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吴寿安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朱元璋我都怼了,还差你一个!吴寿安朱元璋》,由网络作家“ai小花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吴寿安挺直腰板,上前几步,环视四周。他清了清嗓子,鼓足勇气,决定放手一搏。别无他法。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陛下,微臣之所以在朝堂上睡觉,其根本原因在于大明的朝会制度。”“如果陛下打微臣二十大板,那微臣认为,先打陛下二十大板。”嘶!此言一出。全场寂静。文武百官都傻眼,僵硬在原地。惊呆了。在上朝的时候睡觉。被点名批评。你不反思。直接和皇帝怼?这就好比,学生在上课的睡觉,被老师点评。自己还不承认错误。还要和老师顶嘴。然而……课堂不比朝堂。课堂犯错,老师顶多骂你几句。拉你去办公室谈话,打电话通知家长。但是朝堂就不一样。弄不好是要杀头的。甚至要被诛杀九族。站在旁边的陈宁,拉了一下吴寿安的衣角。似乎在提醒对方,不要太过分。自己作死就算了。可不要...
《朱元璋我都怼了,还差你一个!吴寿安朱元璋》精彩片段
吴寿安挺直腰板,上前几步,环视四周。
他清了清嗓子,鼓足勇气,决定放手一搏。
别无他法。
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陛下,微臣之所以在朝堂上睡觉,其根本原因在于大明的朝会制度。”
“如果陛下打微臣二十大板,那微臣认为,先打陛下二十大板。”
嘶!
此言一出。
全场寂静。
文武百官都傻眼,僵硬在原地。
惊呆了。
在上朝的时候睡觉。
被点名批评。
你不反思。
直接和皇帝怼?
这就好比,学生在上课的睡觉,被老师点评。
自己还不承认错误。
还要和老师顶嘴。
然而……
课堂不比朝堂。
课堂犯错,老师顶多骂你几句。
拉你去办公室谈话,打电话通知家长。
但是朝堂就不一样。
弄不好是要杀头的。
甚至要被诛杀九族。
站在旁边的陈宁,拉了一下吴寿安的衣角。
似乎在提醒对方,不要太过分。
自己作死就算了。
可不要连累了御史台的官员。
“吴寿安,赶紧跪下认错。”
陈宁作为吴寿安的顶头上司,背后直冒冷汗。
内心恐惧不已。
觉得吴寿安这小子,今天是吃了什么药。
这么大胆?
不认罪反思。
居然要打朱元璋二十大板?
“陈大夫,我没错。”
“若是继续拉在下,在下不介意将你纳为同伙。”
吴寿安挺直身板,不屈不挠。
一副不怕死的表情。
朝堂之上。
朱元璋一听,眼睛一瞪,更是气得怒不可遏。
从他登基以来,很久没有人这么顶撞他了。
“你……”
“来人,拉出去,打五十大板。”
片刻后,朱元璋脸色铁青,怒了。
吴寿安顿时脸黑。
完啦完啦!
彻底惹怒朱元璋了。
这下子完蛋。
置之死地而后生。
怕是死了之后,起不来。
系统,你坑人啊。
不行,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冷静之后。
吴寿安重新梳理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作为御史,他要做的就是有理有据,让朱元璋心服口服。
至于怎么说,怎么做。
吴寿安已经想好了对策,有了一套说辞。
所以有恃无恐起来。
“且慢!”
“陛下,请听微臣狡辩!”
“啊呸,是诡辩。”
“辩解。”
朱元璋再次打量吴寿安。
要换做其他官员。
如今已经跪地求饶。
但是这个吴寿安,却是让朱元璋另眼相看。
“临危不乱!”
“这吴家小子,倒也是一条好汉。”
“咱不妨听他如何辩解。”
朱元璋心中思忖一会儿。
最后决定让吴寿安说下去。
他倒是要看看。
这吴寿安犯错了。
还有什么理由。
不多久,吴寿安冷静下来,思考片刻。
见到朱元璋没有反对,吴寿安连忙继续说道:“陛下,朝会定于凌晨,时间确实过早。”
“大部分官员,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要起来上早朝。”
“加之工作压力大。”
“微臣以为,这不利于朝臣身心健康,以及寿命,若长此以往,恐怕朝中士气低落,百官无心为大明效力,工作效率难保。”
“且百官俸禄微薄,难以支撑夜以继日的辛劳。”
“就算陛下颁布《大诰》,告诫百官,又有何用?”
“百官依旧视若无睹。”
“该贪污的,还是贪污。”
“该欺压百姓的,依然不会收手。”
“长此以往,民不聊生。”
“大明危矣。”
……
吴寿安此话一出。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官员们窃窃私语,有的面露愕然。
有的则似有深意的点头,似乎对吴寿安的话颇有共鸣。
但……
吴寿安这话,无疑是挑战皇权啊。
然而。
听到大明危矣这四个字。
朱元璋内心一颤。
他好不容易打下大明江山。
岂能看着大明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元璋乞丐出身,他懂得民间疾苦。
决定改变天下。
让天下百姓过得好,吃得饱。
现在居然有人说大明危矣?
更何况。
吴寿安不仅狡辩,还拉百官下水。
最后还得寸进尺,说大明俸禄低。
朱元璋脸色更黑了。
“胡说八道。”
“得寸进尺。”
“来人,拉出去,乱棍打死。”
朱元璋气的半死,青筋暴涨。
就算他脾气再好。
也顶不住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啊。
吴寿安见状,急忙喝道。
“陛下,微臣身为御史,每一句都是谏言啊。”
“陛下应以史为鉴,做个明君,广开言路,虚心采纳谏言。”
“忠言逆耳啊。”
要不是没有时间。
吴寿安绝对要将大唐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好好说道说道。
也让朱元璋听听,人家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你朱元璋,是不是也要学一些?
闻言,朱元璋沉思片刻。
不得不说,‘忠言逆耳’这四个字,朱元璋是听进去了。
虽然吴寿安在朝堂上顶嘴。
像是无理取闹。
但是朱元璋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要知道,朱元璋上位后,朝堂之上,根本没有人敢这么说他。
吴寿安是第一个。
也是挺有胆量。
这让朱元璋想起,几年前,刘伯温给他说的故事。
那是关于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直言进谏的能臣,不多啊。
朱元璋也是挺爱惜人才。
所以他内心打算让吴寿安继续说下去。
于是,朱元璋舒缓一口气,冷静下来,大手一挥。
让侍卫暂时退下。
“忠言逆耳?”
“好一个忠言逆耳。”
“咱就看,你是如何忠言逆耳的。”
“咱再给你一次辩解的机会。”
“要是说的不合理,咱绝对不会轻饶你。”
朱元璋徐徐说道。
“陛下,微臣并非为自己辩解。”
“而是为全体朝臣请命。”
“在微臣看来,整个朝堂想要打瞌睡的人,不止微臣一个。”
“陛下请看满朝文武,脸上都挂满了困意,只是微臣还未睡醒,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朝堂上睡过头而已。”
“我大明盛世,需以民为本,朝臣安康亦关乎社稷稳定。”
“难道陛下认为,朝臣个个应当疲于奔命,而非精力充沛地处理国事吗?”
吴寿安见到朱元璋有反思的迹象,于是不卑不亢继续说。
同时也巧妙地将话题上升。
把文武百官牵扯进来。
虽然这话,文武百官内心很赞同。
但是他们表面上,都是愤愤不平。
内里不一。
一副‘你自己的事情,干嘛要拉上我们?’的样子。
吴寿安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
要是能够将这些群臣全部拉下水。
那么就是人多力量大。
朱元璋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杀了满朝文武。
此刻。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
仔细审视着吴寿安。
似是在考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
吴寿安这一招,真的狠啊。
半晌。
朱元璋打量了一下群臣,嘴角勾起一丝笑容。
“吴寿安,你倒是敢言,比你父亲有胆量。”
“文武百官,不敢说的事情,你倒是风轻云淡的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咱给你一个机会。”
“若依你之见,朝会应于何时举行?俸禄又该如何调整?”
“才能让百官精神饱满,全身心为大明效力?”
吴寿安舒缓了一口气。
他心中暗喜,有了御史系统,就有了充足的底气。
让他更加坚定。
让他直言不讳。
放心大胆的去弹劾。
再加上,吴寿安有家里的丹书铁券。
就算朱元璋治罪于他。
也可使用丹书铁券这个免死金牌。
趁着还没有人用。
吴寿安想要赶紧使用。
毕竟,那丹书铁券到了洪武后期,朱元璋可就不认账了。
根据吴寿安知道的。
大明很多丹书铁券最后都成为了摆设。
并没有能在关键时刻救这些功臣一命。
所以,趁着大家没用的时候。
吴寿安能用就用。
至少朱元璋现在还不敢耍赖。
“陛下英明,臣为监察御史,理当实话实说。”
“依微臣之见,将朝会时间改为辰时,这样既不会过于扰民,又能确保官员有充足的休息。”
“至于俸禄,是否可以按官阶、按年限适度提升,至少保障基本生活所需,使官员能心无旁骛地为大明效力。”
辰时,也就是早晨七点到九点。
在吴寿安看来,这个时间上朝,最为合理。
当然,最好能够在早晨九点。
“吴寿安,你这提议,倒是新颖。”
“难道你以为,咱不曾考虑过朝臣们的辛苦?”
朱元璋眼神闪烁,看似不满,实则在心中权衡。
“微臣不敢妄自菲薄,只是斗胆进言,希望大明王朝能够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吴寿安语气诚恳,眼神坚定。
似乎真的为了国家社稷考虑。
这时。
李善长也忍不住轻咳一声。
似乎觉得吴寿安这话,引起了共鸣。
毕竟,李善长也被每天上早朝而折磨。
吃不好,睡不饱。
“陛下,吴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朝臣虽为陛下效力,然若身心疲惫,又如何能精忠报国?”
“微臣年迈,尚且感觉力不从心,何况年轻一辈。”
听到李善长出言。
周围战列两侧的文武百官相对一视。
片刻,就有官员附和。
“微臣也认为朝会时间宜调整,俸禄亦需合理增加,方能激励朝臣士气。”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也附议!”
……
顿时,大明朝堂内,群臣请命。
“一群饭桶,只会抱怨。”
朱元璋怒气未消。
眼底却闪过一丝冷笑。
他知道这些大臣说的是事实。
而且朱元璋也不喜欢这么早就上朝。
朝会时间可以调整。
只是,这俸禄之事。
目前大明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
毕竟,大明国库空虚。
为了稳定朝局。
朱元璋只能简单的应付下来。
“咱竟然着了这小子的道了。”
“哎,罢了罢了。”
朱元璋内心震撼。
吴寿安今日这番说辞,的确让他惊叹。
如果能够让对方将这小心思用在大明的建设上。
那大明以后定然可多出一个治世之能臣。
此刻,作为帝王,威严不容挑战。
所以朱元璋必须做出表态。
上朝时间更改,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这增加俸禄,那就不简单了。
如今的大明并不富裕。
根本没有钱。
提高官员俸禄?
门都没有。
不减少就已经很不错了。
前阵子,河西之地旱灾,朱元璋还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呢。
但是眼下,朱元璋看此情景。
如果直接拒绝增加俸禄的话,今日的事情,怕是很难善了。
因为吴寿安已经将百官内心的欲望给点燃。
所以,朱元璋只好采取迂回之策。
“好了,既然如此,咱就暂且答应你们,调整朝会时间为辰时,至于俸禄问题咱会命户部重新核算。”
“但……”
朱元璋话锋一转。
“尔等需更加勤勉,不得有任何疏忽,否则,休怪咱无情。”
文武百官闻言。
皆是心中大石落地,脸上浮现出庆幸的神色。
吴寿安也暗暗松了口气,没想到自己的一席话还真起了作用。
看来这御史系统的功能确非同小可。
悄无声息就改变了局面。
毕竟,能够让朱元璋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是很难得。
至于加薪的问题。
大家都明白,朱元璋不过是说说而已。
给大家画饼充饥。
如今的大明,国库根本没钱。
提高俸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朱元璋当着百官的面承诺。
那以后吴寿安可是要找朱元璋要俸禄的。
至于到时候能不能拿出银子来。
那又是另外一说。
吴寿安又会有弹劾的理由。
君无戏言呐。
“多谢陛下体恤,微臣等必定更加卖力,不负陛下厚望。”
群臣适时跪地谢恩,态度恭敬。
而吴寿安心中却在盘算如何弹劾更多的官员。
得到系统的奖励。
“吴寿安,你今日之言,让咱刮目相看。”
“但记住,敢于直言是好事,切莫恃才傲物,逾越了君臣之礼。”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吴寿安一眼。
给予警告!
吴寿安心中一动。
正欲借机弹劾官员。
却听耳边那个温柔的电子声再次响起。
叮!恭喜宿主,您已顺利完成首次弹劾任务,新手大礼包已发放
他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系统,这新手大礼包里都有些什么?”
叮!新手大礼包包含:一次大明历史知识灌输、增强言辞技巧、以及口吐莲花技能(初级版)。
吴寿安眼前一亮。
这下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劾。
不用再顾及其他。
朱长安怎么也想不通。
这个御史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弹劾自己的父皇。
为什么皇兄还对其如此客气。
“莫非是皇兄吃了他的零食?”
“对,没错。”
“一定是这样。”
想到这里,朱长安拉住朱标。
“皇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啊。”
“你可别被他贿赂了。”
朱标微微一笑。
“怎么会呢?”
“吴御史,可是我们的朋友。”
朱标不想解释太多。
毕竟,他还有要是做。
所以,让朱长安安心的在一旁吃零食。
当吃了零食后。
朱长安也忘记了找吴寿安麻烦的事情。
似乎在内心已经不在追究。
要知道,朱标对对方那么客气。
那她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多久。
吴寿安就坐下来。
朱标查到的一些资料,递给吴寿安。
“吴御史,你请看。”
之前他查看了铁刀疤留下来的交易记录。
但是朱标发现了一些漏洞。
就是这些交易记录对不上。
或者说,交易记录不完整。
有一些应该是被人动过手脚。
所以,这让朱标继续查下去遇到了麻烦。
没有想到,这个时候。
朱元璋让吴寿安来帮助他。
有了吴寿安帮助,或许能够查出一些端倪。
吴寿安接过朱标递来的资料,眉头微微皱起。
这和他之前提供的有些偏差。
倒是吴寿安疏忽了。
毕竟,在此之前。
吴寿安本来也不打算插手。
他只管弹劾。
所以也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仔细看来。
铁刀疤的交易记录确实存在诸多疑点,有些数据显然被人刻意篡改过。
他抬起头,看着朱标。
“殿下,这些记录明显被修改过,我们得从其他方向入手。”
朱标点了点头。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
“正是如此,我已经派人去查找其他线索,希望能有所收获。”
吴寿安想了一下。
“如今,只能期待工部和兵部那边能够查出一些东西来。”
现在想要从这些资料上查出东西,看来是行不通。
毕竟,这个事情。
除了陆仲亨外,还有幕后黑手的介入。
这让事情难办了很多。
虽然这个幕后黑手胡惟庸不显山露水。
但是他每一次干涉,都能够让黑的变成白的。
因为他是大明丞相。
他有这个权利。
也有这样的手段。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丞相这个位置,一直稳如泰山。
“我已经派人让他们严查,看到底是哪一批精铁出现了问题。”
朱标刚刚说完。
这时,朱长安忽然插嘴道。
“你们在说什么啊?”
“我怎么听不懂呢?”
她一边嚼着零食,一边露出好奇的表情。
朱标笑了笑,对妹妹说道。
“我们在查一桩案件,吴御史会帮助我们找到真相。”
他对朱长安的态度总是那么耐心和温柔。
“查案?”
“那我就在这里看你们查案吧!”
朱长安瞪着大大的眼睛,从小在宫廷长大的她,对于这些东西,接触的还是比较少。
……
另外一边。
工部尚书宋礼和兵部尚书吴琳两个部门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开会。
然后查缺少的精铁。
他们需要查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吴尚书,老夫已经派人严查过,我们这边,精铁没啥问题。”
“这问题可能出在兵部。”
宋礼缓缓开口。
吴琳听到后,破口大骂。
“放屁。”
“哼,你还好意思问我?你自己管得严不严实啊!”
“劳资也严查过兵部,没啥问题。”
“问题可能出在你工部。”
“何况你们工部,闲杂人等太多,有人私自调换了精铁,也是有这个可能。”
宋礼无奈。
这样下去。
根本查不出问题。
此刻。
工部和兵部相互推诿和指责。
“陛下让我们查精铁的去处,不是让我们两个人在这里争吵。”
“如果你那边没问题,那我这边也没问题。”
“那吴寿安手里的那块精铁出哪里来?”
“城西打铁铺的那一批精铁又从哪里来?”
“难不成是凭空冒出来的不成?”
宋礼也着急了。
这么一说。
吴琳冷静了下来。
“老宋,会不会是这个吴寿安自导自演?”
“估计拿这些来弹劾,陷害忠良?”
“前段时间,陆仲亨可是让吴寿安的父亲差点掉了脑袋啊。”
吴琳抛开精铁不说,说起了政治斗争。
宋礼摇了摇头。
表示不知道。
不过,如果是这样,那吴寿安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而且现在还多出了一条人命。
那个铁刀疤是畏罪自杀?
这一点,刑部已经派人去查。
不过,宋礼也是觉得,这个事情,越来越复杂。
“要我说,他们斗他们的,干嘛牵扯到我们啊?”
“要不然,我们就给陛下回复我们都没啥问题?”
吴琳低声说道。
反正这个事情,他是真的不想管啊。
“你说陛下会信?”
“那精铁,陛下可是看过的,的确是朝廷的精铁。”
“这些精铁流落在外,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否则陛下定然要处置我等。”
吴琳也没有了耐心。
争吵归争吵,但是事情还是要做的。
“那你说吧,怎么办?”
“我们都查不出。”
宋礼冷静了一会儿。
仔细想了想。
“或许我们漏掉了一个地方。”
说完,两人都狐疑起来。
似乎都想到了一个地方。
“你是说,丞相大人的那批精铁……”
说到这里,两人都不敢说下去。
他们只能怀疑。
顿时。
工部尚书宋礼和兵部尚书吴琳两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警惕与困惑。
似乎在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若是真如我们所怀疑的那样,问题出在丞相大人那里,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吴琳低声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宋礼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我们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一旦惹恼了胡惟庸,后果不堪设想。”
“但若是不查清楚,陛下那边我们也无法交代。”
吴琳皱着眉头说道。
“那就先暗中派人去查吧。”
宋礼咬了咬牙,“若是真有发现,再上报不迟。”
“没有真凭实据。”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要不然我们先给太子报告再说。”
说完,两人的似有深意的点头。
……
与此同时。
胡惟庸从宫中回到府上后。
开始坐立不安。
“我刚才没有在陛下面前露出什么马脚吧?”
回想刚才,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的演戏。
胡惟庸自己觉得还行。
“如果陆仲亨真的被查出……”
此刻,胡惟庸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打算。
一旦陆仲亨被查出。
那胡惟庸定然会受到不小的牵连。
“精铁一案,与我无关。”
胡惟庸舒缓一口气。
现在只有将这些事情,抛的一干二净。
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所以他不得不利用之前交给陆仲亨的计策。
与我无关之计。
“那就找人来背锅。”
胡惟庸坐下来,仔细想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说,找人背锅,让这个事情草草结束,似乎还缺少了一点什么。”
说实话,以胡惟庸的能耐,让这个事情简单的结束。
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如此一来。
陆仲亨就会一直抓住胡惟庸的把柄。
胡惟庸可不想这样。
一方面,他希望陆仲亨死,一方面,又希望不牵连自己。
“两全之法的确很难。”
“但是我想要脱身,却也容易。”
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胡惟庸也只能保全自己。
在他看来,陆仲亨也不过只是他的一枚棋子。
这枚棋子,随时都可以弃掉。
胡惟庸自然不是易与之辈。
但他心中明白,这次的事情若不处理好,不仅可能让他失去丞相的地位,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胡惟庸思虑再三。
为了稳妥起见。
他还是下定决心。
必要时候,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陆仲亨。
但如果自己出手。
杀掉陆仲亨的话,那事情就越来越大。
到时候,朱元璋一定会全力追查。
如此一来,胡惟庸也很难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要是吴寿安弹劾成功,朱元璋将陆仲亨处死。
那也省去很多麻烦。
现在胡惟庸唯一担忧的就是。
陆仲亨会不会回过头来反咬他一口。
所以,这一点,胡惟庸必须要考虑进去。
“陆仲亨,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
“所以,他该死!”
最后胡惟庸一股杀意涌现。
“只是要杀他,现在还不是时候。”
“陆仲亨现在还是对我忠心不二的。”
“哎,本相就先静观其变吧。”
“不过,这个吴寿安,似乎也不简单。”
“这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胡惟庸想到了吴寿安。
他总是感觉,这吴寿安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支持。
这让胡惟庸感到头皮发麻。
但是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
胡惟庸也想不到。
“多思无益。”
“本相先看你们相争。”
胡惟庸最后挥了挥手。
将这些事情,先放在一边。
……
只是朱元璋没有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其罪二,杨左丞曾经多次在陛下面前进谗言,弹劾韩国公李善长无能,妄图削弱相府势力,从而达到他个人的目的。”
“这样的行为,是典型的挑拨离间、破坏朝中官员的团结,祸国殃民!”
这一次。
不仅是官员们议论纷纷,连朱元璋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对杨宪在背后说李善长的坏话一事早有所闻,但从未如此公开提及。
现在,这个把柄被吴寿安抓住,他也不得不在意。
“其罪三,独断蛮横,将旧吏任免掉,再用亲信来做事,还密谋杀了侍御史刘炳。”
“以上,便是微臣对杨宪的弹劾。”
杨宪听到这里。
整个人如同雷击般呆立在那里。
他万万没有想到吴寿安竟然掌握了这么多的罪名。
朝堂上。
寂静得仿佛连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杨宪站在那里。
面如死灰,冷汗从额头一滴一滴地滑落。
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恐惧。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被吴寿安一一揭发。
“御史吴寿安所列举的三宗罪,条条皆是重罪。”
朱元璋声音落下。
官员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再多言半句。
朱元璋的眼神冷冽如刀,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
这些都不需要证据。
朱元璋或多或少都知道。
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杨宪,让他如此失望。
更为重要的是。
杨宪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
“杨左丞,你可有话要说?”
朱元璋的声音虽然平淡,但却让整个大殿都为之颤抖。
杨宪咽了咽口水,勉强镇定下来、
但声音还是不由自主地颤抖。
“陛下……”
“饶命!”
此刻。
杨宪没啥好说的。
他也万万没有想到。
他被吴寿安玩了一道。
同时内心也在惊呼,难道这个吴寿安被李善长等人收买 了?
杨宪脸色更加苍白。
他知道这一切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启奏陛下,微臣确有不妥之处,但这些年,也为陛下,为大明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还望陛下明察。”
“放过老臣……”
“不必多言。”
朱元璋打断了他。
随即目光转向吴寿安。
“吴御史,你的证据呢?”
吴寿安从袖中掏出一封封信件、一份份文书,以及一些账簿,一一摆在御前的桌上。
“这是微臣搜集到的所有证据,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资料,认真查看。
良久之后,他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杀气。
“好一个杨宪!你可知罪?”
杨宪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微臣知罪,请求陛下宽恕。”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
而是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其他官员身上:“各位爱卿,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朱元璋这么说的目的。
就是看看,这些人之中,有多少人是杨宪的同伙。
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
但是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官员们一时之间都不敢发言。
最终,胡惟庸出列说道。
“启禀陛下,杨左丞所犯之事确实是罪不容赦。”
“若陛下不加以严惩,恐难以平息人心。”
胡惟庸和杨宪本来就是死对头。
如今,有人弹劾杨宪,胡惟庸自然是双手拍手叫好。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时间,众官员纷纷附和,表示支持严惩杨宪。
吴寿安站在一侧,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
这时,朱标缓缓起身。
“父皇,依儿臣看,杨宪罪无可恕,按照大明律,当斩杀之。”
虽然对方的态度很好。
可惜,人家出生就在家财万贯的世家。
“这……”
沈旺迟疑起来。
说实话。
沈旺就是想要在外面浪。
不想回家。
“沈公子,你还是回去吧。”
“好好学,要是以后沈家没有了沈万三,也还有你沈旺。”
吴寿安这话,也是给沈旺一个提醒。
如果哪一天,沈万三不在了,沈家得要有人出来支撑。
虽然现在沈旺还不理解这个话的意思。
但是他已经记在了心里。
“多谢御史大人。”
沈旺拱手感谢,然后就带着沈家的人,离开了都察院。
看着这些人离开。
吴寿安便是迫不及待的查看了御史系统。
叮,恭喜宿主,成功弹劾陆仲亨,获得火药制作方法。
获得口吐莲花技能(中级版)
叮,由于宿主出色完成弹劾任务,额外获赠火锅底料,方便面。
吴寿安点了点头。
看来以后得要多多弹劾。
弹劾多了,才能有奖励啊。
不得不说,这个口吐莲花技能,正是御史需要的。
要是能够升级到高级版,那吴寿安就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
而如果达到了终极版,那就可以将白的说成黑的。
到那个时候,朝堂之上。
吴寿安可以随意说。
反正有系统的加持。
就算黑的,也是白的。
白的也是能够说成黑的。
“有了火锅底料,也可以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
“要是有,那就两顿吧。”
吴寿安将火锅底料取出来。
然后就开始派人去采购食材。
就在这时。
朱元璋的圣旨到。
“圣旨到!”
“吴寿安接旨……”
“吴御史这次弹劾有功,且积极辅助太子查案,功不可没,特将陆仲亨府邸,赐予吴寿安。”
“由吴寿安清点陆仲亨府上财物,尽数上交朝廷。”
吴寿安听完圣旨。
嘴角笑的合不拢。
没有想到,朱元璋还给了自己奖励。
这陆仲亨的府邸虽说比不上丞相府。
但也是一座豪宅啊。
还有让他去清点财物。
那不就是去抄家?
抄家得到的东西和上报的东西,可以不一样吧?
这下发财了。
“谢陛下。”
吴寿安赶紧谢朱元璋。
“恭喜吴御史。”
太监念完圣旨后,便是谄媚的说道。
吴寿安岂能不知道意思。
于是立刻拿出一点银子,递过去。
“多谢御史大人。”
“此番老奴前来,还给你带来了一个人。”
说完,陈文便是出现在吴寿安眼前。
“属下见过吴大人。”
陈文很客气的施礼。
吴寿安点了点头。
之前,吴寿安就给朱元璋说过,要陈文过来都察院。
“嗯,不错。”
“既然已经决定来都察院。”
“那我就送你一句话。”
“弹劾有风险,参人需谨慎。”
陈文听后,立即点头。
“多谢吴大人。”
“属下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御史工作,向你学习。”
要知道,陈文一直就想当一个御史。
从陈文来到朝堂之后。
就看不惯朝堂上的那些不正之气。
只可惜,自己官位不高,也没有实权。
所以就只能忍着。
但是他实在看不惯。
后来看到吴寿安在朝堂上弹劾。
便是开始有了想要当御史的愿望。
没有想到,之前和吴寿安一提。
结果,没有多久,就能够当上了御史。
当然陈文知道,这是吴寿安帮助自己。
所以内心是十分感激吴寿安的。
“行啦,以后跟着我混。”
“只要不违法,不造反,我保你。”
其他的,吴寿安不敢保证。
但是想要弹劾大明官员,吴寿安一定全力支持。
毕竟,在大明当官,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吴寿安接过后,迅速地浏览了一遍。
眉头紧皱,脸上露出了疑惑和愤怒之色。
“陛下,这封密信显然是伪造的!”
“微臣的父亲与刘伯温从未有过任何违背朝纲的往来。”
吴寿安斩钉截铁地说道。
此时。
堂下的围观百姓也开始议论纷纷。
“嗯?局势反转了?”
“那密信到底写了什么?”
“这个吴御史真是胆大啊,敢质疑圣上的判断。”
“他这么自信,说不定真有冤情呢?”
“唉,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别让忠良受了冤枉啊。”
……
站在一边的朱标见此情景,心中更是焦急不安。
他也是想要知道,陆仲亨给朱元璋的密信,到底写了啥。
按照吴寿安说的,违背朝纲?
难道是勾结造反?
他上前一步对朱元璋说道:
“父皇,孩儿之前曾亲自查验过关于精铁案的相关线索,发现其中确有蹊跷之处。”
“恳请父亲仔细甄别是非黑白,以免错伤良善。”
面对朱标的劝说。
朱元璋内心不得不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是咱太过着急了吗?”
朱元璋深思。
原本的他,一方面想要惩戒贪官,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收回之前发下去的丹书铁劵。
因为这些功臣有了丹书铁劵在。
朱元璋就很难拿他们怎么样。
就比如这个陆仲亨。
就算对方私自经营精铁,盗取朝廷精铁。
犯了死罪。
到时候,对方拿出丹书铁劵。
朱元璋到底是认还是不认。
这一点,朱元璋想的很清楚。
所以他想要收回丹书铁劵。
再治罪陆仲亨。
但是现在。
朱元璋见到朱标和吴寿安的表情。
他改变了想法。
或许……
办法在他们身上能够找到。
所以,朱元璋想赌一把。
至于吴寿安的安全。
朱元璋再想其他办法保护。
毕竟,朱元璋把希望寄托在吴寿安身上。
希望吴寿安能够解决困扰朱元璋多年的难题。
此刻。
宋礼与吴琳二人也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
毕竟,这个事情,涉及到了刘伯温。
吴寿安安危或许这两个尚书不在乎。
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
但是刘伯温……
为了不牵连刘伯温,他们鼓足勇气向朱元璋谏言道。
“陛下英明,此事或许确实存疑,请您三思而行!”
吴寿安舒缓了一口气。
然后拿出了丹书铁劵。
“陛下,微臣愿意交出吴家的丹书铁劵,以此弹劾陆仲亨污蔑我吴家。”
“微臣恳求陛下,也收回陆仲亨的丹书铁劵。”
吴寿安似乎看出了一点端倪。
朱元璋今天这么做。
无非就是一个原因。
丹书铁劵。
想通了这一点。
那吴寿安只能交出丹书铁劵。
毕竟,这东西,在朱元璋内心,根本就不承认。
所以,吴寿安留着也无用。
然而,吴寿安交出丹书铁劵,也不能白白交出。
他的理由,很简单。
也要让陆仲亨交出。
一旦陆仲亨交出。
那么,到时候,吴寿安在拿出证据。
证明陆仲亨所犯下的罪证。
那么一切的问题。
便可迎刃而解。
听到此。
陆仲亨此刻却是心中惊惧交加。
虽然表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姿态。
因为他很清楚这份密信的由来绝非光彩之举。
如果事情败露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该死……怎么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在帮这个吴寿安说话?”
陆仲亨暗骂一声。
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一层冷汗。
朱元璋的表情更加深沉起来。
他眯起眼睛盯着下方的年轻人。
令朱元璋想不通的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