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还在校园高谈阔论时代嬗变、媒介演化的我,现在天天盯着某镇某村的某个垃圾堆怎么还没有人清理。
但上手之后,我的“眼高于顶”开始转变,从象牙塔内的宏大叙事,逐渐转向身边的烟火人间。
这个工作让我的视野打开,看到了政府机关这个庞大的组织是如何协作运转的,也看到了普通人日常最关心的是什么——也许并非某个利好的政策,而是门前那条怎么修都修不好的路。
或许有些问题长期停滞,但总有能解决的,那这些就确实算得上是实在的为民办实事了。
但那些问题为什么会停滞?
原因有很多,但都不是我这个层面能解决的。
有涉及历史原因的,有部门之间推诿的,也有被人觉得是小问题、被无限押后的。
但在单位里,很多事我不敢过多地去问,只能默默吸收,心里有话,只能去跟大龙聊聊。
大龙也是应届生,他心态比我好一点,可能是因为父母就在体制内,他从读书时就知道自己要走这条路的。
但虽如此,他对工作也不是很满意。
他总是要加班,遇到一些大型活动,事情总是到最后一刻都定不了,他就要随时待命去对接和布置,还得时不时出差。
我们俩除了这两个日常的活,还有很多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
一些工作业绩和成果,翻来覆去地写在各种材料和报告中。
一些事情明明可以事先谋划和布置,却老是边做边改,徒增内耗。
而且忙来忙去的,转正之后,我们每个月到手都不到三千块,更是让我们心里落差颇大。
在别人看来,我们年纪轻轻能出入市委大楼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到县乡里去,人家也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
但我知道,这些只是这个市委部门的光环,这面子从不是我自己挣来的,我只是沾光。
在部里,各类身份的人员很多,我和大龙才来一年,就已经感受到了天花板。
我们这个事业单位,还有两位副主任在其他科室,都在等着机会转为公务员编制。
其中一位副主任也提点过我几句,他说,“你和大龙才刚工作,就能到咱部里锻炼是很好的事情,但自己也要考虑下未来。
你看看我走的路,不算顺畅。”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待遇还是有区别的。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