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水。
佛前的琉璃镜突然亮起,映出两道身影:长安未央宫的掖庭里,一位女子正对着铜镜卸下钗环,她的眼中没有怨怼,只有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吐蕃逻些城的宫殿中,年轻的赞普正对着地图沉思,他的指尖在汉藏边境的山脉上轻轻划过,仿佛已预见未来的烽火。
“此女名王嫱,字昭君,本是白度母在人间的示现。”
佛陀的目光落在镜中女子身上,“她将以汉家女子的身份西行,你二人需在敦煌相遇,共赴雪域。”
观世音菩萨颔首,化作一道金光坠入凡间。
白度母轻抚宝瓶,将一滴甘露弹入虚空:“那魔罗最惧的,是人心生起的善念。”
第三章 敦煌月下的相遇敦煌的月牙泉在月光下泛着银辉,王昭君披着素色披风站在泉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随身携带的七弦琴。
三天前,她并非以和亲公主的身份离开长安,而是受一位云游高僧的指引——“往西走,去见那个能让雪域安定的人”。
此刻泉水中突然浮出一轮满月,水中竟映出一头六牙白象,象背上坐着的正是观世音菩萨的法相。
<“去吧,敦煌城外,有人在等你。”
泉水中的声音带着慈悲的回响,王昭君低头看了看腰间的玉佩,那是高僧所赠,刻着“度母”二字,遇水便会透出柔和的白光。
与此同时,鸣沙山后的吐蕃营地,松赞干布正从梦中惊醒。
他梦见自己化作一只千手观音,手中的净瓶倾倒,甘露洒遍藏地,干涸的河谷长出青草,战乱的部落放下刀兵。
帐外传来护卫的惊呼,他走出帐篷,看见东方的天空正飘来一朵祥云,云中隐约有梵音响起。
“赞普,汉地来的使者到了。”
亲卫队长指着远处的商队,王昭君混在驼队中,一身胡商打扮,却难掩周身的清净之气。
松赞干布策马迎上,当他的目光与王昭君相遇时,两人同时感到心口一颤——仿佛早已相识了千世万世。
“我是松赞干布。”
年轻赞普的汉语带着生涩,却透着真诚,“梦中有菩萨指引,说要在此等候一位能化解雪域灾难的人。”
王昭君解下腰间的玉佩,月光下,玉佩上的“度母”二字发出白光:“长安的高僧说,见到持有此佩者,便要与他同往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