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不了人。”
他目光扫过我,意味深长。
几天后,图书馆古籍区。
我翻着泛黄的化学期刊合订本。
父亲笔记里提过郑明远早年一篇关键论文。
“同学,这本不外借。”
管理员提醒。
“我在这看。”
我坐下,指尖划过发脆的纸页。
找到了!
《过渡金属催化机制新探》,作者:郑明远。
仔细比对数据图表。
一个突兀的峰值,旁边小字标注:“原始数据异常,经处理。”
“处理?”
我皱眉,拿出手机拍下。
“你也看这篇?”
温和声音响起。
周教授不知何时站在身后,目光落在那页纸上。
“周教授!”
我合上书。
“经典之作,当年轰动。”
他语气平淡,“不过,有些数据……过于完美了。”
他拿起书,翻到那页,指尖点了点那个“异常”峰值。
“您当年……”我试探。
他笑了笑,没回答:“做学问,质疑精神可贵,但证据,更要扎实。”
放下书,转身离开。
5深夜,宿舍熄灯。
王哲鼾声轻响。
我蒙着被子,手机屏幕亮着。
打开加密相册——郑明远论文照片,父亲的笔记扫描页。
放大,再放大。
那个被“处理”的峰值位置,父亲用红笔重重圈出,批注:“此处原始记录缺失?
存疑!”
指尖冰凉。
缺失?
被谁抹去了?
几天后,周教授实验室。
“林深,把这份样品做一下红外光谱。”
他吩咐。
“好。”
我接过试管。
操作仪器时,旁边一台电脑开着,屏保是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右下角,一个文件夹名一闪而过:**“郑_项目备份_勿动”**。
我呼吸一窒。
周教授背对着我,在记录数据。
心跳如鼓。
指尖悬在鼠标上。
“林深,结果出来了吗?”
他突然问。
“马……马上!”
我慌忙移开视线,专注自己屏幕。
余光里,那个文件夹名像烙铁烫在眼底。
午休,实验室只剩我。
周教授去开会了。
那个文件夹静静躺在桌面上。
一个加密压缩包。
密码?
我试了几个可能的组合:周教授名字拼音、生日……都不对。
目光扫过他凌乱的书桌。
一本摊开的《无机化学》,页脚折着。
页码:725。
心猛地一跳。
输入:**725**。
解压进度条开始跳动!
文件展开!
全是图表、原始记录txt文档!
颤抖着点开一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