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全章节阅读

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全章节阅读

一叶遮目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元童渊,作者“一叶遮目”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如我们趁早入城,安顿好兵马,生火做饭,让士兵们好好休息。”何苗知道再怎么不愿意也改变不了事实,只好点头同意让兵马先进城休息,心想这次功劳恐怕要被李元全部抢走了,感到十分不爽。何苗带领兵马进城,看到地上散布着武器盔甲,将近两千的俘虏被士兵看守,他实在不明白李元是怎么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就攻陷荥阳的。“何将军,刚才我已经统计好了,此次我等从西城门攻进荥阳,参......

主角:李元童渊   更新:2024-01-16 10: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元童渊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全章节阅读》,由网络作家“一叶遮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元童渊,作者“一叶遮目”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如我们趁早入城,安顿好兵马,生火做饭,让士兵们好好休息。”何苗知道再怎么不愿意也改变不了事实,只好点头同意让兵马先进城休息,心想这次功劳恐怕要被李元全部抢走了,感到十分不爽。何苗带领兵马进城,看到地上散布着武器盔甲,将近两千的俘虏被士兵看守,他实在不明白李元是怎么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就攻陷荥阳的。“何将军,刚才我已经统计好了,此次我等从西城门攻进荥阳,参......

《三国:天下英豪,唯我独尊!全章节阅读》精彩片段


西城外的何苗大军正在安营扎寨,何苗在大寨内舒服地闭眼休憩,突然一名副将匆匆忙忙地跑进来。

何苗看到有人来打扰自己休息,不禁骂道:“什么事情这么惊慌失措,一点风范都没有,给我镇定点。”

副将喘了一口气,回答道:“禀告何将军,荥阳城内刚才突然响起一阵喊杀声,我怀疑有可能是李木和赵立不和而发生内讧。”

“什么?内讧!”何苗唰地一下站起来,如果敌军出现内讧那就是最佳攻城时机,当下也顾不得休息连忙穿上盔甲戴上头盔走出营门察看。

在一众士兵的掩护之下何何苗走到距离荥阳城五十步的位置,看见城墙上的士卒都已经不见,而且感觉城内乱哄哄的,确实有可能发生内讧。

何苗身旁的副将问道:“何将军,我们要不要立刻组织士兵攻城?”

“不急,不急。”何苗倒是摇了摇头,回答道,“这很有可能是敌军的诱敌之计,故意在我们面前装成内乱的样子,其实早已在里面埋伏好兵马,如若我们贸然攻城很有可能中了他们的埋伏。”

何苗越发觉得自己聪明,不禁有点洋洋自得。没一会儿,西城门竟然打开了,看得众人不禁目瞪口呆,这颇有请君入瓮的意思。

“你们看你们看,我就说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他们看见我们不攻城,所以打开城门引诱我们进城,我们千万不能中计。”

何苗话刚说完,里面就有一队人马走了出来,当看清来人的时候何苗等人不禁看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发现走出来的竟然不是敌人而是友军!

“哈哈哈哈,何将军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又见面了,多得何将军在一旁协助我才能够如此之快攻入荥阳城,实在是感激不已。”李元走出来抱拳笑道,仿佛看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

“李元?”何苗擦了一下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又看了看李元身边的士兵,穿的的确是他们洛阳军的衣服,不禁傻了,“李元,你们为什么会从里面出来?”

“哈哈,何将军,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多得你协助我才能够攻陷荥阳,如若没有你的兵马牵制贼军一半的兵力,我也不可能这么快破城。”李元又把话重复了一遍,生怕何苗听不见似的。

“你已经攻破了荥阳?李元你少来骗我,就凭你三千人马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个时辰就攻破荥阳。”何苗一脸的不相信,在他看来李元的三千人全赔进去也不一定能够攻下荥阳。

李元微微一笑,没有解释,向许诸挥了挥手,许诸立马会意,将手上的两颗人头扔在地上,何苗等人低头一看,都认出那是贼军首领赵立和李木的人头。

何苗被彻底地震撼到了,但依旧不死心,向身边的副将问道:“黄副将,你去看一下,这是谁的人头?”

黄副将下马亲自拿起人头察看,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十分坚定地说道:“禀报何将军,这二人的确是李木和赵立的人头。”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他们的人头,就不能是冒充的吗?!”何苗心有不甘,这场本该是他的成名战,但他什么都没干就结束了,这让他又如何甘心。

“何将军,刚才赵立和李木巡城的时候上过西城门的城墙,你也有亲自和他们喊话,又怎么可能认错呢?”黄副将自然不知道何苗内心所想,老老实实地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何苗恨不得给这黄副将两巴掌,咋就那么不会做人呢,你那么老实干嘛。

李元心中觉得好笑至极,也不点出,拱手说道:“何将军,我看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们趁早入城,安顿好兵马,生火做饭,让士兵们好好休息。”

何苗知道再怎么不愿意也改变不了事实,只好点头同意让兵马先进城休息,心想这次功劳恐怕要被李元全部抢走了,感到十分不爽。

何苗带领兵马进城,看到地上散布着武器盔甲,将近两千的俘虏被士兵看守,他实在不明白李元是怎么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就攻陷荥阳的。

“何将军,刚才我已经统计好了,此次我等从西城门攻进荥阳,参与战斗人数共计三千人,重伤者一百五十人,轻伤者三百人,死亡人数没有,叛军战死者达到五百四十人,敌方主将赵立和李木皆已战死,逃跑失踪的有八百六十人,投降的多达三千六百人。”李元把战果汇报给何苗,如果不是因为兵力不够,擒获的俘虏绝对会更多。

何苗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虽然知道这是一场大胜,但是这跟他毫无关系,李元在攻城的时候他还在营帐内睡觉,所以也没心情听李元汇报。

当晚李元就将三千士卒全部交还给何苗,因为这些士兵都是从洛阳带出来的,除了大将军何进之外其余人都不能轻易调动,即使他想将兵权归为己用也不现实,所以干脆把兵权交还给何苗,让他带兵马回洛阳,他则是在当晚带着许诸和王武回去。

洛阳距离荥阳非常近,坐快马骑行的话不用一天就能抵达。

一天后,洛阳朝上,百官正在议事,突然有守卫走进来说荥阳有捷报传来,李元已经返回洛阳,众人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这才过去几天而已,竟然这么快就有战果了,这也未免太过迅速了吧。

灵帝下令让李元速速进来。

“臣不辱使命,反贼叛军经已镇压成功,贼将李木和赵立当场战死!。”李元走进来行礼说道,其实他担心何苗会篡改功劳,所以战事结束早早回洛阳传送捷报。

“速速述说。”不仅是灵帝,何进,张让和蔡邕等人都对此事十分关注。

于是李元将当时的情况完整地说了一遍,当说到到使用诱敌出城之计,力斩李木和赵立攻破荥阳的时候,卢植和皇甫嵩等沙场宿将均露出一丝欣赏的神色。

当然,李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何苗在战场上没有出半点力,但他还是给何苗安了个功劳,以免引起大将军何进的不满。

听完后灵帝赞赏道:“李元不愧是我朝中良将,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能够为我大汉排忧解难,此次能够攻下荥阳应当为你记上首功!”

“陛下说的不错,此次应当为李元记上首功。”张让收了李元的好处也帮他说上几句好话,而且李元的表现相当给力,他也想趁此拉拢一下和李元的关系。

蔡邕听闻李元表现如此出色,自然十分高兴,王允等人脸上也露出欣慰的表情,辛辛苦苦为李元争取的机会总算没有白费。

“对了,何苗他人呢,怎么不见他回来?”大将军何进没有看到何苗不禁开口问道。

李元回答道:“启禀大将军,荥阳刚定,尚不稳定,因此何苗将军率领兵马镇守荥阳,相信不久后他便会亲自率领大军返回。”

何进听完后点了点头,对灵帝说道:“陛下,荥阳官员都已被反贼斩杀,现在需要重新派人前去接手。”

“此等事情交给让父安排即可。”灵帝干脆把事情全部交给张让,张让非常熟手,没一会便安排好人手,可见他能够让灵帝称其让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李元,此次平叛反贼你战功赫赫,朕封你为偏将军,赏一千黄金。”灵帝其实非常喜欢李元,如若不是看他年纪太轻怕众人不服,还会给他更大的官职。

“谢谢陛下!”李元行礼拜谢道。


此次战斗一共斩杀敌兵三百多人,伤敌八百多人,其余皆降,而李元军只有两百多人受了轻伤,没有战死者,这场守卫战可谓大胜,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戏志才,如果不是戏志才识破敌军计谋,恐怕汝南已经被攻下。

功劳第二的则是黄忠,黄忠奋力擒下刘辟和袭都,这份勇武已经让所有士兵佩服,许诸甚至已经想要和黄忠切磋,对于像他那样沉醉武学的人只有黄忠这种高手才能引起他的兴趣。

李元也说话算数,回城后当即奖赏黄忠一千金,虽然黄忠回绝了,但李元还是让他收下。其余等人,陈群和许诸皆有奖赏,李元虽然很想提升他们的官位,但他自己也只是个偏将军兼任汝南太守,而且这汝南太守还没给朝廷报上去,所以官职只能日后提升,战斗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让人将战报传给孔伷,并且派人到城外接张机等人回来。

太守府内,李元麾下的重要人物均已到齐,许诸,黄忠和王武站在右手边,戏志才和陈群站在左手边,下面跪着的是刘辟和袭都二人。

李元看着垂头丧气的二人开口说道:“你二人都是黄巾头领吧?报上名来。”

刘辟冷哼道:“我乃黄巾大头领刘辟,你就是那李元吗?”

“斗胆,我家主公名字岂容你直呼!”王武站出来大喝道。

“不要紧,”李元摆了摆手,看向另一人,“没错,我正是李元,另一人叫什么名字?”

“我乃二头领袭都。”袭都用一种非常意外的目光看向李元,因为他没想到李元竟然这么年轻,看起来最多只有十七,八岁而已。

得知眼前二人是刘辟和袭都,李元倒不想为难他们,而且还想收下他们,原因无他,皆因这二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忠心的武将。

刘辟出身黄巾军,在黄巾之乱后盘踞汝南,后来欲要追随刘备,将汝南让给刘备,随后在和曹操部将高览交战的时候,刘辟因保护刘备而战死。

袭都同为黄巾将领,后来成为刘备部将,对刘备忠诚至极,虽然无勇无谋空有一腔热血,但是他的忠诚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刘辟,袭都,此番袭击汝南乃是你等之错,现在败于我手上可服?”

“我等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设计你们,为何你们能够识穿?难道李将军你离开汝南,还有大军前往平舆县都只是为了给我们造成假象让我们攻城而已?”直到现在袭都依然没法想明白个中原因。

李元笑道:“其实你的调虎离山之计用得非常不错,我离开汝南前往南阳是真的,但为因事情过于顺利所以提前回来,至于大军前往平舆县引诱你们那的确是我军师戏志才的计谋,他早已看穿你们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他干脆来个将计就计。”

听完李元的话袭都总算明白他们输在哪里,叹息道:“唉,是我等本事不够,既然已被你擒下就由你处置吧,我袭都毫无怨言。”

“我刘辟技不如人败在你手上无话可说,要杀要剐由得你,但我那些手下皆是贫穷百姓,只因走投无路才跟随我做些无本买卖,还望你能够网开一面饶恕他们,让他们回家耕田即可。”

刘辟知道今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也没想太多,只希望能够放过他的手下,他的这一番话让众人对他产生了一丝好感,临死前还能想到自己的手下,这份态度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李元双眼紧紧地盯着他们,良久后才放声大笑说:“哈哈哈哈,你这话说得倒是不错,大部分黄巾党皆是走投无路才会做无本买卖,我看你等也不是穷凶极恶之徒,现在给你们两个个选择,第一个,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第二个呢?”刘辟和袭都同时问道。

“第二个,投靠我做我手下,我可以过往不究,但你们必须忠心效力,如若有二心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当李元说出第二个选择的时候,别说刘辟和袭都二人,连戏志才和许诸等人都觉得意外,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到李元为什么要收留黄巾贼,要是传到其他人耳中恐怕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陈群站出来说道:“主公,收留黄巾贼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李元摆了摆手,说道:“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我李元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并且能够忠心耿耿的人我都会收留,更何况他们都是因为形势所逼才做黄巾贼,并且没有做伤害百姓或者罪大恶极之事,所以应当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元这一翻话让刘辟和袭都颇为感动,他们都是黄巾出身,也曾经有心投靠其他势力,但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遭到嫌弃,没想到李元竟然丝毫不嫌弃他们的身份,还在攻打汝南后愿意收留他们,这份胸襟气度足以让他们信服。

刘辟和袭都同时说道:“李将军胸襟乃平生所见,我等愿意投降!”

“好,你们暂且在许诸手下当副将,将来立功后再提升你等官职。”李元非常高兴,让人为刘辟和袭都二人松绑。

其实李元刚才那一翻话不仅是让刘辟和袭都二人信服,像戏志才和黄忠等人也都对李元佩服不已,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绝对会是个明主,众人都为自己能够为李元效力而感到幸运不已。

李元突然想到一事开口问道:“刘辟,这次攻打汝南使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应当不是出自你们二人之手吧?”

刘辟和袭都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惊讶道:“主公你是如何知道的?”

“哈哈哈哈,我看你们皆是武将出身,或许武艺还算不错,但论计谋的话你们可能不太擅长,我想这一计应当出自别人之手。”李元其实早就知道刘辟和袭都不会有这等智谋,所以才会如此说道。

听到此话刘辟和袭都都佩服不已,感觉什么事情都瞒不了李元,刘辟回答道:“正如主公所说,我与袭都皆不擅长谋略,此次调虎离山之计乃出自徐先生之手,如若不是他献计我们也不敢轻易攻打汝南。”

“徐先生?是哪位徐先生?”不仅是李元好奇,戏志才和陈群也好奇到底是哪位徐先生有如此谋略,要不是有戏志才在,这次汝南守卫战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刘辟摇了摇头,“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说姓徐,我们当初在悬崖边上救了他,他为了报答就献出此计,我们本想把他留下,但他不愿,后来他身上的伤势恢复了就离开山寨前往荆州去了。”

李元听完后皱起眉头思索,脑海里不断回想,在他印象中三国里姓徐的能叫出姓名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徐晃,还有一个就是刘备麾下军师徐庶,再联想到刘辟说这徐先生要去荆州,李元几乎可以肯定所谓的徐先生就是徐庶,因为徐庶乃是荆州颍川郡长社县人。

想明白后李元不禁觉得有些可惜,要是徐庶还留在黄巾军中他就能够一起收留,要知道徐庶可是丝毫不输给戏志才的谋士,在刘备招揽诸葛亮之前徐庶就是他手下最为厉害的军师,还曾经在新野帮助刘备大败曹操。

虽然错过了徐庶,但李元这次收获还算不错,招揽了两个忠心耿耿的将领,他们的手下也一起加入,除却战死重伤和想要回家农耕的人,最后一共一千五百名黄巾军愿意归顺李元,再加上原来的两千三百人士兵,还有两百名虎卫营士兵,此时李元麾下兵马已经达到四千人。


“爹?你怎么了,我在外面叫了那么久你才来开门?”蔡琰走到蔡邕身后,一双纤手放在他肩膀上帮他按摩。

“没事,没事,爹只是看书看入神了,所以才没有听到你声。”蔡邕摇了摇头。

蔡琰何等聪明,一眼就看出蔡邕心中所想,说道:“爹,你是不是在想李元说的事?”

蔡邕愣了一下,然后无奈地点头回答:“还是瞒不了你,你觉得文忠说的可对?”

“爹,李元他才智过人,又有胆识,女儿认为他说的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但还是有几分道理。”蔡琰才学过人,如若不是女儿身,也绝对是一名良臣。

“我还从未听你如此夸赞一个男人,莫非你对他有好感?”

“你说什么呀,女儿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蔡琰的脸上泛起一朵红晕,娇艳无比。

“哈哈,李元的确有过人的本事,但他胆子实在太大,竟然妄论天子,还大言不惭说汉朝气数将尽,还好只有你我听到,要是让别人听到,恐怕他今日就人头落地了。”对于李元蔡邕也感到十分头痛,既然欣赏他的能力,但又抗拒他的胆大妄为。

“爹,其实李元的本事我相信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他说的又颇有几分道理,而且他说的话不是一向很准吗,这可是你亲口告诉我的。”

“对,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地方,要是其他人说我绝对会把他当成疯子,但正因为是李元说的所以我才不得不多考虑。”蔡邕知道李元向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女儿认为,其实爹爹不用担心太多。”

“此话怎讲?”

“李元说大汉气数将尽,如若他所说的成真,那也只能说一切皆是天意,已经不是我等人力能够够阻挡的,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过多,”蔡琰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若洛阳祸乱将至,那恐怕真的会危及性命,所以李元提议远离洛阳,我认为这倒是可行。”

“不行,这绝对不行,”蔡邕立马否定,“身为汉臣,我又怎能贪生怕死,我等应当竭尽全力为天子排忧解难才对。”

蔡琰继续劝说道:“爹,你已经为官多年,贡献不比任何人少,如若天子真的信任你,听从你的话,那自然是对他推心置腹,但现在他只听信张让等宦官,对一众贤臣却是疏远之极,我等又何必为他推心置腹,还请爹多为自己考虑一下。”

听了蔡琰这一翻话蔡邕犹豫了,是呀,自己对灵帝推心置腹,但往往只能换回冷眼看待,其实他的心已经开始有点厌倦,无奈地叹息道:“文姬,你去休息吧,容爹再多想一下。”

蔡琰知道自己多说无益,便离开书房。

第二天一早,李元和蔡邕告别,临走到门口的时候,蔡邕把他叫了回来。

“蔡大人,不知道还有什么话要说?”昨天虽然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李元对蔡邕还是十分尊敬,如若没有蔡邕的支持,他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官职,更别说带兵打仗提高声望了。

“如若汉朝不可救,你会怎样做?”蔡邕说出了心中疑惑。

“历代以来天下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若汉朝不可救,必须破而后立,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所做一切皆为百姓!”李元已经说得很直接,他相信蔡邕明白他的意思。

“为何你确定洛阳祸患将至?”蔡邕又问道。

“祸患起于宦官,朝上大臣各怀心思,张让等人只顾敛财,借以花言巧语欺骗天子,各地之事向来报喜不报忧,大将军何进紧握兵权,却毫无领兵作战之能,也无心系天下之心,蔡大人与王司徒皆是良臣贤能,却被灵帝疏远,一众大臣不能众志成城,各地百姓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此朝廷岂能不乱?”

李元直指要害,正说中蔡邕心中所想。

“离开洛阳,你会去哪里?”

“我会前去汝南,伺机而动。”李元之所以选择汝南自是另有打算,不过他并不打算告诉蔡邕。

蔡邕低头寻思,犹豫良久,终于点头答应:“好吧,我就信你一回,跟你一起去汝南,不过我如今身兼要职,恐怕天子与朝上众臣不会轻易放我离去。”

李元倒是有些意外蔡邕会答应他离开洛阳,他之所以建议蔡邕离开洛阳那是因为董卓入京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但蔡邕身居要位,又一心向汉,李元自是没多大把握能够说服,现在蔡邕愿意听从他的建议,很有可能是昨晚蔡琰对他进行劝说,一想到日后能够和蔡文姬日夜见面,李元就感到一阵心猿意马。

“文忠,文忠?”看见李元没有反应,蔡邕叫了他几声。

“在,我在,刚才我在沉思应对之策。”李元连忙回过神来,回答道,“其实蔡大人想要离开洛阳倒不难,只要你辞官而去,以张让和何进的性格绝对不会阻拦,天子很有可能劝阻你,但这只是表面功夫而已,不过是避免冷落群臣之心,只要张让,何进不阻拦,那此事就很容易成功。”

“此计虽可行,但我贸然辞官,恐怕会引起众人怀疑。”蔡邕还是有点担心。

“蔡大人,只要我们做一场戏,那便可以瞒过众人,我们只需要如此如此……”李元在蔡邕身边耳语,蔡邕听得连连点头。

翌日,蔡邕在上朝的路上不慎被一赶路的客商撞到,不小心摔断了腿,因伤势严重导致无法上朝,灵帝得知后便派一名太监前去看望,太监看完回来禀报说蔡中郎的腿受了重伤,还上了石膏,行动不便,恐怕需要好几个月才能痊愈。

又过了几日,传来蔡中郎不小心得了风寒,身体日渐消瘦,许多当朝官员得知后都前来查看,看见蔡邕脸色煞白,面容憔悴,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心想这蔡中郎本来就年纪大,现在还摔断腿,又大病一场,看起来就像活不了几天似的。

这些事情都传到灵帝的耳朵,没多久,蔡邕就上奏天子,因体弱多病,年纪已大,恳求辞官告老还乡,休养生息。

灵帝刚开始是不答应的,说蔡中郎乃是朝中重臣,不可以没他,后来蔡邕又上奏了两次,灵帝看见蔡邕如此坚持,终于点头答应让蔡邕辞官回乡。

何进和张让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高兴不已,做了多年的对手,总算不用再在朝上看见这老家伙,这二人心情自然是爽歪歪。

朝上一众贤臣却是惋惜不已,无奈蔡邕的确老了,而且年纪摆在那,又得病受伤,即使想要继续为汉朝效力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当晚,蔡邕遣散了所有的下人,收拾好家当,准备带着蔡琰和李元一起离开洛阳。然而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王允司徒却是突然前来拜访。

“哈哈哈哈,好你个蔡伯喈,说走就走,也不知会我一声。”王允走进蔡府大笑道。

“子师,你怎么来了?”蔡邕有些意外,没想到王允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拜访。

王允微微一笑,“蔡邕,枉我们多年好友,你竟然欺瞒我,实在是不够意思啊。”

“子师你想多了,我哪有欺瞒你呀。”蔡邕脸色有些尴尬,他本想将事情告诉王允,但又怕走漏风声,所以没有说。

“伯喈,你还跟我装,你可是瞒得了别人但瞒不了我,我认识你这么久了,你要干什么我还不知道吗?”王允戏谑地看着蔡邕,仿佛早已猜到一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