突突!“
”我见了父皇,腿肚子转筋!“唐王说道。
郢王也凑过来,”我见了父皇,头都不敢抬!“
朱元璋最小的儿子,还没封王的小皇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我....我一见父皇....尿裤子啦!“
~~~~~~
朱允熥边走边想,等下该如何应对。
改驿站为邮政,可是个大工程,而且还涉及到钱。
凡事一沾钱,就变得麻烦起来。
朱元璋要问的,大概就是如何收钱,如何保证驿站收的钱能真正成为朝廷的财源,而不是进了私人腰包。
要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古往今来最痛恨贪官,也最知道官员什么德行的皇帝。
想说服朱元璋,就要拿出一套完善的制度。
朱允熥少年人走路极快,奉天殿转眼就到了。
但是刚大步流星的走进去,却愣住了。
殿中十几位身着朱紫袍服的官员,其中有他认识的,不认识的。
六部尚书都在,其他的应该是大理寺的少卿,太常寺的少卿等等。
看着自己孙子昂首挺胸而来,御座上的朱元璋满脸笑意。
老人就是这样,一旦看哪个晚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
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和咱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急!“
朱允熥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孙儿参见皇爷爷!“
如果一定要较真,这样的场合朱允熥应该自称为臣。但是他故意如此,如果是臣说就要小心,如果是孙子,那说错了也无妨。
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
朱允熥快步上前,站在御案边上。
“早上练武了?”朱元璋又问。
“回皇爷爷,耍了几趟拳脚,吃了一碗粥六个包子一个鸡蛋!”
“呵呵!好,能吃好!”朱元璋慈祥地说道,“你这个岁数,就得多吃!咱在你这个岁数,一顿饭恨不得吃下一头牛!”
祖孙两人一问一答,殿中群臣则是心头大震。
皇帝,什么时候这么随和过?
皇帝,什么时候和皇孙这么亲近过?
皇帝,此刻完全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关心孙儿的祖父!
再想想吴王这个称号,再想想朱允熥皇太子嫡子的身份。
许多人的心中,暗暗称奇的同时,也在思量着一个问题。
储位空虚,皇帝没说从儿子中选,反而对皇嫡孙格外恩宠!
做官的人,没有傻的。
而且,能爬到这个位置上的,哪个不是人精?
心里想着,脸上就有了表情。
尤其是詹徽这样的东宫旧臣们,简直欣喜若狂。
“知道叫你来什么事吗?”朱元璋笑问。
“孙儿知道,是孙儿所上,改驿站为邮政,为大明开源折!”朱允熥朗声道。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对朱允熥的看重又多了几分。
别的不说,就说这股不怯生的劲头,难得!
要知道殿中可是聚集了大明中枢最有权力的官员们,普通皇子皇孙,这个场合不心怯已是难得,朱允熥不但不怯,而且说话掷地有声,更难得。
想要当领袖,除了才学,胆量,手腕之外,还要有气质。
“人来了,诸臣公有什么想问的,问吧!”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目光回转,看着群臣。
关于国事的考验,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