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完整文本阅读

我在明末守边关完整文本阅读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作者“王动”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4-20 10: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我在明末守边关》,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作者“王动”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王动几人从南关堡城进入,进关时,守关的军士验看了王动几人的腰牌,低声说了一声:“王动?”

他似乎想起什么,仔细看了王动几眼,才挥手让王动等人进入。

过了关城,前面就是州城的南大门迎恩门

城墙上高高耸立着一座城楼,在城门的附近,还建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政教坊”三个大字。

保安城内坊表众多,象这类牌坊,到处都是。

进城的人流众多,特别是运粮进城纳粮的民户们。王动几人也随之进入州城的南街内。

比起靖边堡,董家庄,舜乡堡几地,保安州城内自然是繁华许多,青石板街道两旁尽是酒店、客栈、杂货之类的招牌,还多了许多在各堡看不到的亮丽女子,让一干土包子看得目不暇给。

不过街道到处是流民及乞丐,又提醒着现在的不太平。

保安州城内分两隅六坊,建有东、西、南三条大街。那保安州治是在城巽隅,备荒仓也同样是在州治内。几人之中,高史银倒是对州城最为熟悉,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往那保安州治方向而去。

到了南街与东街的交汇口,街口搭着一座大市坊,上面写着“承恩坊”三个大字。在街的对面,还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鼓楼,当地人称为文昌阁,楼高近三十米,站在楼上,可以看到整个保安州城的情况。

韩朝、韩仲、钟调阳三人都是看着这鼓楼,王动也是赞叹不已,高史银得意地道:“这文昌阁专门打更报时,不过里面新开了一家酒楼,酒菜的味道不错,大人,等事情办完后,小的请你们在里面喝一杯。”

韩仲很是高兴,他叫道:“高蛮了,这话可是你说的。”

高史银瞪起了眼珠子:“我老高还会骗你们不成?”

他们几人高兴地商议等会吃什么,王动则是被旁边一阵说话声吸引了注意力。

却是旁边一个布店中,一个男子正与店铺的主人讨价还价,两人已是商讨多时。那男子年近五十,脸容清隽,三络长须,戴着四方平定巾,穿着一身的直裰儒衫,虽是沉旧,却浆洗得十分干净,看样子是个文人书生。

他手上拿着一匹布,只是要求店铺主人再便宜点。

那店铺主人有些无奈:“唉,符先生,鄙人这布已经很便宜了,我也是要进价的,您这样还价下来,我就没得赚了。”

那符先生只是微笑道:“店家,再便宜些,符某就将它买下了。”

他声音浑厚,颇有磁音,听着很是悦耳。

那店铺主人已经是口干舌燥,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好吧,看您也是个读书人,这布就再便宜一分银吧,不能再多了。”

那符先生微笑道:“多谢了。”

从衣袋里摸出银钱来,十分仔细的数了,将银钱交给店家后,高兴地拿着布匹走了。

店主人看着那文人离去的身影,叹了一口气道:“这符先生好歹也是我们州学的学正,怎么就这么抠缩呢?”

旁边几个店铺老板道:“老孙啊,你不要在后面偏排人家符先生,符先生可是难得的清廉,从不收受学生们的财货馆金,也不出去润笔赚钱。没了这些来源,他一个州学学正,每月钱米也就是几斗,不仔细些,怎么过日子?”

几人都是叹息。

王动心中一动,符先生,保安州儒学学正?

他记得舜乡堡防守官许忠俊与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交好,难道就是眼前这个人?

看到那符先生,王动忽然想到靖边堡孩童的教育问题,眼下堡内年幼的孩童有好几十个,是应该找几个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了。

……

那边韩仲,高史银几人终于商议出等会要吃的东西,看看天色,王动便带着他们来到城东南处的保安州衙面前。

这保安州衙是永乐年间兴建,天长日久,加上古时官不修衙的习俗,此时看上去已颇为沉旧。州衙的前面有一块广场平地,上面的青石地板也是磨损出一块块的坑洼印记。

此时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纳银的民众,一些差役提着水火木棍在州衙面前来回巡走着,另有一些民壮拿着刀枪站在不远处巡视。

让钟调阳在后面照料马匹,王动与韩朝、韩仲、高史银几人挤过去观看。

只见州衙的台阶下面,正摆放着几个银柜,在银柜的旁边摆着几张桌子,正有几个小吏拿着银秤,一一按着各解户的户帖文册登记,然后为他们的解银进行称兑,最后发给他们银包,挨个点名将银包投入银柜内,又由一个小吏开出一式两份的单据,各解户就算将自己的税银交纳完了。

王动看出眉目,各民户解银称兑时,那银包约分两种,一种白封,一种红封。似乎贫民小户用白封,绅衿大户用红封。使用红封的,似乎就少了许多的火耗杂费。在场民众,大部分是使用白封,使用红封的很少,拿到红封的大部分都是绅衿大户的管事或是家奴。分取到红封时,这些人都是洋洋得意。

韩朝看了一会,突然在王动身旁低声道:“那银秤有问题。”

王动一凛,随着韩朝的解说看去,果然看出眉目,只见那些小吏在解银称兑时,另一只手似乎轻轻地扫过或是扶捏过手中的银秤,那秤上的银子重量立时少了许多,然后小吏就大声喝骂,面前的解户们目瞪口呆,只得再补交税银。

还有那银秤上的法马似乎也有问题。

小吏秤兑银子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解户茫然不知,只道自己纳银时确是少了,诚惶诚恐的补上。一些人却知道那些小吏在作弊,却只能忍气吞声,面带苦色,不敢有任何言语。

看着他们的样子,各小吏只是相互窃笑。

吏滑如油,王动心中评估了一句,依他的估算,如果解户们共交纳税银有一百两的,只在这银秤上做手脚,这些官吏便可以侵吞达七、八两之多,如果税银成千上万两,这又是多少?这种现象,想必在大明各地都是普遍存在。

种种盘剥下来,民生越苦,大明的统治,很大部分就是坏在这些底层官吏身上。

……

王动拿出自己的民户贴去纳银,高史银与韩仲立时殷勤上前,挤开几个民户给王动插队,王动正要言语,二人已是挤开,王动只得排上去。周边那些衣衫破烂的民众见几人人高马大的样子,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这时桌前那个登记的小吏忽然离开,随后坐进来了一个中年书吏,王动一看,叫了一声:“祁世叔。”

原来这书吏正是那保安州司吏祁官,年初时,他曾随桑干里里长姜安卖了一些州衙官地给自己。见到王动,祁官也有些惊奇,他满面笑容地道:“原来是王贤侄,贤侄今日来州衙纳粮?”

他神情亲热,年初时,他随姜安卖地给王动,很是得了一些好处,因此对王动很有好感。

王动应了一声,祁官对旁边一个小吏吩咐了一声,那小吏称兑时便不在手上的银秤做手脚,不过随后他又低声道:“贤侄,世叔只能如此了,按例,这接下来的火耗杂银是不能少的。”

火耗杂费向是大明各地官吏衙役的小金库与灰色收入,明初火耗每斗七合,一石七升,到了现在,这些火耗杂费已相当于正税,甚至有些地方更是高出正税数倍。

王动自然知道这火耗杂费关系到州衙许多官吏的好处,祁官虽是一个司吏,却也不敢挑战这样的潜规则,他说道:“小侄明白,不会让世叔难做的。”

不过旁边的韩仲与高史银听后却是大怒,二人正要上前,王动以眼色制止住了他们。

……

解银称兑后,祁官给了王动一个红封银包,在周边民户羡慕的眼神中,王动将银包投了柜,收了单据。

随后他来到祁官的身旁,对他低声道:“祁世叔,有一事还请帮忙。”

说着将一锭银子轻轻放入他的手中,祁官手上轻轻一捏,感觉手中的银子约有一两多,不由眼睛一亮。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中年男子年在四十多岁,脸容身材富态,穿着圆领的丝绸衣衫,他走进店后就焦急地数落那郑娘子:“为叔才出门几天,你就做下这样的事情,以前你平价卖粮叔叔就不说了,这次又这样,惹恼了大家,小心祸事上门啊。”

那郑娘子低头不语,旁边那少女不服气地道:“姐姐没有做错,现在城内的粮价确是太低了,八钱购进,五两卖出,这也太过份了吧,让老百姓怎么活?”

那中年男子顿了顿足,说道:“这是城内同行公议过的,粮价统一。我的侄女啊,商会有商会的规矩,你这样做,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他担忧地道:“再说了,现在粮行的会长是李家的人,那李家是什么人?祖上曾中过举人,东街那边还有他家的科第坊。他们在保安的势力这么大,我们一个外来户,怎么敢跟他们斗?”

说着他只是叹息,那少女有些慌乱道:“叔叔,那我们该怎么办?”

中年男子叹道:“还能怎么办?赶紧将粮价恢复,然后叔叔卖这张老脸,去向商会同仁解释一下,最后交些罚金吧。不过这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就怕……”

他的眼中忽然闪过恐惧。

郑娘子脸色有些苍白,她低头呆呆不语,半响,她才喃喃说了一声:“难道我们做买卖,就不能好好做么,一定要这样……”

王动坐在一旁听着,他总算明白了古时囤积居奇,低买高卖是什么样子,也见识了这个时代行会规矩的森严与强大的影响力。

他微笑道:“郑娘子诚信经营,王某佩服。”

中年男子此时才注意到王动几人,他疑惑地道:“这几位是?”

郑娘子勉强露出笑容,她道:“叔叔,差点忘了,侄女来给您介绍一下……”

她正要说话,忽然一阵怒喝,接着人声鼎沸,行人闪避。气势汹汹的,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带着一群壮汉冲了进来,各人手上都是拿着棍棒,将一个店口挤得满满的,那些卖粮的民众都被他们赶走。

为首一个商人喝道:“郑老四,你们万胜和也太过份了,公然提价,可有将商会放在眼里?”

另一商人道:“不错,郑老四,你们万胜和这样做,是在坏我们米店的生计。”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一片愤怒的指责中,那中年男子郑老四只是手忙脚乱,他连连摇手说:“误会,这都是误会,各位请听我解说。”

一个商人道:“不要跟他费话了,将米店给我砸了。”

那群壮汉气势汹汹的就要涌上来,那少女大声尖叫起来。

“轰!”的一声巨响,一张桌子被踢得四分五裂,木屑横飞!

却是高史银跳了出来,一脚将眼前的桌子踢飞。

他怒喝一声,一把抽出自己的腰刀,大声道:“谁敢动手?老子一刀劈了他!”

众人立时一片安静,冲上来的那群汉子也是呆呆地站住。

高史银手上提刀,指着各人恶狠狠地道:“你们这些奸商,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谁敢上前,老子今日就替天行道!”

他身材高大,满脸横肉,加上那招牌似凶狠与残忍的狞笑,看上去分外吓人。

韩朝看了王动一眼,王动点了点头,韩朝、韩仲二人也是跳了起来,二人抽出腰刀,站在高史银身后,只是虎视眈眈地看着众人。

三人身上那种见过战场的杀气让各人都是心惊肉跳,那群汉子都是将身子往外缩,几个商人也是不由咽了下口水,他们色厉内茬的道:“原来是找几个军汉来做帮手,怪不得有持无恐,不过事情没完,郑老四,你们等着。”

他们一群人垂头丧气地去了,街旁围观的人一片欢呼与彩声。

……

那中年男子郑老四满面笑容地过来向王动几人感谢,那少女也是满脸崇拜地看着高史银,让他得意洋洋,趁机问她叫什么名字,那少女羞赧地说了,原来她是郑娘子的三妹,名叫郑晓芸的。

以郑老四的眼力,自然看出王动是几人中的首领,他请教王动的性名。

“小人郑经纶,未知这位军爷高姓大名?”

“王动?”

他沉吟了半晌,惊讶地道:“原来是那位击杀鞑子,剿灭四倾梁匪贼的王总旗?”

王动没想到自己名声传得这么广,微笑道:“正是。”

郑经纶满面笑容地作揖道:“原来真是王总旗,久闻大人之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他吩咐郑娘子道:“侄女,你赶快备下酒菜,叔叔要好好招待王大人他们。”

几人坐下痛饮,郑经纶谈起了自己的米店,原来他们来自山西蔚州,算是晋商的一枝,不过他们本小利薄,当然不能与那些晋商大鄂相比。明末晋商八大家,王家、靳家、范家、梁家、田家、翟家、黄家,均在张家口设有贸易点,与塞外的蒙古人与女真人联系紧密,他们的银钱往来,动辄就是上万十万两,他们的货物分店,遍及大明北方数省。

王动对明末商人向无好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穷奢极欲,特别是晋商,在明末历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郑经纶一家人略略改变了自己对明末商人的印象。

听了郑经纶的经营史,确是非常艰难,王动微笑道:“我那个屯堡,眼下也有人口百户,口数百多,需要众多的米粮,如果郑老板愿意的话,王某以后就固定在万胜和买粮卖粮。”

郑经纶大喜,今日因祸得福,一下子得到一个重要的客源之地,而且王动他们武力势力都不错,自己也可以作为依靠。

他站起身来,深深作了一个揖,道:“如此,便谢过王大人了。”

王动微笑点头,随着自己地盘人口的扩大,各种资源需求越来越多,或许这个郑经纶可以帮自己找到那些货物的来源。

高史银见郑经纶对自家大人那么客气,自己几人那么有名,也是得意洋洋地坐着,他大口大口地喝酒吃菜,一边只是拿眼去看那个郑晓芸,看得她更是含羞。与他相同的,坐在郑晓芸旁边的郑娘子,则是不时拿眼去看韩朝。韩仲与钟调阳看出名堂,都是用取笑的眼神看着韩朝,韩朝只是闷头吃喝。

谈起刚才的事情,郑经纶叹道:“眼下已是得罪了商会,怕是日子难过,特别是李家子侄都是城内民壮的小甲、总甲,怕以后会寻个由头,不时的过来滋事生非,我们这种小店,唉……”

王动点了点头,保安州城内除了有操守徐祖成领兵千人防守外,另还有民壮两百多,平时由知州直领,战时受操守节制。万胜和一个小店,如果不时有人过来生事,确是难以再开下去。

高史银叫道:“如果有人敢过来惹事,郑掌柜的只管来与我们说,我们连鞑子都不怕,还会怕几个小小的民壮?”

郑经纶感激地道:“全靠王大人与诸位了。”

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接着一个阴恻恻的声音传来:“就是前面那家米店了,有人举报他们搅乱市场,还意图行凶伤人,兄弟们,随我去将他们捉了,报官领赏去。”

接着又有一个暴戾的声音响起:“不知哪几个乡里来的狂妄军汉,吃了熊心豹子胆,胆敢来州城闹事,兄弟们,给这些乡下军汉一点颜色看看!”

一片的呼嚎声越来越近。

店中各人都是一惊,高史银抢上一步,到了店门口观看,半刻他回来,叫道:“还真是说得巧,外面来了一群民壮,看样子有二、三十人样子,由两个总甲领头,正朝这边来。”

王动喝了一声:“操家伙,上马!”

事情已经闹出来了,他也不怕闹大。看桌旁摆着几根棍棒,一人拿了一根,五人上了店门口的马匹。

几人高高地骑在马上,各人手上拿了一根长棍,高史银更是一马当先地骑在最前。虽只有五个人,却是气势有如千军万马。

王动看过去,只见那边过来一群人,为首两个民壮总甲,一人较为干瘦,一人则是身材魁伟,二人手上拿着长刀。余者民壮,个个都是拿着刀枪。众人气势汹汹过来,街旁民众,无不躲闪。

王动他们提着长棍,神情轻松地骑在马上,只有店内的郑经纶,郑娘子几人担忧地站在店门口观看。

对面那群人看到王动几人,猛地停下来。接着那身材魁伟的总甲大喝道:“就是这几个军汉了,兄弟们,我们上去捉了他们。”

众人又要上前。那个身材干瘦的总甲仔细看了看,他猛地叫道:“高蛮子,怎么会是你?”

高史银也是一看,他大叫道:“李天叙,李天承,原来是你们。”

他大笑道:“你们想来捉老高我?”

那瘦子李天叙与魁伟大汉李天承脸色难看,那边各人也是纷纷道:“原来是高蛮子,怎么会是他。”

“这厮是个亡命之徒,不好对付。”

“平日都是一起吃酒玩乐的兄弟,不好下手啊。”

听着那边动静,王动几人都是看了高史银一眼,这家伙交流广阔啊,在州城认识这么多人。

李天叙阴沉着脸,他大声喝道:“高蛮子,这事情与你无关,你不要掺和。”

高史银叫道:“谁说不关我的事,从今日起,这万胜和的事,就是我高史银的事!”

李天承叫道:“高蛮子,你不要不知好歹,你再悍勇,我们这么多人,还会拿不下你?”

高史银大笑道:“我老高连鞑子都不怕,还会怕你们这些怂货?尽管放马过来,我与我家大人,还有几个兄弟早就手痒了。”

那边各民壮更是脸色大变,各人道:“那边几个不会是杀鞑子那几人吧?听说他们九个就杀了十个鞑子!”

“那高蛮子身后那凶汉不会就是那个王动吧,那可是个杀神,一人就杀了五个鞑子!”

“他们几个在这,就算打跑了他们,兄弟们也会有很大的损伤,不值啊。”

“两位头,还是从长计议吧。”

王动静静坐在马上,看着那边民壮们脸色大变,没想到自己几人在州城名声这么响亮。此时街旁早已站满远远围观的民众,听说眼前骑马几人就是击杀鞑子的王动,都是纷纷将目光投来,各人低声议论个不停。

钟调阳策马立在王动的身后,也是心下自豪。那边郑经纶,郑娘子几人看到王动等人的威势,也是松了口气,几人相互庆幸而视。

那边李天叙与李天承低声地商议着,李天承急道:“大哥,怎么办?”

李天叙眼中闪过一丝凶光:“今日不将高蛮子他们捉了,我们李家在州城的脸面何存?不怕,反正我们人多,就一起上。”

二人回身呼喊了几句,立下重赏,众民壮又硬着头皮往这边逼来。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