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
纸张的出现,让政令传递、书籍抄写变得极为便利,取代了笨重的竹简,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扶苏甚至在咸阳设立了“小学堂”,挑选十岁以下的孩童入学,不仅教授识字、算术,还加入了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如“杠杆原理燃烧与氧气”,以“自然之理”相称)。
这些孩童长大后,将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骨干。
数年间,大秦面貌焕然一新:粮仓充盈,国库丰实,驰道四通八达,军队装备精良,百姓安居乐业。
昔日因战乱而凋敝的六国故地,也逐渐恢复生机,甚至超过了秦统一前的鼎盛时期。
匈奴的探子潜入关中,看到这一切后,回报单于:“大秦如今兵精粮足,如日中天,不可敌也。”
单于闻之,再不敢轻易南下,只能遣使入秦,以示臣服。
第七章:北击匈奴国力强盛后,扶苏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匈奴。
历史上,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秦末汉初更是屡次南下劫掠。
扶苏要做的,不仅是防御,更是彻底将这片广袤的草原纳入大秦版图。
他任命老王贲为北军大将军,蒙恬的孙子蒙武(扶苏为蒙家平反后,召回其子孙)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配备改良后的武器——射程达三百步的“秦弩”(比之前再提升五十步)、百炼钢刀、鱼鳞铁甲,以及新研制的“投石车”(可投掷三十斤重的石弹,摧毁匈奴帐篷与壁垒)。
出征前,扶苏亲自到校场誓师:“匈奴扰我边境百年,杀我子民,掠我财物。
今日,我大秦以天威之势,将其荡平,拓地千里,让草原成为大秦的牧场!”
秦军士气如虹,兵分三路:东路军出上谷,直取匈奴左贤王部;西路军出陇西,攻击右贤王部;主力中路军由老王贲亲自率领,出云中,直捣匈奴王庭。
与历史上不同,扶苏的军队不仅装备精良,更有“后勤优势”:驰道直达边境,驿站源源不断输送粮草;军医携带的“创伤药”(加入了消毒、止血成分的改良草药)大大降低了士兵死亡率;甚至连骑兵的马鞍,都加装了简易的“马镫”(扶苏根据记忆画出草图,工匠仿制),让骑兵在马上更稳定,战斗力倍增。
匈奴单于起初轻视秦军,认为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