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藕片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高考725分,不报京大报山大结局+番外

高考725分,不报京大报山大结局+番外

书香使者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高考725分,我放弃京大录取名额,填了山大。妈妈摔碎茶杯:“全家等你光宗耀祖,你疯了吗?”班主任连夜敲门:“你知道京大意味着什么?”我默默点开手机里的录音——那是京大某教授的声音:“这篇论文数据帮我‘润色’一下……”父亲留下的遗物里,有他未完成的学术打假笔记。“爸,您没做完的事,我来继续。”.........................1茶杯在光洁的瓷砖地上炸开,碎片混着滚烫的茶水四处飞溅。妈妈的手还在抖,声音尖利地刺破客厅的安静:“全家眼巴巴盼着你光宗耀祖,你倒好!报山大?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我垂眼看着地上蔓延开的水渍,那片狼藉像极了我刚在志愿表上点下的那个孤零零的“山大”。桌上那份打印出来的京大预录取通知,此刻显得格外扎眼...

主角:陈晚宜林深   更新:2025-07-11 06: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陈晚宜林深的其他类型小说《高考725分,不报京大报山大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书香使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高考725分,我放弃京大录取名额,填了山大。妈妈摔碎茶杯:“全家等你光宗耀祖,你疯了吗?”班主任连夜敲门:“你知道京大意味着什么?”我默默点开手机里的录音——那是京大某教授的声音:“这篇论文数据帮我‘润色’一下……”父亲留下的遗物里,有他未完成的学术打假笔记。“爸,您没做完的事,我来继续。”.........................1茶杯在光洁的瓷砖地上炸开,碎片混着滚烫的茶水四处飞溅。妈妈的手还在抖,声音尖利地刺破客厅的安静:“全家眼巴巴盼着你光宗耀祖,你倒好!报山大?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我垂眼看着地上蔓延开的水渍,那片狼藉像极了我刚在志愿表上点下的那个孤零零的“山大”。桌上那份打印出来的京大预录取通知,此刻显得格外扎眼...

《高考725分,不报京大报山大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高考725分,我放弃京大录取名额,填了山大。

妈妈摔碎茶杯:“全家等你光宗耀祖,你疯了吗?”

班主任连夜敲门:“你知道京大意味着什么?”

我默默点开手机里的录音——那是京大某教授的声音:“这篇论文数据帮我‘润色’一下……”父亲留下的遗物里,有他未完成的学术打假笔记。

“爸,您没做完的事,我来继续。”

.........................1茶杯在光洁的瓷砖地上炸开,碎片混着滚烫的茶水四处飞溅。

妈妈的手还在抖,声音尖利地刺破客厅的安静:“全家眼巴巴盼着你光宗耀祖,你倒好!

报山大?

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

我垂眼看着地上蔓延开的水渍,那片狼藉像极了我刚在志愿表上点下的那个孤零零的“山大”。

桌上那份打印出来的京大预录取通知,此刻显得格外扎眼。

“林深,”妈妈的声音带上了哭腔,身体微微发颤。

“那可是京大!

多少人做梦都摸不着边的京大啊!

你爸要是还在……”她的话猛地刹住,只余下急促的呼吸。

我喉头发紧,没应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书柜最上层。

那里静静躺着一个磨损严重的牛皮笔记本,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

敲门声又急又重,像鼓点敲在心上。

班主任王老师顶着一头被夜风吹乱的头发,几乎是撞进来的。

“林深!”

他顾不上换鞋,几步冲到我面前,眼镜片后是毫不掩饰的焦灼和难以置信,“志愿提交了?

你真填了山大?”

他双手用力抓住我的肩膀,力道大得有些发疼:“告诉我,是不是系统出错了?

还是你点错了?

现在改还来得及!”

“王老师,”我艰难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没弄错,是我自己选的。”

“你自己选的?”

王老师猛地松开手,像被烫到一样后退一步,声音陡然拔高。

“你知道京大意味着什么吗?

那是平台!

是资源!

是未来人生的通天梯!

山大拿什么跟人家比?

林深,别犯糊涂!”

他焦躁地在狭小的客厅里来回踱步,皮鞋跟敲打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

学费?

生活费?

你说出来,学校、老师、社会力量,都能帮你解决!

这绝不是放弃京大的理由
!”

我摇摇头,试图解释:“老师,不是钱的问题。

我……”话没说完,又被一阵更轻、更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门外站着陈晚宜,我的同桌,眼睛红肿得像桃子,脸上还挂着没擦干的泪痕。

她怯生生地看了看屋里的妈妈和王老师,目光最后落在我身上。

“林深……”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细弱蚊蝇。

“是不是……是不是因为我?

我……我报的是京城外国语……”她说不下去了,只是死死咬着下唇,眼泪又大颗大颗滚落下来。

妈妈和王老师的目光困惑、猜测、还有一丝了然。

“不是因为你,晚宜。”

我的声音在过分安静的客厅里显得异常清晰,甚至有些空洞。

指尖划过手机屏幕,解锁,点开那个加密的音频文件。

按下播放键。

那是一个略显苍老、带着点居高临下腔调的男声,每一个字都清晰得刺耳:“……小郑啊,这篇稿子,核心数据那块,你再看看。

波动太明显,不够‘漂亮’……对,‘润色’一下,懂我意思吧?

让它……嗯,更符合预期。

顶刊那边盯着呢,时间紧。”

录音很短,只有十几秒。

那个“润色”的尾音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黏腻感,像滴落的油污。

“谁……”王老师的声音有些干涩,“这是……谁的声音?”

我没有立刻回答。

转身,走向客厅角落那个旧书柜。

踮起脚,手指掠过一排排书脊,在最顶层,摸到了那个触感粗糙的牛皮笔记本。

厚厚的本子,边角磨损得厉害,封面没有任何字迹,只有岁月留下的深色印记。

我把它拿下来,很沉。

走回他们面前,轻轻拂去封面上薄薄的灰尘。

“我爸留下的。”

我翻开封面,扉页上是父亲遒劲有力的钢笔字迹——**“求真存实,虽艰必往”**。

再往后翻,密密麻麻全是字,间或贴着剪报、打印的论文片段,还有他苍劲的批注和沉重的问号。

纸页哗哗作响。

我翻到中间一页,动作停住。

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剪报,标题触目惊心:《知名学者涉嫌学术不端疑云再起》。

报道旁边,父亲用红笔重重地圈出了一个名字——郑明远。

正是刚才录音里那个要求“润色”数据的声音的主人,京大的郑明远教授。

在报道下方的空白处,父亲用蓝
黑墨水写满了批注,笔迹因用力而深深透入纸背:“数据链断裂处逻辑强硬,图表3与原始记录矛盾突出……郑氏辩称‘整理疏漏’,疑点重重!

多方求证受阻,关键数据源拒访……阻力甚大,此非孤例,冰山一角?”

“憾!

证据链终未闭环。

然,浊流不疏,清泉难涌。

此心不死。”

最后那句“此心不死”四个字,墨迹尤为深重,力透纸背,像一声沉重而固执的呐喊,凝固在泛黄的纸页上。

我合上笔记本,那硬质的封面发出轻微的“啪”一声。

抬起头,迎上他们复杂的目光。

“我爸没做完的事,我来继续。”

2火车站巨大的穹顶下,人群像浑浊的河水,裹挟着喧哗和离别。

我背着简单的双肩包,一手拖着半旧的行李箱。

“林深!

这边!”

熟悉的声音穿透嘈杂。

循声望去,陈晚宜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像一片清朗的天空,费力地拨开人群,朝我跑来。

她微微喘着气,脸颊因为奔跑泛着红晕,额角沁出细小的汗珠。

“还好赶上了!”

她在我面前站定,眼睛亮亮的,递过来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散发着刚出炉的面包特有的甜香。

“喏,路上吃的。

我妈烤的。”

“谢谢阿姨,也谢谢你。”

我接过纸袋,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

“真决定了?”

她仰头看着我,眼神里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清澈的理解。

“嗯。”

我点点头。

“好!”

她用力点头,马尾辫也跟着晃了晃,脸上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

“那……明年等我!

我说到做到!”

她伸出小指,眼神执拗。

我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那点离别的沉重似乎被冲淡了些,也笑着伸出小指,和她拉了个钩。

小小的承诺,在离别背景音里显得格外珍贵。

“呜——!”

尖锐的汽笛长鸣,盖过了所有声音。

列车员开始催促最后的登车。

人群的流速陡然加快。

“我得走了!”

我松开手,紧了紧背包带。

“一路平安!”

陈晚宜用力挥手,声音努力拔高,“到了发消息!

别忘了!”

我拖着箱子,随着人流涌向检票口。

在即将通过闸机的那一刻,忍不住回头望去。

汹涌的人潮缝隙里,那个浅蓝色的身影还固执地站在原地,踮着脚,努力朝我这个方向张望,用力地挥着
手,像一座小小的灯塔。

心头一暖,我也朝她用力挥了挥手,然后转身,汇入前行的队伍,身影被吞没在移动的人潮和巨大的钢铁车厢入口。

车轮撞击铁轨的节奏平稳而单调,窗外的景物开始加速后退,绿油油的田野、灰扑扑的厂房、远处起伏的山峦,像一幅流动的长卷。

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和声音,我靠窗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个硬壳笔记本粗糙的封面边缘。

“同学,你好。”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我回过神,转头。

旁边座位上不知何时坐了一位老先生,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浅灰色夹克,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温和而睿智,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沉静。

他正看着我,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你好。”

我礼貌地点点头。

“去哪里?”

老先生问,声音不大,刚好能听清。

“去山大。”

“哦?

新生?”

老先生眼睛似乎亮了一下,笑意更深了些,“欢迎啊。

哪个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好啊!”

老先生轻轻颔首,语气里带着真诚的赞许。

“基础扎实,求真务实,是这个行当的根本。

我是山大的周德,也在化院。”

周德?

我心头猛地一跳。

这个名字,我在父亲笔记本的某一页批注里见过!

父亲曾用红笔标注:“周氏团队复现郑某关键实验失败,质疑有力,然回应寥寥。”

眼前这位温和的老教授,竟是父亲当年笔记里那个孤勇的质疑者!

“周教授好。”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胸口翻涌——是巧合,是宿命?

父亲的未竟之路,指引我来到这里,遇见了曾经的同行者。

周教授似乎并未察觉我的异样。

“路上还长,休息会儿吧。”

列车轰鸣着,驶过一片广阔的平原。

窗外,初秋的阳光正好,金灿灿地洒满大地。

3终于到了。

山大的迎新横幅就在出站口上方不远处,红底黄字,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横幅下,是举着各色学院牌子、翘首以盼的学长学姐,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洋溢着热情和期待。

人群熙熙攘攘,行李箱的轮子在地上滚动的声音汇成一片。

我随着人流向前移动,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投向更远处。

那里,山大的校门在视线中逐渐清晰


青灰色的石柱,朴素的拱顶,没有想象中的宏伟气势,反而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沉稳与内敛。

它安静地矗立在城市的背景里,像一个沉默而坚实的承诺。

那校门,似乎比我想象中要矮一些。

我微微挺直了脊背,迎着阳光,朝着那扇朴素、沉稳的校门,汇入了向前涌动的新生人潮。

<4“同学,化院这边!”

学长热情招呼。

我递上录取书:“林深。”

“林深?

725分那个?”

旁边学姐惊呼。

“嗯。”

我点头。

“天!

真是你!”

她瞪大眼睛,“为什么……山大很好。”

我打断,声音平静。

阳光炙烤柏油路。

拖着行李,终于站在宿舍楼下。

“404,就这儿。”

钥匙转动。

门内,一个瘦高男生正费力铺床单。

“你好,林深。”

我开口。

他回头,汗湿的额发:“哟!

王哲。

你睡靠窗那个铺。”

宿舍简单。

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打开柜子,将父亲的笔记本小心放入最底层。

“带啥宝贝了?

藏那么深?”

王哲探头。

“没什么,旧笔记。”

我关上柜门。

手机震动,陈晚宜的消息跳出来:“到了吗?”

“刚到宿舍。”

我回复。

“安顿好!

等我刺探‘敌情’!”

她加了个笑脸。

傍晚,食堂人声鼎沸。

“哎,林深,”王哲咬着鸡腿,“你真放弃京大了?”

“嗯。”

“为啥啊?

那可是京大!”

他追问。

“有必须来的理由。”

我含糊道。

“啧,神秘。”

他耸耸肩,“不过,山大欢迎你!”

夜色笼罩校园。

路灯拉长影子。

我站在化院实验楼下,抬头。

三楼一扇窗亮着灯。

手机里存着周教授白天发的短信:“明早八点,B307实验室找我。”

心跳有些快。

父亲笔记本里那个名字,周德,就在上面。

第二天清晨,B307实验室。

周教授穿着白大褂,正调试仪器。

“周教授早。”

我敲门。

“林深,来。”

他招手,没回头,“熟悉环境。

这是光谱仪,那是离心机……”他语速平缓,像介绍老朋友。

“以后没课,可以来这里。”

他递给我一件白大褂,“基础操作,慢慢学。”

“谢谢教授。”

我穿上白大褂,布料带着洁净剂的味道。

“做化学,”他拿起一支试管,对着光,“手要稳,心要静。

数据,
骗不了人。”

他目光扫过我,意味深长。

几天后,图书馆古籍区。

我翻着泛黄的化学期刊合订本。

父亲笔记里提过郑明远早年一篇关键论文。

“同学,这本不外借。”

管理员提醒。

“我在这看。”

我坐下,指尖划过发脆的纸页。

找到了!

《过渡金属催化机制新探》,作者:郑明远。

仔细比对数据图表。

一个突兀的峰值,旁边小字标注:“原始数据异常,经处理。”

“处理?”

我皱眉,拿出手机拍下。

“你也看这篇?”

温和声音响起。

周教授不知何时站在身后,目光落在那页纸上。

“周教授!”

我合上书。

“经典之作,当年轰动。”

他语气平淡,“不过,有些数据……过于完美了。”

他拿起书,翻到那页,指尖点了点那个“异常”峰值。

“您当年……”我试探。

他笑了笑,没回答:“做学问,质疑精神可贵,但证据,更要扎实。”

放下书,转身离开。

5深夜,宿舍熄灯。

王哲鼾声轻响。

我蒙着被子,手机屏幕亮着。

打开加密相册——郑明远论文照片,父亲的笔记扫描页。

放大,再放大。

那个被“处理”的峰值位置,父亲用红笔重重圈出,批注:“此处原始记录缺失?

存疑!”

指尖冰凉。

缺失?

被谁抹去了?

几天后,周教授实验室。

“林深,把这份样品做一下红外光谱。”

他吩咐。

“好。”

我接过试管。

操作仪器时,旁边一台电脑开着,屏保是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右下角,一个文件夹名一闪而过:**“郑_项目备份_勿动”**。

我呼吸一窒。

周教授背对着我,在记录数据。

心跳如鼓。

指尖悬在鼠标上。

“林深,结果出来了吗?”

他突然问。

“马……马上!”

我慌忙移开视线,专注自己屏幕。

余光里,那个文件夹名像烙铁烫在眼底。

午休,实验室只剩我。

周教授去开会了。

那个文件夹静静躺在桌面上。

一个加密压缩包。

密码?

我试了几个可能的组合:周教授名字拼音、生日……都不对。

目光扫过他凌乱的书桌。

一本摊开的《无机化学》,页脚折着。

页码:725。

心猛地一跳。

输入:**725**。

解压进度条开始跳动!

文件展开!

全是图表、原始记录txt文档!

颤抖着点开一个标
注“催化剂效率-原始”的txt。

密密麻麻的数字流泻而出。

目光急切搜寻论文里那个“异常”位置的数据点。

找到了!

原始记录显示:**数值波动剧烈,远低于论文报告的“完美”曲线!

**论文数据被篡改了!

铁证!

“林深?

还没去吃饭?”

门口传来声音!

是张超,周教授带的博士生!

我猛地合上文件夹,最小化窗口!

“啊,张师兄,马上就好!”

我强作镇定,关掉显示器。

他狐疑地看了看我,又看看黑掉的屏幕:“周老师电脑别乱动啊。”

“知道,刚死机了。”

我起身,手心全是冷汗。

走出实验楼,阳光刺眼。

心脏还在狂跳。

手机震动。

陈晚宜发来消息:“重大发现!

我查到郑明远团队有个前成员,去年突然辞职去企业了,名字叫李斌。

据说……闹得很不愉快!”

我深吸一口气,飞快打字:“想办法联系他!”

“在试!

等我消息!”

她回复。

证据链,似乎开始浮现了。

夜晚,和周教授视频通话。

“周老师,关于郑教授那篇经典论文……”我斟酌开口。

屏幕那端,他放下茶杯:“哦?”

“我……看到一些原始数据,”我鼓起勇气,“和发表的,好像不太一样?”

他沉默了几秒,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林深,你看到了什么?”

“波动。

很大的波动,不是论文里的平滑曲线。”

我直视他。

他缓缓靠向椅背,脸上看不出情绪:“继续。”

“数据被‘处理’了,对吗?”

我追问。

他良久不语,最后轻轻叹息:“年轻人,好奇心重是好事。

但有些事,水很深。”

“我父亲,林国栋,”我声音发紧,“他生前,一直在查郑明远。”

周教授猛地坐直:“林国栋?

你是……林工的儿子?”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复杂。

“是。”

我点头。

“原来如此……”他喃喃,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你父亲……是个正直的人,太固执。”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如炬:“你继承了他的固执。

也继承了他的麻烦。”

“我不怕麻烦。”

我说。

他深深看了我一眼:“证据呢?

你看到的‘波动’?”

“我有备份。”

我低声道。

周教授沉默了,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

窗外夜色沉沉。

“保护好它。”

他终于开口,声音
低沉,“也保护好你自己。

郑明远……不是一个人。”

通话结束。

屏幕暗下去。

他的话在耳边回响。

不是一个人。

一张网?

6几天后,陈晚宜的消息带着惊叹号:“联系上李斌了!

他愿意见面!

但只信得过你,必须当面谈!

周末,京城!”

心跳漏了一拍。

周末?

“好!

我来!”

我立刻回复。

需要理由。

不能惊动任何人。

“王哲,”晚自习后回宿舍,“周末想去北京看个高中同学,帮我打个掩护?”

“行啊!

查寝就说你拉肚子在厕所!”

他爽快答应。

“谢了。”

我拍拍他肩。

周五傍晚,踏上京城的高铁。

窗外暮色四合。

口袋里的U盘,装着那份致命的原始数据备份,硌着皮肤。

手机屏幕亮起,陌生号码发来一条短信:**“年轻人,路还长。

回头是岸。”

**寒意瞬间爬上脊背。

谁?!

我迅速回拨,已是空号。

盯着窗外飞逝的黑暗灯火,攥紧了拳头。

岸?

我早已在漩涡中心。

7救护车鸣笛刺破夜空。

消毒水味呛人。

“轻微脑震荡,多处软组织挫伤。”

医生翻着片子,“万幸!”

“谁干的?!”

陈晚宜声音发抖,眼圈通红。

我摇头,喉咙干痛:“看不清……车没挂牌。”

王哲攥紧拳头:“报警!”

“证据呢?”

我嘶哑道,“手机屏碎了,U盘……没了。”

病房门被推开。

周教授脚步匆匆,脸色凝重。

“周老师……”我挣扎想坐起。

他按住我肩,目光扫过缠着绷带的额头:“人没事就好。”

“东西……丢了。”

我声音发涩。

他沉默片刻,压低声音:“他们动手了。

比想象的快。”

“教授,您知道是谁?”

王哲急问。

周教授没回答,看向我:“记住车牌特征了吗?”

“黑色轿车……很旧,右前灯罩有裂痕。”

我努力回忆。

他眼神一凛:“知道了。

好好休息。”

转身欲走。

“教授!”

我叫住他,“李斌……暂时别联系。”

他语气不容置疑,“交给我处理。”

门关上,留下满室压抑。

8一周后,勉强出院。

宿舍楼下,王哲递给我一个包裹:“匿名寄来的,写你名。”

撕开,里面是个新U盘,还有张纸条:**“备份。

勿再轻举妄动。

——周”**手指收紧。

周教授!

“又是啥?”

王哲好奇。


笔记。”

我把U盘揣进口袋,“重要的笔记。”

深夜,图书馆角落。

插入新U盘,心跳如鼓。

文件还在!

还有新增!

一个加密音频。

点开,是李斌的声音,充满疲惫和愤怒:“……他们逼我改数据!

我不肯,就威胁撤项目,断经费!

郑明远默许的!

他那个得意门生赵乾,就是打手!”

录音结尾,李斌急促道:“证据链我藏老家了,地址是……”突然,身后书架“哐当”一声!

我猛地回头!

阴影里,一个高瘦身影迅速闪开。

“谁?!”

我厉声喝问,追出去。

走廊空荡,只有安全出口指示灯幽幽泛绿。

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被盯上了。

9第二天,周教授办公室。

“李斌的录音,听到了?”

他泡着茶,神色如常。

“嗯。

地址也拿到了。”

我盯着他,“昨晚图书馆……我知道。”

他打断,递过一杯热茶,“赵乾,郑明远最锋利的刀。

你被盯上了。”

“那地址……假的。”

他抿了口茶,“李斌老家,早被翻遍了。

他给你录音时,恐怕已经……”我手一抖,茶水溅出:“他怎么了?!”

“失踪。”

周教授放下杯子,镜片寒光一闪,“‘意外’车祸,人没找到。”

办公室死寂。

窗外蝉鸣刺耳。

“所以,”我声音发哑,“没路了?”

“路?”

他抬眼,锐利如鹰,“有!

从根上挖!

郑明远最怕什么?”

手机震动,陈晚宜发来一个加密链接。

点开,是校内论坛匿名区热帖,标题血红:**《惊爆!

化院某725分“天才”高考作弊疑云!

有图有录音!

》**帖子赫然附着我志愿填报时的照片,还有一段剪辑过的音频:“……必须来山大的理由……我爸的笔记……” 我的声音被恶意拼接得鬼祟模糊。

评论炸锅:“怪不得放弃京大!”

“学术造假?

遗传的?”

“建议严查!”

血液瞬间冲上头顶!

污蔑!

“叮!”

新消息,陌生号码:**“退学,离开。

否则,下一个是你父亲名声。”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我煞白的脸。

风暴,来了。

“王哲!”

我冲回宿舍,把手机拍在桌上,“看论坛!”

他扫了几眼,暴怒:“操!

谁这么阴毒?!”

“帮我个忙。”

我深吸气,“查发帖IP!

用你计算机协会的关系!”


“没问题!

掘地三尺也把他挖出来!”

他撸起袖子就开电脑。

键盘敲击声如疾雨。

周教授电话打进来,声音冷肃:“帖子看到了?”

“嗯。

录音是剪辑的。”

我咬牙。

“我知道。”

他顿了下,“沉住气。

他们急了,才会狗急跳墙。”

“现在怎么办?”

我问。

“等。”

他只说一个字,“等王哲的消息。

也等……我的安排。”

傍晚,王哲猛地一拍桌子:“靠!

IP是校外商用网吧!

代理跳转了好几次!

高手!”

线索断了。

宿舍一片低气压。

手机又响,陈晚宜:“林深!

我找到当年报道你爸的记者了!

他退休了,但愿意聊聊!”

一线微光刺破阴云。

“地址给我!”

我抓起外套。

“我跟你去!”

王哲站起来。

“不,”我摇头,“目标太大。

你留下,帮我盯着论坛风向。”

他犹豫片刻,重重点头:“小心!”

按地址找到老城区一栋旧楼。

开门的老人头发花白,眼神却锐利:“林国栋的儿子?”

“是,孙记者。”

我进门。

他示意我坐,叹口气:“你爸……可惜了。

当年那篇报道,被压了。”

“为什么?”

我急切问。

“阻力太大。”

他摇头,“郑明远背后,不止学术圈。

有人……不想真相见光。”

他递给我一个泛黄信封,“你爸当年寄给我的,一些……没公开的影印件。

或许对你有用。”

颤抖着打开。

是几份泛黄的实验记录复本,边角有父亲熟悉的批注笔迹。

其中一份记录末尾,有个潦草的签名:**赵乾**!

日期,正是郑明远那篇问题论文的关键实验期!

赵乾!

郑明远的打手!

他当时还只是个研究生,竟直接参与了核心数据记录?

父亲用红笔在签名旁重重打了个问号!

寒意和炽热同时在血液里奔涌。

这签名,是父亲当年没来得及深挖的线头?

还是……指向更深处黑手的钥匙?

手机突兀响起,周教授来电。

“林深,在哪?”

他声音异常紧绷。

“孙记者家,拿到些我爸的旧资料。”

我答。

“立刻回学校!”

他命令,“直接来我实验室!

快!

有人去宿舍‘查’你了!”

心猛地一沉!

查我?

是赵乾?

还是……“好!”

我抓起信封冲出门。

夜色如墨,危机四伏。

父亲留下的问号,在手中发烫。

9周教授实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