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精品全篇

大明锦绣精品全篇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大明锦绣》的小说,是作者“岁月神偷”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军事历史,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内容详情为:”孙儿呀!“朱元璋再次开口,“这桌饭你看着简单,可是在咱小时候,只有年景好才能吃上!就算是吃上了,也不能敞开肚子吃。”“过年了,你太爷弄了巴掌大的肥猪肉。先祭了祖宗,再分给咱几个兄弟。你太奶和几个姑奶奶,只能看着,一点都吃不到嘴!”“那时候,你太爷总说,来年!来年一定多弄些肉,让儿子姑娘都吃上!”“来年,你太爷更加努力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9-23 11: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精品全篇》,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大明锦绣》的小说,是作者“岁月神偷”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军事历史,主人公朱允熥朱元璋,内容详情为:”孙儿呀!“朱元璋再次开口,“这桌饭你看着简单,可是在咱小时候,只有年景好才能吃上!就算是吃上了,也不能敞开肚子吃。”“过年了,你太爷弄了巴掌大的肥猪肉。先祭了祖宗,再分给咱几个兄弟。你太奶和几个姑奶奶,只能看着,一点都吃不到嘴!”“那时候,你太爷总说,来年!来年一定多弄些肉,让儿子姑娘都吃上!”“来年,你太爷更加努力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

《大明锦绣精品全篇》精彩片段


吃美了,咧嘴一笑,“味儿不错!”


远处,伺候了朱元璋十几二十年的御厨徐兴祖,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是军中伙夫出身,对他来说做这些家常的百姓菜肴,远比御膳容易。

“皇爷爷小心刺儿!”朱允熥见朱元璋直接一条鱼塞嘴里大嚼,赶紧提醒。

“你呀,就是在宫里长大的,啥也不懂!”朱元璋笑道,”水田里的小鱼用油一煎,刺都是酥的!“

说着,似乎陷入回忆,”咱老家那地方的鱼好呀!咱小时候,跟在大哥屁股后头,拎着木桶天不亮就起来,啥泥鳅呀,小鱼呀,黄鳝呀!呵呵,每每的抓上半桶,回去之后你太奶加点油那么一炖,哎呀!那滋味!”

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人老了,特别念旧想家。

朱允熥看看朱元璋,小声笑道,”皇爷爷,要不,啥时候孙儿陪着您,回老家看看!到时候,孙儿亲自给您抓鱼去!“

”不回去,劳民伤财!“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说着,语气中带着悲伤,”再说,别人做不出那个味道!“

妈妈的味道,别人肯定做不出来。

朱允熥也随时都在想着自己的母亲,想着娘做的饭,包的饺子。

”孙儿呀!“朱元璋再次开口,“这桌饭你看着简单,可是在咱小时候,只有年景好才能吃上!就算是吃上了,也不能敞开肚子吃。”

“过年了,你太爷弄了巴掌大的肥猪肉。先祭了祖宗,再分给咱几个兄弟。你太奶和几个姑奶奶,只能看着,一点都吃不到嘴!”

“那时候,你太爷总说,来年!来年一定多弄些肉,让儿子姑娘都吃上!”

“来年,你太爷更加努力的干活!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家里也都盼着,地里能有个好收成!”

“可是收成好,地租也高,给完了东家给官府,自己家里还是饥一顿饱一顿。”

“一到半夜,兄弟几个都饿的肚子咕噜咕噜叫!”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听着面前的老人回忆。

“可就是那样,你太爷太奶也没抱怨,该种地种地,该交粮交粮。”

“谁知道老天爷不长眼,先是一场大水颗粒无收,紧接着瘟疫,咱们朱家一家好几口,就剩下你爷爷一个人了!”

说着,朱元璋似乎有些动情,“咱那时候跟你差不多大,一个人跑进了庙里当小和尚,那时候长的小,总被师兄们欺负。干活最多,吃的最差。后来又赶出去,满天下的化缘流浪!”

“到最后实在看不到啥奔头,一咬牙投了红巾军!“

说着,朱元璋哼了一声,”奶奶的,狗屁大元不让咱吃饱,咱就跟你干!“

老人情绪起伏太大伤身,朱允熥赶紧劝道,”爷爷,都过去了!“

”但是不能忘!“朱元璋看着他,正色说道,”现在咱朱家坐了天下,可是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咱家是啥出身,咱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和天下所有的穷人一样,勤勤苦苦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咱是穷人,咱就得在乎穷人。“朱元璋指着桌上的饭菜,”人家叫咱一声皇上,咱得对得起人家,得让他们能过上太平日,吃上太平饭!“

朱允熥站起身,肃然说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想到此处,朱允熥又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笑。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得到这个身份,那我就有责任,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再不会有吃不饱的农民造反,也再不会有闭关锁国。驰骋在海上的利炮坚船,飘扬的一定是我华夏的风帆!”

“再也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吾国吾种,吾礼吾言将会传遍世界!”

“殿下!”看着镜子中穿着亲王袍服的王八耻忽然哽咽道,“要是娘娘在.......”

他口中的 娘娘,绝对不会是吕氏。而是朱允熥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的正妃,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打朱允熥在襁褓中,王八耻就在身边伺候。

虽然他是个低微的太监,可是心里也把朱允熥和王妃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几日朱允熥不再顽劣,不再刻薄,他心中满是欣喜。

三爷,终于长大了!

朱允熥回手,在王八耻刻意低下的肩膀上拍拍。

“有心了!”

简单三个字,顿时又让王八耻热泪盈眶。

随后,朱允熥回头,对着窗户上 两个妹妹笑笑。

“三哥去上学了,你们好好在家!”

说完,带着宫人出门而去。

门外,是一顶无顶的软轿。

几个身材强健的太监跪在那里,边上还有几个侍卫。

“请吴王殿下上轿!”一带刀侍卫躬身说道。

“又不是七老八十,坐它干啥?”朱允熥笑笑,“咱们走路去!”

“是!”带刀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朱允熥背着手大步在前,后面六个穿着飞鱼锦袍的侍卫,按着刀柄跟在身后。

“三哥好威风呀!”

身后的门里,两个小丫头满眼小星星。

不只是这两个小丫头,初春的早上,宫里很多宫人正在打扫宫院。

见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挺直了腰板,大步流星的走来,顿时眼中都是满眼惊艳。

宫里的皇子皇孙公主们出门,都是坐着软轿。

看着是很富贵,可是却少了些天家的威风。

现在这位吴王殿下,身边没有太监,而是带着几个身材高大的带刀侍卫,虎虎生威而来 ,说不出的威风。

应天府的紫禁城,就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原版。

高高的宫墙,红墙金瓦,美轮美奂。正值五月初春,鼻中都是百花盛开的芬芳。

朱允熥大步在前,身后六个侍卫在后,脚步铿锵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雄姿。

“殿下,这边!”带头的带刀侍卫微微躬身,带朱允熥跨过高高的门坎,前面不远就是挨着东宫的读书地,皇明朱家大学堂。

看这个带刀侍卫有些面熟,朱允熥笑问,“看你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末将傅让!”带刀侍卫恭敬地说道。

“颍国公的公子,怪不得看着仪表堂堂,英姿勃发!”朱允熥笑道。

好话人人爱听,傅让俊朗的脸上露出笑容。

傅让,颍国公傅友德三子,为洪武皇帝亲军。

“老国公这几天还好吗?送葬那天,我看他身子有些不爽利!”朱允熥边走边问。

“多谢殿下挂怀,家父无恙!”

“别这么说,他们那辈人跟着皇爷爷南征北战,死人堆里打滚,身上都是陈年旧伤。”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也都上了岁数,身子的事不能马虎大意。”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他们那代人都不拿身体当回事,但是我们做晚辈的,要知道惦记。东宫还有一些上好的补药,回头找个时间,你去我那拿。”

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淮西勋贵的一员。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生前,除了徐达之外,和他最为交好。

傅友德也还当过太子朱标的骑术老师,从 根子上说,正是朱允熥这一系的人。

傅让心中感激,出声道,“臣,代家父谢过殿下!”

朱允熥的脚步停下,回头笑道,“谢啥,咱们都自己人!”

傅让先是一愣,随后明白 朱允熥话中的含义。

俊朗的脸上,又露出憨厚的微笑。

大学堂到了,侍卫们在门前停下,朱允熥孤身进去。

进去的刹那回头再望,傅让在门口躬身行礼。

朱允熥的心中生出几分酸楚。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过两年,洪武二十七年,傅家父子都会死在宫中。

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

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

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

“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

“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 功勋!”

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

中书舍人刘三吾,正带着三个翰林学士,在堂前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

记忆中的名字跃然而出。

刘三吾身边,身材矮小但是眼神锐利的是黄子澄。

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

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

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

“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

“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陛下!”蓝玉从武将之列中,昂首而出,朗声道,"臣,当仁不让!”

说完,看着殿中群臣,满脸傲气。

他有资格骄傲,在大明开国诸将老去之后,他屡次征讨塞外,次次都是大胜而还,打得北元闻风丧胆。

“陛下万寿在即,臣愿用伪元贼子之头,为陛下贺寿!”蓝玉说话铿锵有力。

”好,就你了!”朱元璋淡淡的笑了几下,站起身,“传旨!”

殿中所有人跪下,聆听圣训。

“蓝玉为征北大将军,携神机,龙骧神威三大京营四万五千人出征,并节制边地卫所兵马。”说着,朱元璋看看蓝玉,“咱,叫秦王也听你的指派,他的兵你也可以用。记着,北元的贼子既然来,就一个都别让他们活着回去!”

“臣,遵旨!”

蓝玉抬头,余光看看朱允熥,微微的笑笑。

朱允熥也对这个舅老爷,略微点头。

“传旨!”朱元璋又道,“出征之前,皇嫡孙吴王代咱检阅三军,以壮军威!”

朱允熥大喜,“臣,谢陛下隆恩!”

除了政事上朱元璋开始相信自己,在军事朱元璋也开始有心的塑造自己。

跪着的朱允熥余光看到金色的龙椅,知道距离那个位置,又近了一步。

~~~~~

如今大明对于北元有着战略性压倒的军事优势,北元根本不敢打动大规模的入侵,这次侵犯边关,大概也是大明的经济封锁急了,要打开封锁口,出来抢东西。

大明不但军事上压迫,经济上也压迫,盐茶糖铁瓷布等等中原产出的各种制品,一概不许跟北元交易。

所以尽管北元还有着庞大的骑兵体系,可日子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散朝之后,蓝玉回了府邸,没多久之后他身边的那一群淮西武将也都纷纷到场,蓝玉专门叫人整治了好酒好菜。

这些武人凑在一起,除了喝酒赌钱,谈论的就是怎么打仗。但是现在,蓝玉出征在即他们说的却是别的事。

”蓝大哥!“景川侯曹震,拿着酒杯说道,”你说,今儿老爷子对吴王.......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

”何止有意思?“鹤寿侯张翼开口道,”老爷子就差没直说,吴王是皇太孙了!“

话音落下,桌子上的武人们都纷纷笑了起来。

太子在时他们都是太子一系,太子不在了他们就失去了庇护。如今太子的嫡子,武将之首常遇春大将军的外孙,有望成为太孙,他们如何能不高兴?如何能不得意?

朱允熥的出身,注定他天然是这一派勋贵的期盼。爹是太子,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总比朱允炆那个庶出的皇孙身份要强。

莫说现在朱元璋栽培朱允熥,就算是将来朱允熥想要那啥,这些人,中也会有人挽袖子上去。

要不然,为何在朱元璋晚年之时,把这些不太服朱允炆的人,全宰了呢!

众人纷纷大笑,蓝玉捏着酒杯,也笑道,”老爷子不立三爷,立谁?既是太子嫡子,皇帝嫡孙,又是俺姐夫常遇春大将军的外孙。只有三爷才能服众,只有三爷才能让咱们爷们服气呀!“

”咱爷们哪个不是在常大将军手下效力过?哪个不是受过太子爷的恩惠?他娘的咱们还都沾亲带故,你们说, 要是不立三爷,立了别人,咱们服吗?“

”蓝大哥说的是!“

”大将军说的是!“

众人纷纷点头,这些头脑简单的武夫,蓝玉的话算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他们不想那么多,就是认亲不认理。无论是身份上,还是血缘上,他们都和朱允熥亲,所以就认吴王。

”不过,现在还没定下来,嘴上都带着把门的,别出去瞎咧咧!“蓝玉收敛笑容,对众人正色道,”只要老爷子没开口,这事就不算数!“

众人点头,这点心机还是有的。

”况且多少双眼睛都在背地里盯着三爷呢!“蓝玉又道,”不能给人落下把柄,但是咱们这些人,必须要维护三爷,明白吗?“

"那是自然,咱们以后的身家富贵还指望着三爷呢?”

“三爷是太子爷的嫡子,咱们必须维护。”

“谁他妈敢跟三爷扎刺儿,老子剁了他!”

武将们说啥的都有,蓝玉眯着眼睛喝了一口酒。

他的脑中浮现出一个人,一个太子在世时候,他就极力让太子防备的人。燕王,朱棣。

众人正乱哄哄的喝着,管家进来。

这管家原来是蓝玉身边的亲兵,伤了腿脚上不得马,才在府中当了管家。

“将军!”当了管家还是军人作派,不喊老爷喊将军,“二少爷来了!”

“他来了你干什么,让他 进来吃酒就是了!”蓝玉纳闷道。

管家口中的二少爷,就是蓝玉的外甥,常遇春的儿子,继承了公爵之位的常升。

“二少爷找您有事!”管家小声道。

“你们几个喝着!”蓝玉扔下酒杯,走了出去。

偏厅中,常升正在喝茶。

他面目和常遇春有些相似,手长脚长宽肩膀,一看就是骑马射箭的好汉子。

”老舅!“见蓝玉进来,常升赶紧说道。

”啥事?神神秘秘的!“蓝玉从小算是被常遇春和姐姐带大,所以和姐夫一家感情极好,对常家兄弟,比自己儿子还要看重。

”给你的信!“常升小声道。

”谁?“蓝玉急闻。

常升没说话,比划了一个三的手势。

他常遇春之子,算是大明勋贵中身份最显赫的人物。对于皇帝的性格,也颇为了解。

蓝玉他们在密室中吃饭自然没有耳目,可这是蓝玉家的偏厅,到处都有下人。而老爷子那神出鬼没的锦衣卫,让他们不得不小心。

蓝玉摆摆手,所有下人都退下,走远。

打开信,仔细的读了起来。

”舅公蓝玉亲启!“

信,是朱允熥用晚辈的口吻写的,让蓝玉笑了起来。

”皇爷爷万寿在即,此次出征务必要竟全功,不但要胜还要胜的漂亮。“

”朝中不知多少人眼红嫉妒您的功绩,所以熥儿多嘴,缴获金银牛马等战利品,不能私分。若抓获北元贵族女子,当安全带回大明。“

”舅公直爽豪迈之人,可有时候在别人眼中,却是桀骜骄纵。熥儿请舅公,谨慎言行,千万不可授人话柄!“

”说的什么?“

见蓝玉看完,把信放在火上烧着,常升问道。

蓝玉是胆大包天之人,什么事都不放在眼里的,除了太子朱标之外从没有人叫他收敛过言行,现在被一个小孩子敦敦告诫,他是既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温暖。

”三爷让俺谨慎言行,别给人留下把柄!“

”他是长大了!“常升笑道,”开始操心起长辈来了!“

~~~

不知道蓝玉能不能听进去。

千万要听进去,不然浪费了我一片苦心。

站在院子中,朱允熥遥望夜空。

朱元璋要杀人,才不会问你是谁,有多大能耐。他杀人,都是目的性的。

原本时空,太子一死,立了朱允炆为皇孙之后。蓝玉的罪名一夜之内就多了无数。

私分战利品,结党营私有不臣之心。

不守臣礼,侮辱北元皇妃,睡了北元皇帝的女人。

因为边关城门落闸他进不去,扬言血洗边关。

蓝玉的桀骜不是一天两天了,之所以朱元璋那样性格的人能容忍他到今天,不是因为他多能打,而是因为他和太子朱标的关系。

朱允熥收回目光,心道, ”该说的都说了,看他自己!“

自己是想要那个位子,但自己也不想要一个桀骜不驯的蓝玉。

为人臣要有为人臣的样子,他的告诫是种保全,更是一种提醒。

假若朱元璋认为自己驾驭不了蓝玉,桀骜的蓝玉也一样要死。


”你吞吞吐吐地干啥,咱爷孙俩有啥不能说,直说!”朱元璋说道。


“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闹灾,江南在这边还好,北方山陕边地,黄河边上的中原等地,还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闹旱,就是洪水!”

朱允熥缓缓开口道,“当地的官府本就不富裕,连年拿出粮食救济百姓,也是一种负担。而且...."说着,看看朱元璋的脸色,”而且,那些地方官也未必是尽心救济!“

”呵,甚至有的干脆把朝廷的赈灾银子粮食装进了自家的口袋,是吧?“朱元璋冷笑。

朱允熥沉默一下,算是赞同。

”所以,孙儿想,为什么有灾难的时候,朝廷不把这些灾民组织起来,以工代赈呢?“

朱元璋皱眉琢磨,”这倒是个好法子!可是就怕地方官打着以工代赈的主意,给百姓增加徭役!“

这老爷子!

朱允熥心里发笑,原来是怕地方官滥用民力。

大明的百姓除了交税之外,每年还有徭役等。比方说修筑城墙,疏通水路,铺设官路等等。

有的百姓为了避免徭役,就会给官府交钱交粮,所以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们发财的手段之一。

现在是朱元璋当皇帝,他两只眼睛盯着,地方官自然不敢胡来。可是明朝后期,因为百姓负担过重,也成了大明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孙儿说的以工代赈,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继续开口,”比如说黄河,孙儿翻阅宫中的档案,发现从洪武二十年开始,三次治理黄河总共花费了白银一百二十余万两,动用民夫三十多万!“

”孙儿以为,若是用灾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赈济灾民,还能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发水为例,就是因为淮河没有疏通河道导致的。洪水这东西,堵不如疏,疏是一个细致漫长的过程。“朱允熥边想边道,“既然有了受灾的灾民,就是现成的劳力,朝廷与其不停的赈济,不如组织起来。”

“他们干活也是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孙儿觉得,以工代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

原本因为生气而皱起的眉头也慢慢散开了,脸上甚至浮现出笑意。

他最满意这个孙子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独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气。

那么多皇子皇孙,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翻阅宫中的档案,知道治理黄河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

那么多皇子皇孙,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个岁数当着自己的面,说出心里的看法。

等朱允熥说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开口,“熥儿,咱听说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两个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举动,肯定有人告诉朱元璋,当下开口说道,“孙儿让楚国公家的廖镛带回家里安置,想他楚国公的府里,应该不多两张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么多流民乞丐,你咋只救了那俩人?”

这话是随口一问,但是朱允熥却面色郑重起来。

“一老一少为祖孙,是爷爷带着一个孙女!”朱允熥小声道,“他们无依无靠的,孙儿...."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叹息一声,”好孩子!“

祖孙,孤苦无依的祖孙,朱元璋心中有所感悟,看着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爱几分。

”再说,那么多流民乞丐孙儿也救不过来!“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抬头,”救一人是小,救万人是大,孙儿要做能救天下苍生的,万人敌!“

”说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这才是咱朱家男儿,该干地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