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校凌云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特战队》,由网络作家“睡不醒的白龙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特战队》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睡不醒的白龙君”大大创作,朱由校凌云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释放自己的能量了。应该在明军获胜的那天,自己会忽然醒来,还是在那辆通往市区的长途车上吧。到时候,一切都是南柯一梦,都是可以淡然一笑的事了。想到这里,凌云垫着大勺咧开了嘴。同时笑的还是他的上司,崔百户。这段时间里,他和他的火头营都和凌云学习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他更加证实了自己当初的话,这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到火头营了。更是捡到宝一样了。在自己的直属长官赵峥......
《大明特战队》精彩片段
凌云看着二嘎,笑着说,:“问的好,这个武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并不是像咱们大明的说法里的武士那样。日本的武士其实就是侍从,或者说是奴仆。”
这句话一出来,周围这帮人一片哗然,原来日本的武士就是这么个玩意啊。可为什么奴仆会变成穷凶极恶的倭寇呢。
凌云继续他的讲述,什么是幕府,什么是将军和关白,什么是天皇,什么叫做武士道,武士的剖腹自杀又是怎么回事,等等此类。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日本武士的知识,都讲了一遍。累的是口干舌燥的。
崔百户递过来一碗水,凌云咕咚咚一饮而尽。感觉正在发干的嗓子舒服多了。笑着道谢说,:“谢谢崔大哥。”
对于他讲述的这些东西,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个大帐内所有的士卒们都觉得自己长了见识了。尤其是崔一翔,他是这支炊事部队的长官,但他也是行伍出身,这些也是第一次听。
他看了凌云一眼,心说这小子不懒,貌不惊人,却知道这么多的东西。读书人就是不简单。这简直是把个文曲星下凡到了火头营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脑互联网什么的,更没有现在人人手里都须臾不离的手机。晚上天一黑,除了侃大山也确实没有什么别的文化娱乐项目,眼看今晚侃的差不多了,也该睡觉了。
整体来说,火头营的任务还是蛮重的,几百人肩负着近万人的伙食供应,还要让主力部队要吃饱,还要吃好,营养搭配要均衡。让他们有劲去打鬼子,听起来似乎是比较简单。真正的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困难还是蛮多的。
如果你想想现在部队的编制是一个普通连队有一百一十人,就要单独设置一个六个人的炊事班,就能明白火头营的重要程度了。
这段时间,山海关并不好受,整个的辽东镇仅有八千人的作战兵力可以调动,算上三千人的战略预备队,也仅仅是万把人,而皇太极的部队,动辄就十多万出门。
而且再加上那四千倭寇,真是不好过。因为火头军都是比较朴实的农民出身,所以凌云并没有和他们说更深的东西,实际上,还有一点关于倭寇的知识,凌云并没有说,因为他并不希望引起军心的混乱。那就是关于倭寇中的一个比较特别的部分,忍者。
关于忍者,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提到的时候,会再介绍。现在就不说太多了,要说一下的是,这忍者估计就是倭寇里执行特殊任务和间谍任务的倭寇。
也就是说,所谓忍者,也只是倭寇而已。大致就是这样了。然而大明军队的故事,不能就这样了。
日复一日的训练,日复一日的做饭洗碗,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凌云在火头营里学到了一身的做饭的本事,也算是没白待。
凌云肯定是一个好的厨师,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很多厨艺,什么煎炒烹炸闷溜熬炖。完全实现了从洗碗工到掌勺的华丽转身。
然而这也并不是他想要的,虽然他是一个不会武功的书生,但他的心里并不缺乏一个年轻人应该存在于血液里的那种血性。那种杀伐之气。这些,远远比数黑弄黄皓首穷经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
远处似乎传来熟悉的吟哦: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承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杷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汉家将赐霍嫖姚,多么值得浮一大白的诗句,这首王维的出塞作,道出了多少边关将士的心思,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想像汉朝的大司马霍去病那样,在两军阵前立下殊勋,求取功劳。
凌云也是,但他尚武,却不是武人,他是一个读书人。两个月的军营生活让他晒黑了,也结实了不少。同时改变的是他的一副二十一世纪装束,头发长了,也梳理过了。现在完全是一副大明士兵的样子。
军人的存在就是以战促和,没有哪一个军人是想这个地球被战火烧的通红的。凌云也是如此,他打仗首先是因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去打仗,如果最先弄不明白这一点的话,那就算是再骁勇善战,也只能是一介武夫,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
对于他来说,倭寇也好,后金也罢,都是敌人。这种定位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因为对明朝的认同感,而是因为,这两股,或者说是三股势力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明军是保卫者,另外两方则是侵略者。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虽然侵略者有时候会很嚣张,气焰很高,破坏力很强,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是天下无敌了。但终将有一天,会被摧枯拉朽,灰飞烟灭。
因为自古以来,邪不压正,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一般不会旷课。凌云已经决心留在明军,释放自己的能量了。应该在明军获胜的那天,自己会忽然醒来,还是在那辆通往市区的长途车上吧。
到时候,一切都是南柯一梦,都是可以淡然一笑的事了。想到这里,凌云垫着大勺咧开了嘴。
同时笑的还是他的上司,崔百户。这段时间里,他和他的火头营都和凌云学习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他更加证实了自己当初的话,这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到火头营了。
更是捡到宝一样了。在自己的直属长官赵峥那里,崔一翔没少夸奖这个训练认真,干活踏实,而且什么都懂的新兵。这些话,都被赵峥记到了心里。
赵峥对这个新兵产生了兴趣,希望见识一下他的真本领。
到了晚间,差不多是掌灯时分了,也就是按现在的钟点来说六点左右。赵峥出门去老师家。
回来的时候,大致是九点左右,看来师生两人谈的挺多,喝的也不少,赵大人有点薰薰然的感觉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人只要喝多了酒以后,这个脑子的思维一般就不太能受控制,说话特别多,而且等酒醒了时候,基本上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赵峥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估计是在老师哪里喝大了,现在多少在精神上还有点兴奋。所以回来以后,就一直和凌云聊天,凌云也实在是憋闷,没事干就和他聊。
人要是喝了点酒,就容易搂不住,虽然有句话说,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但是你要是真的喝太大,也是真受不了。回来以后,愣是拿着酸梅汤又感慨了一番才在夜半子时沉沉睡去。
其实这倒不是赵峥这个人好酒贪杯,也不是他是个酒囊饭袋,只是他有一种无处施展的憋屈感,更重要的,他对从万历年间萨尔浒战役以来,大明朝面对战争的长久积弱而很无奈。
伟大的军事家王阳明曾经说过,大明虽大,要紧处有四处,如果这四处失守,大明必亡国。是哪四处呢,宣大和蓟辽。宣府、大同、蓟门、辽东。尤其是辽东镇,是大明九边中最为重要的边镇,但就是这个辽东镇,要面对后金重兵压境的危机,还要时刻提防倭寇。
只区区的八千人兵力,可谓是捉襟见肘。就是这八千人,还是孙承宗离职之前,费了好大的劲才保留下来的。当年仅仅宁前地区袁崇焕的手里,就有一万人,中前所赵率教的手里,就有两万以上。
这些家底都是那些先辈将领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让阉党全给败光了。高第把这些都败光了以后,竟然只落了个勒令退休的处分就全身而退了,退休金一分钱都没少拿。
现在辽东镇面临的怎样的困难,要招兵,要养马,要铸造兵器,要搞好后勤,还有修筑坚城。就在做这一切的同时,他们还要抵御外来的侵略。
当时有句话说,宁可做白丁,也不去辽东。就说宁可踏踏实实做一辈子的老百姓,也别去辽东当官。
守辽东基本等于判死刑,去辽东和上刑场没什么区别,辽东经略和总兵基本都不是正常死亡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峥去的辽东做千户,然后晋升都司。
当时老师劝过他,希望他能留在北京的五城兵马司任职,但他执意要去,并在那里生存了下来。
这一次虽然是要晋升游击,但恩师的意思是,让他到兵部的武库司任职,武将转文官。
武库司是兵部四司之一,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这个部门就不用多说了,武库武库,又闲又富。是谁都梦寐以求的好差事。但赵峥不想,他还是想回他的辽东。
这些东西,本来凌云兵部知道,他知道的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些知识,但这从一个辽东军事将领的口中说出的时候,平面的就变成了立体的了。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初出茅庐的新兵凌云,在他喝醉酒的长官这里,知道了很多他从前不知的东西,他开始接触一个新奇的世界。
其实在凌云的脑子里,他想的曾经比较少,就是单纯的对后金骑兵那种虐杀无辜有种天生的敌视感。虽然此刻还不是南明状态,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也还没有发生,但是历史就在那里。
凌云是稀里糊涂的来到辽东,并且也是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一名明军的,想起来这个,还是比较感慨。
第二天一早,赵峥醒过来的时候,还是比较头疼的。他不胜酒力,自然喝多了撞脑子。这时候礼部来了个差官,让他预备着到礼部演礼后,等待召见。
匆匆忙忙的洗了把脸,用青盐漱了口就跟着去了。青盐是那个时代的牙膏,是不是有牙膏那么好使不知道,反正至少能够保证嘴里没有异味,牙齿不黄。
演礼这个事,说白了就是礼部的司官把见皇帝怎么行礼,君前如何奏对等规矩告诉前来见皇帝述职的外官。如果不这样,到了大殿之上,要是出了洋相,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都司很快就得到了见皇帝的机会,然后又把在礼部学的那些东西演示了一遍,感觉连说话都像是在背诵台词一样。出来以后,早就后背都汗透了,真紧张啊。
你说这紫禁城,哭也假笑也假。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回到客栈二话不说,告诉凌云,你收拾东西等着我。我去拜别恩师,然后咱们领了官服印信立刻返回辽东。
凌云去过北京,但没去过明代时候的北京,还真想转转玩玩,心说怎么这么着急就回去呢。哎,不过谁让人家是主官,咱只是亲兵呢,走就走呗。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说走就走,就是把店钱给结了就算完事。
两人打马扬鞭赶回辽东,结果在路上,还出事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